□ 于俊霞
悦读吧
享受与反思都重要
□ 于俊霞
八月天热,电影放映市场更热,《变形金刚3》来了,《蓝精灵》也来了,无数八零后的儿时记忆被唤起,霸天虎和格格巫很厉害,可还是斗不过勇敢的汽车人和聪明可爱的的蓝精灵。动画片人物再次全副武装,打入暑期档电影市场,烹制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视觉大餐。
听朋友说,《变形金刚1》上映时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泪奔”了。其实擎天柱是很多人儿时心目中的超级英雄,也是一个多年没有音信的老朋友,老朋友回来了,很多儿时的记忆被翻了出来,自然是感慨良多。但是今非昔比,变形金刚不再是当年笔墨简单的连环漫画了,而是由好莱坞顶级特效团队制作的未来战争狂想曲,机器人战争的故事架构给创作者很大的发挥空间,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战斗场面惊爆了观众的眼球。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身边的散场观众仍在啧啧称奇,觉得这美国大片确实好看。可我却总觉得心里有些东西在作祟,让我不那么坦然。是啊,美国动画以及其衍生的电影正在东征西讨、决战国际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片又在做什么呢?
所有关于儿时国产动画的记忆,仍然停留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娃》等几部为数不多的动画作品上,之后的动画记忆完全被日本和美国作品占据,很难再想起有什么记忆深刻的国产作品。
没错,前段时间我们的老朋友“黑猫警长”也回来过,但是观者寥寥,究其原因,当年《黑猫警长》仅出五集就被相关部门某领导叫停,该系列动画片的总导演戴铁郎说:《黑猫警长》推出第二集时,有位权威专家给创作组写了封信,让创作组不要再拍这样的动画片。尽管这位相关单位的领导多年后承认,这的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悔之晚矣,《黑猫警长》已错过了最佳的创作与传播时期,后制作的近百集新版《黑猫警长》反响平平,已无力回天。
至今仍记着那主题曲——眼睛瞪得象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象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啊哈哈……黑猫警长!啊哈哈……黑猫警长!
近些年,中国动漫创作空间宽松了不少,但总觉得认真创作的人少了。我觉得这里面更多的是观念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前段时间一位经营玉器的朋友和我说,想投资动漫产业,细聊之下,朋友坦言,国内的动漫粗制滥造太多了,大都抱有“捞一把就走”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之所想涉足动漫,是想通过这种新型的表现手段,继承瑰丽绚烂的中国文化。最后朋友说,“美国能制造文化,凭空捏造的机器人都能风靡世界,我们为什么只是继承文化都这么难呢?”
其实这种感觉早已有之,早在上个月看《功夫熊猫2》的时候就有了,更早在看美版《花木兰》的时候也有。美国的历史短,文化积累自然就少,但是美国却懂得制造文化,甚至借用文化,说到底,是美国动漫商的品牌意识强,借用的是中国元素,打造的是美国品牌。那些“捞一把就走”的作品想和美国大片抢市场,真有螳臂当车的感觉。
美国“借”文化的习惯由来已久,以《变形金刚》为例,它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动画之一,在玩具市场和音像市场上取得的成功是空前巨大的,以至于上世纪80年代一度风靡全球。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变形金刚的出生地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能变形的机器人,这个创意是由日本玩具公司TAKARA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在1983年推出了两款分别叫做DIAKRON和MICROMAN的可变形机器人,这两种玩具在美国市场获得了空前的好评,销量也十分惊人,这两个机器人就是变形金刚的前身。
1984年,孩之宝公司与TAKARA达成了协议,开发全新机器人系列玩具和相关的漫画产品,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变形金刚》。
再说《蓝精灵》,最早流传的是香港翻译版,原片中配置的是英文字幕,以至很多人认为《蓝精灵》是美国造,就连当时一些译制人员也没弄清楚蓝精灵的出生地。
实际上,《蓝精灵》诞生于比利时。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Hanna-Barbera公司看中了这部作品,向比利时购买了相关版权,开始在美国本土制作美版《蓝精灵》动画片。1981年该动画片登陆美国NBC电视台后引发收视热潮,从1981年起播出近十年,共计400余集,赢得过2个艾美奖,在收视上和《变形金刚》平起平坐。
美国“借”文化,我们大国气度,也不能说不借,有人说抵制《功夫熊猫》,我觉得很滑稽。但是我们坐拥如此海量文化,该如何“靠山吃山”呢?这倒的确是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孙长老的“神通”可比变形机器人厉害多了,一部《西游记》记述了多少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我只是希望,在看到美版“孙悟空大战擎天柱”之前,能有幸看到国产正品行货的“孙长老大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