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创建,助推河南省小麦持续稳定增产

2011-05-01 05:14刘毓侠达龙珠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整地高产河南省

刘毓侠,达龙珠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2011年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为532万hm2,平均单产为5 865 kg/hm2。河南省小麦在大灾之年实现连续9 a增产,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省探索建立的以良种推广、科技入户、高产创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折射出农业管理方式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1-5]。2011年河南省建立了350多个高产创建示范片,高产创建地块覆盖到河南每个粮食主产区。

根据河南省农业厅统计,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为7 971 kg/hm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 106 kg/hm2,并涌现出一大批高产典型。浚县、修武县和孟州市等县市的666.7 hm2示范片平均单产为9 750 kg/hm2,鹤壁市淇滨区666.7 hm2示范片平均单产为10 440 kg/hm2,创全国666.7 hm2集中连片小麦高产记录。河南省开展的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为农民树立了一个学得会的样板,成为小麦持续增产最强劲的动力,使小麦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单项突破到集成推广的转变。

1 河南省小麦高产创建的主要措施

1.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领导重视是做好示范方建设的重要保障。河南省各地政府都成立了以主抓农业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由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领导小组,强化对小麦生产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工作,负责组织落实,协调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实施地点所在的乡镇、村组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1.2 强化检查指导,确保措施落实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定期对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的麦情进行全面检查,查找问题,现场指导。通过检查督导等方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1.3 开展培训,搞好服务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各地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层层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规程“明白纸”、抽派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开辟电视“专栏”和农技咨询110等各种技术服务形式,对项目区内的广大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做到了每66.7 hm2小麦示范方都有技术专家、每6.7 hm2小麦攻关田都有技术骨干,具体负责高产攻关田的技术工作,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指导大面积生产。通过技术培训,不但提高了项目区内的小麦产量,也提高了项目区内群众的科学种田水平。

1.4 加大投入,确保项目实施

高产创建区的群众除享受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外,各市、县(市)财政对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都给予了一定的补助。2010年冬2011年春,河南遭遇了60 a不遇的严重旱情,抗旱春管形势极为严峻。省财政部门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早制订实施方案,以最快速度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春节前,16.7亿元良种补贴拨付到县;2月中旬,提前安排2亿元进行抗旱机具补贴;2月28日,89.2亿元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

1.5 集成高产栽培技术

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种子处理、精播半精播、适时晚播、机械深耕、前氮后移、一喷三防等技术。

1.6 加强病虫害防控,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病虫草害防控工作。示范方内及时监测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趋势预测,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及时控制病虫草危害,最大限度减轻病虫草为害造成的损失。

1.7 推进机械化生产

在高产创建项目区内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小麦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项目区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00%,机械化深耕面积达到50%以上,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100%,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100%。

1.8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示范带动作用。为此,在项目的实施上,所有的高产攻关田和示范方全部放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各地农民参观学习的地方,并树立典型标牌,标明种植品种和主要技术措施,供各地广大农民参观学习。后期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做好宣传。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示范辐射作用。正如农民所说:“高产创建跟着学,专家咋着咱咋着。”河南省开展的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为农民树立了一个学得会的样板,成为粮食持续增产最强劲的动力。

2 河南省小麦高产创建的关键技术

2.1 选好用好品种

良种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物资,在粮食增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每一次小麦良种的更新换代,都释放出巨大的增产力量。统计资料显示,河南省小麦品种已更新换代10次,平均单产已由1949年不足750 kg/hm2,增加到目前的近6 000 kg/hm2,最高单产达11 340 kg/hm2。小麦良种覆盖率近100%,对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在50%左右。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是产麦大省,也是全国培育小麦新品种最多的省份。2000—2008年河南省有44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全国黄淮南片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国审品种的63.7%,位居全国首位。河南省小麦已历经9次品种换代,现在正进行第10次品种换代,由于培育的新品种生产潜力在逐步提高,每次品种更换都促进了小麦单产的增长。据2009—2010年统计,全省小麦品种种植面积超0.67万hm2的62个,种植面积超6.67万hm2的17个,种植面积超33.3万hm2的5个。超33.3万hm2的品种有矮抗 58、郑麦 366、西农979、周麦 18、周麦 16。各地在高产创建中,都能够根据小麦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生态、生产条件(温、光、水、土、肥力、灌溉、耕作技术、产量水平等),合理选用良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了品种的生产潜力。

2.2 合理施肥

由于气候、土壤及施肥技术的差异,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地块得出的施肥研究结论都不尽相同。根据河南省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和各地高产典型的施肥经验,小麦产量为6 750~8 250 kg/hm2,施化肥氮(N)135~240 kg/hm2,磷(P2O5)75~105 kg/hm2,钾(K2O)75~105 kg/hm2;小麦产量8 250~9 750 kg/hm2,施干鸡粪7 500~15 000 kg/hm2,化肥氮(N)225~300 kg/hm2,磷(P2O5)75~105 kg/hm2,钾(K2O)75~135 kg/hm2;小麦产量9 900~10 500 kg/hm2,施干鸡粪15 000 kg/hm2或猪粪 22 500~30 000 kg/hm2,化肥氮(N)240~300 kg/hm2,磷(P2O5)75~105 kg/hm2,钾(K2O)75~135 kg/hm2。在微量元素缺乏地块增施锌肥和其他微肥。底肥、追肥比例可采用6∶4或5∶5。底追比例和追肥时期要根据基础肥力和苗情灵活掌握。

2.3 土壤药剂处理

对地下害虫严重,特别是吸浆虫严重为害的麦田,在耙地时进行土壤药剂处理,现提出几组药物配方,供各地选用:(1)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 30~45 kg;(2)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公顷3 750mL加水30 kg。将配方任选一种,拌细干土20~25 kg制成毒土,细耙入土。

2.4 提高耕作整地质量

耕作整地是麦播的基础工作。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小麦的出苗速度、出苗均匀度、幼苗长势、冬季冻害轻重、病虫害发生轻重、肥水利用效率、产量高低。据多点调查,目前大田缺苗断垄率平均达13.5%,高的田块达到30%,导致减产10%~20%,平均13%。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原因主要是由耕作整地质量较差而引起的。耕作整地主要包括耕翻(犁地)和耙耱2个环节。目前,麦田整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耙地质量太差,尤其是采用旋耕,旋后不耙或耙地质量差,造成耕层(15 cm左右)过虚,或表层虚下层土块翘空,导致种子入土过深,出苗缓慢,出苗不匀,麦苗根不沾土,难以吸收水分,冬季冻害严重。当前,重要的技术环节是提高耙地质量,深刻理解“秋收一张锄,麦收一盘耙”的科学内涵。

整地操作技术和质量标准:深耕25 cm,浅耕22 cm左右,深耕与浅耕轮换,每隔2~3 a深耕1次。耕后用钉齿耙耙3~5遍,达到耕层深厚,秸秆掩埋均匀,上虚(5 cm)下实,地面平整,作畦整齐,利于灌溉。如果用旋耕机作业,玉米秸秆必须细碎,旋耕深度15 cm以上,旋后必须用钉齿耙,细耙3遍,一定要把旋耕层耙透耙实,压紧表土;播种机轮下陷不超过5 cm;耕层要无土块翘空。

2.5 提高播种质量

2.5.1 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为防治地下害虫和某些病害,小麦种子必须采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使用防病虫综合药物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是发展趋势,但必须以防治地下害虫为主。目前,农民群众对小麦全蚀病防治十分关注,各地试用多种药物防治。据长葛市植保站试验,在目前常用药物(适乐时、敌萎丹、立克秀、全蚀净)中以全蚀净拌种效果最好(全蚀净1mL/kg),防效可达88%以上。

2.5.2 选择适宜播期 小麦适期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培育壮苗,为壮秆多穗大穗奠定基础;增强冬春抗寒能力,增强抵抗病虫害能力。按照小麦发芽出苗的生理要求,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冬性品种日均温16~18℃,半冬性品种14~16℃,春性品种12~14℃。河南省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小麦适宜播种南北区有一定差异,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小麦品种特性变化,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全省小麦播期普遍有所后移。现根据各地近几年试验资料提出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小麦适播期范围和最佳播期,供各地生产参考(表1)。

表1 小麦适播期范围和最佳播期

确定最佳播期,不仅要根据气温,还必须注意当时的土壤水分状况(墒情)。墒好年份可在适播范围内“趁墒不等时”。尤其是黏土、砂浆黑土失墒较快,一定要抓紧整地,及时播种。在墒差年份,一定要浇好底墒水,“造墒不抢时”,宁可播期错后几天,也要浇好底墒水,达到足墒下种。选择播期要注意运用多年试验结果的平均日期(范围),不论是暖冬年或冷冬年都不会造成大的损失,播期不可过早或过晚。

2.5.3 控制播量 河南省小麦多年多点播量试验的结果表现一致,目前所用的大多数品种,播量变化幅度为75~150 kg/hm2。在整地质量好、墒足情况下,为75~112.5 kg/hm2,一般大田为112.5~150 kg/hm2。近几年试验和生产调查证明,大播量对小麦冬春季冻害的不良影响很大。据商丘农科所试验调查,春季(2月底至3月初)连续2次冻害,基本苗150万株/hm2,主茎冻死率为20.3%;基本苗为225万株/hm2,主茎冻死率为45.5%;基本苗300万株/hm2,主茎冻死率达到82.4%。因此,要克服生产中的大播量现象。

2.5.4 足墒下种,提高播种质量 如果播前土墒不足,最好在整地打畦后浇底墒水,也可以在犁地前浇底墒水,保证播种时耕层土壤含水量达到土壤持水量的70%~85%。有的地区有浇“蒙头水”习惯,要提高浇水技术,尽量减少浇蒙头水不当造成缺苗断垄。播种机要性能良好,下种均匀,不能播种过深(3~4 cm为宜)。高产麦田一般采用16.5~19.8 cm行距为宜。

2.6 冬前(封冻前)管理

对播种质量较差、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要在出苗后及时进行田间检查;对断垄较长地段(15 cm以上)开沟点种浇水,尽量减少缺苗断垄的情况。

如果遇到天气严重干旱,则要在12月15—20日之前浇封冻水。注意不能过晚,水量不要过大。如果底肥不足,小麦瘦弱,可结合浇水公顷追肥75 kg。

杂草较多地块可喷施除草剂及时灭草,但要慎重选择除草剂种类,按说明书规定操作。小麦四叶一心,日平均气温5℃时,喷施除草剂效果最好。封冻前(12月22日之前)幼苗长相应达到:半冬性品种主茎叶龄6.5~7.0个,单株分蘖6~8个;弱春性品种主茎叶龄5.5~6.0个,单株分蘖4~6个,单株次生根13条左右。

2.7 春季管理

小麦返青—孕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阶段。这一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的38.7%,吸N量占50%左右,是决定小麦穗数、穗粒数的关键时期。由于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病虫草害开始滋生、蔓延,也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时期,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项。

2.7.1 返青—起身—拔节期 早春(2月底至3月上旬)防治纹枯病和红蜘蛛,这是早春管理最主要的一项措施。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杂草严重地块要在拔节前喷施除草剂。凡底墒充足、冬前浇水或冬季雨雪充足年份,对小麦壮苗或旺苗要实行返青期控制肥水,不浇水追肥。如遇严重干旱可浇返青水,对弱苗可追施尿素75 kg/hm2。如选用茎秆较高的小麦品种,在小麦起身期之前可及时喷洒多效唑,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7.2 拔节—孕穗期 小麦拔节—孕穗末期,共历时25 d左右,只占全生育期的1/9,吸N量占24%以上,这是一生中吸N的高峰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必须满足水肥供应。此时只要没有大雨,一定要浇1次水,追尿素150~225 kg/hm2。具体浇水追肥时间要因苗而异,一般壮苗可在拔节后进行追肥,偏旺麦苗适当推迟,豫中北部半冬性品种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追肥浇水;豫中南部弱春性品种追肥时期可以适当提早。

2.8 后期管理

小麦抽穗—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50%左右,吸N量占15%以上,需水量占35%左右,是小麦营养物质和光合产物由茎叶向穗部输送和转移,主攻粒质量的关键时期,此时管理不能放松。其主要措施是:及时防治病虫,酌情浇好灌浆水,巧施叶面肥。

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扬花30%左右),是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和吸浆虫的关键期,必须认真搞好综合药物防治,且必须在扬花初期5~7 d内完成喷药。药物配方很多,提供1组常用配方:20%粉锈宁粉剂70 g+50%多菌灵粉剂75~100 g(或50%多菌灵乳油100 mL)+40%氧化乐果乳油50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对水50 kg喷洒。可以掺入磷酸二氢钾和微肥增加小麦后期营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地块或喷药后遇雨,必须再喷药1次。药物配方各地可自行确定,但必须注意用药的时效性(抽穗—扬花30%)。进入5月灌浆阶段,要密切注意蚜虫的发生动态,只要发现蚜虫为害,要多次及时喷药。

豫北、豫中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如遇严重干旱,可在5月10日前浇1次灌浆水,注意水量不可过大,防止倒伏。豫中南部一般不浇灌浆水,如天气干旱可在4月中下旬适量浇水。

在灌浆前期和中期,为提高籽粒品质,强筋小麦(西农979、郑麦9023、郑麦366等)可喷尿素(1.5%)2~3次。

[1]褚清河,强彦珍.中国粮食作物单产增长规律及其原理[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0):26-29.

[2]李欢欢,黄玉芳,王玲敏,等.河南省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J].中国农学通报,2009(8):23-26.

[3]方保亭,邵运辉,岳俊芹,等.河南省小麦节水栽培研究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18-21.

[4]白发仁.多举并推粮食高产创建 [J].中国农业信息,2011(1):20-23.

[5]张定一,党建友,王姣爱,等.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7):35-43.

猜你喜欢
整地高产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