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由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节庆祝活动,组织上确定李越然跟随毛泽东出访,担任翻译。本篇是首席俄语翻译李越然的历史见证。
毛泽东说话往往既幽默又言简意赅,时常多一个字也不说;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毛泽东浓重的湖南口音不容易听懂,要想准确翻译他的话,更是难上加难。
毛泽东一生中有过不少经典名言,他第二次访问苏联,这些经典名言既发挥到了极致,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今天听来,仍然回肠荡气。
以下是一个首席俄语翻译的历史见证。
哼哈二将
1957年10月的一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下午3点多,毛泽东吃过“早饭”,踱出屋门,在院里散步。李越然忙轻步追上去。
中共中央已经决定,由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节庆祝活动,并参加世界各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组织上确定李越然跟随毛泽东出访,担任翻译。
这是一次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安排翻译人员在中南海直接接触毛主席,尽量熟悉老人家的言谈特色和日常生活习惯。
毛泽东带着思考问题的神色在散步,侧脸看一眼李越然,问:“哎,李银桥呢?”
“我在这儿。”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闻声跟上来。
“你们这二李,啊,”毛泽东立住脚,依次指点着李越然和李银桥,“一个管说话,一个管安全,这次跟我一道出去,我看你们也算得上是哼哈二将了。”
两人都笑了。
毛主席对李越然说:“伏老来的时候,我看到大半个翻译都是你。你帮了我好多忙啊。”说着,毛主席掏出一支烟,李银桥替他点火。“你了解赫鲁晓夫这个人吗?”毛泽东忽然问。
“不太熟悉,只是跟总理和彭真同志出访时,和他接触过几次。他给我的印象是思想敏锐,很精明,比较开朗,有时容易锋芒毕露。据说这个人脾气是比较暴躁的。”
“赫鲁晓夫有胆量,”毛泽东不无赞赏地说,“不过这个人也能捅娄子,可能日子不太好过,是多灾多难的。”
否定之否定
1957年U月2日,毛泽东率团访苏。代表团成员有:宋庆龄副委员长、邓小平总书记、李先念副总理、乌兰夫副总理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陆定一、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胡乔木等。
飞机在跑道上高速滑行之后,抬头升空,冲上蓝天,向北飞去。
飞机上,毛泽东让李越然去把时任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找来,要跟他谈话。尤金进来,毛泽东让他坐下。“你是哲学家,又是老朋友,对不对?”
“是的。”
“那么,我给你出个题目怎么样?”
“好吧,争取及格。”
毛泽东笑笑,接着又问:“你说说,方才我们在机场,现在上了天,再过一会儿又要落地,这在哲学上该怎么解释?”
尤金一个劲地眨眼,终于作难地叹道:“哎呀,这我可没有研究过。”
“考住了,”毛泽东笑道,“我答答试试看,请你鉴定鉴定。飞机在机场是个肯定,飞机上天是个否定,再降落是个否定之否定。”
“妙,妙!”尤金抚掌喝彩,“完全可以这样说明。”毛泽东的“留一手”
毛泽东想问题总是深思熟虑,遇事也总是能进退自如。此次访苏与赫鲁晓夫握手时,他的“留一手”用意非常。
“图104”飞机在伏努科沃机场徐徐降落。
赫鲁晓夫仰视缓缓走下舷梯的毛泽东,小而胖的两只手不紧不慢,合乎礼节地鼓掌。此时,他只看到毛泽东在招手,没有看清毛泽东蹙眉。
毛泽东缓步下梯,在沿着舷梯走下时,目光只注意脚下,并不在意欢迎者的掌声有多大和多热烈。剩最后3级阶梯时,他才抬起眼皮望着赫鲁晓夫浑圆而结实的面孔。那面孔堆着笑,两只手早已伸出,等着跟毛泽东握手。
毛泽东依然保持固有的步态,只是庄严的面孔上也浮出一抹友好而深沉的微笑。他只伸出一只手,当他终于踩到红地毯时,这只手已经与赫鲁晓夫的两只手握到一起。于是,毛泽东“留一手”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不失亲热地搭在赫鲁晓夫的右肩上。当两人互相亲颊、拥抱时,论姿势毛泽东更像是一位兄长,尽管在国家关系中要尊苏联为“老大哥”。
纸老虎
聆听主席的谈话,要时刻考虑翻译上的难点,力求有所准备。
有一次,主席突然问李越然:“俄语里纸老虎怎么说?”
“ByMAXHblNTHP!”李越然告诉说。
“拍拍,太根儿。”(英语音译:纸老虎)毛泽东接口学讲了一句。李越然愣了一下,忽然明白了这是用英语说的纸老虎。他知道毛泽东请了林克同志担任他的英文老师,学得很认真。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讲英语,而是为了阅读西方报刊。当他说“拍拍,太根儿”时,湖南多音很重,一本正经地走了腔。李越然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
于是,毛泽东也笑了,竟笑得像个小学生一样不好意思。然而,尽管毛泽东的英语口语始终不行,但学习也达到了阅读目的。此次回敬赫鲁晓夫说的话着实派上了用场。
赫鲁晓夫在高兴的时候喜欢“滔滔不绝”。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只是一名中将、名不见经传的赫鲁晓夫,在指挥过干百次大小战役的毛泽东面前,谈他在二战中的军事指挥才能,确实不得体。
“斯大林曾经担心我过不过长江,担心打过长江会引来美国人武装干涉。你问问米高扬,我怎么对他讲的?我说我们曾经遇到了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力量威胁,我们不吃那一套。我们攻打济南,进入青岛等地的美国第七舰队就没敢动。我打北平天津,驻在塘沽的美国舰队没有等到我们的部队来,就带上国民党军队逃跑了。他们如果在中国的土地上打我们,我们就毫不客气地消灭他们。我让米高扬捎话,请斯大林放心。我打过了长江,结果怎么样呢?”毛泽东说。
“不错,那一次你是正确的。可是现在这些经验已经过时了。”赫鲁晓夫稍稍显出激动,“现在是什么形势?现在有了原子弹!”
毛泽东听后蔑视地用“湖南俄语”道:“BYMAKHbIPf”
毛泽东说此话时神情严肃,让赫鲁晓夫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毛泽东说的是什么,但肯定说的不是中国话。可是他又哪里听得懂那湖南腔的乡土俄语?于是李越然把毛泽东的“湖南俄语”翻译成标准俄语。赫鲁晓夫听后如释重负。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11月17日,星期日。头一天莫斯科下了第一场雪。这天的天气非常晴朗,一大早就出了太阳。在莫斯科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集合到莫斯科大学的礼堂、俱乐部和教室,听取代表团团员陆定一作关于国内情况和整风问题的报告。下午3点多钟报告结束,但同学们谁也不愿意离去,他们想见见毛主席。
杨尚昆向毛泽东报告,中国留学生已在莫斯科大学等候了一天,急切地想见到您。毛泽东同意去见见大家。约6点钟,毛泽东、邓小平、彭德怀等来到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讲台上。在场的全体人员立即起立,欢呼雀跃,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毛泽东从讲台的左边走到右边,从右边又走到左边,来回走着。不断地向大家说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说完这些话,礼堂里又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接着,毛泽东谈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他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转折点,两颗人造卫星上了天,68个国家的共产党到莫斯科来庆祝十月革命节,这是一个新的转折点。……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而后,毛泽东又讲了国内形势,讲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整风运动:“我们工作中的缺点还是有的。……我们要认真地改。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最后,毛泽东再次勉励留学生:“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东风压倒西风
在11月18日发表的演说中,毛泽东再次提到东风、西风的问题。他一上来就说:“我感觉到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
他解释说:“去年,西方世界非常猖狂,利用我们阵营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匈牙利事件,在我们阵营的脸上抹黑,我们的天上飞起许多乌云。到1957年,形势大为不同了。我们的天上是一片光明,西方的天上是一片乌云。我们很乐观,而他们呢,却是惶惶不安。”
本来,赫鲁晓夫就“怀疑”毛泽东提出的“以苏联为首”是“口是心非”,现在“东风压倒西风”的提法更加引起了他的猜疑。鉴于中国处在苏联的东面,赫鲁晓夫首先联想到成吉思汗所带来的“黄祸”。蒙元帝国时代,莫斯科成了蒙古的一个公国。况且,就苏联的地理位置来说,只有西风才能给这个国家带来雨水,东风带来的却是干旱。所以,赫鲁晓夫认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东风压倒西风”对苏联人都不是好事情。他憋在内心的强烈不满,若干年后才表示了出来,他说,什么东风,东风从哪里来?东风是不是从你们中国来,是不是中国的风压倒苏联的风?因此他预感到,中苏两党两国之间迟早会发生摩擦。他的预感不幸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所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