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海燕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掀开了大草原工业现代化的崭新篇章,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生”的历史,包钢也被草原人民称为双翼神马。
创业篇:从“寸铁不生”到“世界第一”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个叫白云鄂博的地方,蒙语叫富饶的圣山,这里自古就有双翼神马传说。1954年,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包头,成立了新中国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掀开了大草原工业现代化的崭新篇章,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生”的历史,包钢也被草原人民称为双翼神马。
今年8月底,我们为落实中宣部“走基层”的指示,来到了包钢采访。走进热轧车间,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从一块钢锭、到熔化、到轧成一块钢板在全自动生产线上~气呵成,而整个车间看不到一个现场工作人员,所有工作程序由精确计算操作。车间的工程师告诉我,这条生产线是从意大利达涅利公司、德国西马克、西门子等公司引进的。让包钢人引以为荣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厂,是由国际冶金行业一流设备和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由热轧、冷轧生产线、镀锌机组和宽厚板生产线组成,随着生产线设备的引进,一批又_批的外国专家来到包钢,负责安装和调试生产线,在这些外国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热轧生产线顺利投产,并创造了世界上同类生产线“达产速度、月产量、连浇炉数”的三项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包钢的冷轧酸轧联机生产线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8个月,这一纪录至今在国际上没人超越,这是包钢人创造的中国奇迹。
包钢新建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线更是引智的集大成项目,包括159、460两条生产线,其中无缝管连轧技术引进的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西马克茵西公司的三辊六架连轧机;探伤机为德国FOERSTER公司引进的;管坯、钢管锯切设备引进的是奥地利MFL公司;还有德国IMS公司的壁厚测量系统,此外,还引进了国际电气设备知名企业ABB公司的成套电气系统,可以说这个项目主要技术均为引进国外的领先的技术。
从今年3月份开始,先后有16A次外国专家陆续来到包钢,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7月1日穿孔机顺利进行了热负荷试车。外方专家克服困难,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在外国专家和中方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8月15日,159热轧线全线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
合作篇:助推稀土科研水平提高
包钢除了生产钢铁之外,还有一项闻名于世的产业就是稀土。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总量世界第一。包钢所在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相当丰富,稀土工业储量分别占全球的62%、全国的87.1%,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包钢以钢铁和稀土为主业的独特产业优势。目前,包钢力争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钢生产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
我们采访的包头(包钢)稀土研究院成立于1963年,直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92年进入包钢(集团)公司。目前,它已经发展成为以稀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宗旨,以稀土冶金、环境保护、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为研究重点的,全国最大的稀土科技研发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在科技开发领域与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除了国内的研究院所、大学以外,他们还同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瑞典、荷兰、澳大利亚、韩国、蒙古、斯洛伐克等国的研究机构和知名公司进行交流合作,注重通过引进国外智力,学习借鉴国内外在行业、专业领域内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优势,推动科研工作的快速开展。
他们先后聘请了NdFeB永磁材料、室温磁制冷材料领域的专家、日本三德公司的高田裕章,室温磁制冷领域专家荷兰Delft技术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埃克斯·布鲁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物理所高级科学家彼得-斯维茨教授,以及美国东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和微波磁性材料和集成电路中心首席研究科学家陈亚杰博士等人来到研究院,通过专家的指导、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交流,全面提升了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升了科研团队的研发能力。
2009年,包钢稀土研究院的“金属氢化物一空气(MH-Air)电池的研制”项目被列为了包头市引智储备项目,2010年、2011年在前期取得的工作成果基础上,继续申报了引智项目——“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的研制与开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胡伟康博士指导的“金属氢化物一空气(MH-Air)电池的研制”项目,是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计划,这个团队利用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制的稀土系储氢材料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可逆充放电特性的MH-Air电池,并就研究中的重要发现申报了发明专利。在胡伟康博士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掌握了工作内容中的相关技术,所研制的MH-Air电池的主要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预期目标。
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了包钢稀土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提升了科研开发水平,使稀土的研发能力在短时间内进入到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可以说,外国专家们为建设稀土科研基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包钢稀土研究院也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授权,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友谊篇:美国医疗团队的无私奉献
包钢给人的感觉就是大,位于包头市河西工业区的中心厂区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汽车在厂区开了很久,沿途俨然是一座钢铁之城。由于时间关系,包头市外专局给我们安排采访的有包钢股份、包钢稀土研究院两个公司以及包钢医院。包钢医院成立于1958年,是包头市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的武字赤院长为我们介绍了他们与美国心脏外科团队长达10年的合作。
包钢医院从10年前就与美国奥卡拉心脏病中心展开合作。奥卡拉心脏病中心的心脏外科团队集合了美国知名的心血管外科医生、麻醉师、ICU医生等,每年免费来包钢医院,为当地患者进行心脏、心血管手术。这些美国医生以精湛高超的技术完成了内蒙古地区首例颈动脉斑块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巨大室壁瘤切除并心脏搭桥等100例高难手术,有效地推动了包钢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奥卡拉心脏病中心还资助包钢医院的医生赴美国进行学习培训,为包钢医院培养了多名心外科医生,其中4A成为国内知名心外科专家。
奥卡拉心脏病中心志在帮助相对落后地区的医院建立起完善而先进的心外科科室,例如在延吉等地已经开展了类似的工作。奥卡拉心脏病中心的医生团队在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的同时也以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当地患者。该团队有两位医生获得了内蒙古自洽区人民政府“骏马奖”。
医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疗机构和医学专家建立了协作关系,建立了美国奥卡拉一包头心脏中心,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医院选派优秀骨干到美国、英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进修和学习,使患者在包头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
近些年,医院通过科研鉴定项目130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40多项,鉴定数量和质量居包头市第一。2010年包钢医院的一项科研成果荣获内蒙古自冶区200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包头市首次获得医学类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自治区8年来首个医学类科技进步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骏马奖”获得者、美国医生皮特教授,他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卡拉心脏中心一流的心外科专家,每年要完成数百例心外科手术。除了在美国的工作,皮特教授还致力于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心外科手术。从2002年起,皮特教授每年都会来到包头,美国奥卡拉一包头心脏中心就是在他的倡议下成立的。近10年来,皮特教授与包钢医务人员合作完成了自治区首例颈动脉狭窄剥脱术、大血管置换等高难度手术,多次填补了包头市、自治区医学领域的空白,造福了包头及周边地区的患者。
皮特教授还帮助包钢医院与鲁克世界救助委员会合作,成立了鲁克世界救助中心,也叫友谊18服务中心,这是一家带有示范性质的美国式的样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人口达22万人,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健康促进基地、全国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和包头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内蒙古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形成了总院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包钢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开辟了三甲医院延伸进社区之先河,得到了卫生部的肯定。武院长说:“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与包钢医院引入国外社区服务理念,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密不可分的。”
管理篇: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我们有幸采访到正在包钢工作的意大利专家弗斯托·麦克尤尼,他已经在包钢工作了6个多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他还会一直在这里指导。他表示,他在包钢的生活非常满意,工作也很顺心,包钢人为了帮助他排遣思念家乡和亲人之苦,经常利用节假日带他去周围旅游,另外也邀请他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包钢就像他的第二个故乡一样,他在这里的生活没有什么不适应的。他说:“包钢人上至领导下至一般技术人员,都非常注重与我的沟通和交流,一直以来我们合作得非常融洽。”
包钢无缝钢厂的孙部长这样说道:“包钢的技术人员在外国专家那里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理念,获益匪浅,引智加快了功能材料研发中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转化的步伐,促进了包钢本土人才研发能力的提升。”
包钢的领导层非常注重外国专家管理工作,专门有人负责外国专家来到包钢后的工作和生活,为外国专家创造了非常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外国专家人住的是包头较好的酒店,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节假日时,包钢的外事部门组织各种活动,特别是像春节、十一、中秋等中国节日,还会邀请他们共度佳节,共享节日的喜庆气氛。他们经常带外国专家到包头周边的景区观光游览,一方面让他们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加深彼此的沟通,以利于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我们乘着双翼神马,奔驰在草原上,草原千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这首《草原晨曲》上世纪50年代曾经脍炙人口,它将作为包钢人的精神财富长久地保留在曾经为包钢洒下辛勤汗水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