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我所在的中国社会报社重组合并,这时,徐瑞新会长和杨建昌常务副会长找我谈话,希望我到协会来工作,我欣然同意,并按程序当选为协会副会长,后又兼任秘书长。坦率地说,虽然我在民政部已工作了十几年,但是对社会工作还不是很清楚,对社会组织的运作规律也不太了解。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我买了一大堆相关书籍,“囫囵吞枣”一通恶补,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还是在协会七年的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七年来,在以徐瑞新会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协会工作实现了由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七年来,每一年都会有几件事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虽然挂一漏万,但觉得协会工作每一年都有亮点,每一年都在上一个台阶。一年一年走过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提升,就有了协会今天很好的工作局面。
2004年,我印象较深的,一是我刚到协会就参与了老年福利工作委员会和福利企业工作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在组建过程中,使我对社会组织运作规律有了初步了解,同时感受到协会领导在2003年审时度势,决定实行二级委员会主任领导下的总干事负责制,激发了协会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协会在章程的框架下第一次组织制定《工作规则》,为进一步加强协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三是我参与了协会和香港社服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工作论坛的组织工作,并认真听取演讲,使我眼界开阔,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有了更深的感觉。
2005年,协会组织开展了两个新的项目活动。一个是“榜样公益”系列活动。这是协会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项目、提升社会影响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慈善排行榜”、“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它二级机构也是活动精彩纷呈,成果不断涌现。再一个就是启动了“爱心2008”贫困家庭病残儿童救助活动。到2008年共救助贫困家庭病残儿童3463个。
2006年中央发出了“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号召,从此中国社会工作事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这年,我参加了社会工作师资格认定方案的讨论工作,我提出要从国情出发,在助理社工师、社工师之外,增设“社会工作员”,这反映了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一年,协会召开专家论证会,组织全体总干事学习社会工作知识,讨论在社会工作发展新形势下,协会应当怎样做。最终形成对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理解,为提升协会的专业化水平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2007年,具有标志性的一件事就是协会换届。这次换届明确了协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目标,即把协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的社会组织,并确定了协会的工作重点,制定了协会的五年发展规划。这一年,协会决定组织编写国内第一部社会工作蓝皮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之后,协会又决定编辑出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发展蓝皮书》。我有幸参与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发展蓝皮书》的编撰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举世震惊,中国社工协会在第一时间就发出了动员社会工作者帮助灾区抗震救灾的倡议书;儿童救助委员会等一些二级机构的负责人和员工在第一时间赶到汶川。抗震工作告一段落,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协会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基本思路,即遵循科学发展观,根据社工形势发展的需要,协会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的要求,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实现大发展。由此,拉开了协会的“整改”序幕。
2009年被称为中国社工协会的“整改年”。这一年我们对协会的二级机构作了比较大的调整。调整的核心是要使中国社工协会社会工作化,使协会的定位更清晰,工作方式方法更科学,为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这一年,还有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经过三年的努力,由香港著名慈善家龚如心资助,协会组织援建的河南周口、信阳两地“社工·如心家园”先后建成开园。“社工·如心家园”主要是针对河南艾滋病致孤儿童困境,运用社工理念,采取助养、助医、助学三位一体家庭模式,使艾滋病孤儿重新回归家庭,享受家庭温暖,得到健康成长。
到了2010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整改成效逐渐凸显。举办“中国社工年”活动,盘点社会领域年度十件大事,推出社工十大人物,使社会充分认识社工、让社工走入社会;通过举办民族社工论坛、全国医务社工论坛、灾后重建社工论坛等,深入探讨中国本土化社工实务的理论与经验;组成调研组对各地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中国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的调研报告,提出了构建中国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的十大要素;推出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和“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建设”等。
进入2011年,协会在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上继续深入。可圈可点的比如由协会发起组建的“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为协会和社工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再就是组织内地社工进入新疆,帮助新疆特别是喀什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社会工作,社工实务探索不断拓展;召开首届全国企业社会工作研讨会,专家、企业家、一线社工、社会组织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企业社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建议书、论文集和企业社工实务手册;编辑出版“全国社会工作实务优秀案例选”,为广大社会工作者提供实际工作帮助;举办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协会工作会议,组织全国各地社工协会的负责人共商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大环境下,社工协会组织应当如何进一步明确定位,共谋发展。
回首看,中国社工协会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在项目的运作上,形成了“龙头带动、多点支撑”的运作模式;在打造品牌项目、提升协会的社会影响力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内部建设和财务管理上,得到了明显加强;协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有了相当大的提升,逐渐形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有实力、有影响的社会组织。2010年,协会再次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深感得益于民政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司局的支持帮助,得益于以崔部长为代表的协会老领导、老同志所做出的艰辛努力。更感到进入新世纪以来,协会领导和广大员工能够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创新实践,使得协会的整体工作不断攀升,所以才有了社工协会今天的成就,这一切都是协会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几年忙碌,几多收获,见证历程,难忘记忆。中国社工协会已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大环境下,如何总结经验,确定协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二十年的经验作为新征程的新起点,大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为实现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新的腾飞,为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为创新社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赵蓬奇
(2004年至今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