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博
制造万吨级重型设备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标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发成功后,每年给国家节约的购买管道的费用达100亿以上。这一数字曾登上过很多报纸的头版头条。
进入北方重工生产车间的时候,新产出的钢管刚刚下线。用手一摸,仍然很烫。我们用手比量了一下钢管的厚度,发现钢管的壁厚比人的手掌还要长,这么厚的钢管,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种钢管是专供核电站和火电站使用的,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崭新锃亮、长短各异的钢管码放在一起,让人不禁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如意金箍棒。据说,钢管最初就是垂直状态从设备中挤压出来的,果然一出世就是“定海神针”的模样。价格的戏剧性变化
北方重工总经理助理杨文玉一行人接待了我们。他首先在会议室演示了PPT,随后,他手一挥:“还是到现场看更直观一些。”
进入特管厂生产车间前,他特意叮嘱:在这里,你们可以摸,可以看,但是不能拍照,生产这种钢管的设备,已经被列为国家新时期十大标志性技术装备之一,是商业秘密。它是在国外严密技术封锁下我们自主创新设计的。
生产车间厚重而宽阔,原料、刚出的钢管以及成品钢管,分门别类地码放在一起。车间上方是吊装用的“天车”,
下面是各式大型装备。杨文玉介绍:“我们这一套装备非同寻常,它在研发成功之后,给国际市场价格带来了戏剧性变化。国际上同种钢管的报价几乎是应声下跌,降幅达一半——由原来的14万元一吨,下降到每吨7万元。”
而在此之前,国内的核电和火电所用的钢管,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进口材料使电站的建设成本始终下不来,限制了中国核电、火电的发展,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资金浪费。我们的设备研发成功后,每年给国家节约的购买管道的费用达100亿以上。这一数字曾登上过很多报纸的头版头条。
“不疯魔,不成活”
白箴是北方重工特种钢研究院副院长,他是这套设备研发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他说:“这个项目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项目,也是北方重工历年来投资最大的项目。设备的全名是‘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发过程很不平平凡”
“在搞这个设备之前,美国只有威曼·高登公司拥有这个技术。北方重工曾和他们联系,希望与之合作,但威曼·高登回复说,这个技术是他们的饭碗,并臣在国家层面上也不允许将这项技术输入中国,拒绝进一步商谈。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和德国的SMS Meer公司接触,希望它来设计,我们自己生产。但在报价时,SMS Meer公司开出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高不可攀,仅挤压机投资就约一亿欧元。没有办法,我们决定与清华大学合作,自主设计这套设备。”
“研发之初,研发人员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仅有的参考材料,只是几页厚壁钢管图片,其中有相关设备的资料照片。技术人员通过检索,又查到了苏联专家发表的论文,得知他们曾经生产过垂直挤压机,这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随后,通过国内出版的·本书,北方重工又找到上海的两位钢管方面的专家,以及广州的一位相关专家。”
白箴感叹,研发过程可谓“不疯魔,不成活”。产品设计集聚了国内所有相关领域的老、中、青三代专家的智慧,不如此,便不可能成功。
制造万吨级重型设备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标志,涉及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诸多技术难题,属于“极端制造”领域。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江南造船厂1.2万吨水压机的试制成功,不仅大大提升了国家的装备能力,长了民族士气,而且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而北方重工现在研制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是1.2万吨水压机的3倍,其工程之大、之难可想而知。
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燕山大学等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先后为“360”设备提供了技术支撑。两院院士师昌绪,北方重工雷丙旺,清华大学吴任东等大批专家学者,无不为“360”设备倾注了大量心血。
钢丝缠绕技术,清华大学研究了40年,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北方重工决定采用这一技术,也是一项大胆尝试。为了便于及时解决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吴任东在包头一住就是两年多,直到设备研制成功……
“谨表祝贺!”
2009年7月13日,挤压机正式进行首次热调试。钢坯在生产线上流转,有条不紊地装在挤压机上,现场所有^的心都悬了起来,大家既紧张又兴奋。
启动了——3.6万吨挤压机稳稳地动了起来,大家的目光也随着它的运动而慢慢移动——一切运转正常。“好!”时任中国兵器北方重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明和看到挤压机顶端冒出一截红红的钢管时,激动地叫了一声好。
现场其他人员也看到了这一截红彤彤的钢管,大家兴奋地鼓起掌来。
中午13时25分,当“360”工程热试现场挤压出的第一根钢管被天车从3.6万吨垂直挤压机中缓缓吊出时,现场早巳一片沸腾……掌声和欢呼声中,一位老师傅紧紧握住徐明和的手使劲地摇着:“成功了!成功了!太高兴了……”热泪盈眶的两人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360”工程热调试一次性全面成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等中央领导或者到厂参观,或者发来贺电:“谨表祝贺!”“祝贺360工程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希望总结经验,完善技术,优化工艺,保证质量,积极开拓市场,早日实现产业化。”
“360”工程项目不仅进度快,而且投资少,所花费的研发费用,只有预计总额的1/3,给国家结余了2/3的经费。这点让白箴尤其感到骄傲。
老师·朋友·合作伙伴
钢坯被挤压形成钢管,所需要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350”工程有一个“心脏”,专门负责给庞大的系统提供动力。既然挤压机是世界上最大的,那么,它的心脏肯定与众不同。
这台“心脏”是德国设计的,它是一个液压系统,据说,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压系统。
德国专家阿菲尔德今年近70岁,负责来中国调试这套系统,满世界调试了无数液压系统的他,第一次见到该系统时竟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家伙!”据称,这个液压站深度达15米,分上下两层,是个骇人巨物。
和阿菲尔德一起工作的中方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阿菲尔德在德国业内享有盛誉,是个了不起的人。经过长期合作,他不仅帮中国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还受到身边中国年轻人的崇敬,像一名老师一样,把许多知识、技术传授给了中方技术人员和工人。
如果说阿菲尔德是一名老师,那么巴斯勒就是一位伙伴。
巴斯勒是一位德国专家,负责液压系统电控部分调试。中方同事说,无论工作和生活,巴斯勒与大伙相处起来都十分融洽,高兴的时候,他还会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
有一次,液压系统某管路因泄漏而无压,大伙一起帮忙寻找泄漏点,从早晨忙活到下午,—直没有停。最后,泄漏点是找到了,但大家也饿得够呛。巴斯勒一高兴,提出要请所有中方人员吃饭。他们那个小组,中方人员有十几个,巴斯勒找了—家餐馆,摆出—大桌菜肴,请所有人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饭后,巴斯勒说:“技术这个东西,我教也好,你学也好,最终目的是要把它掌握,只有这样,液压系统你才能够控制。这么多人跟我—块儿干,我非常高兴!”
白箴继续介绍说,“360”工程的热修磨机,也是中国的首台首套,它是在800℃~1000℃的温度下,对毛坯料进行修磨的设备。过去,修磨机能冷磨,能温磨,但在这么高的温度下进行修磨,从来没有过。在意大利专家范德·马克的指导下,中方人员现在对这台设备已经能够运作自如,这需要感谢他的指导。
采访的最后,陪同人员告诉我们,北方重工大院里有一栋崭新的楼房,是新建的外国专家公寓,在这里,专家们可以通过卫星接收设备收看本国电视,可以敞适合自己胃口的饭菜,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娱乐,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希望他们都把北方重工当做自己的家,心情愉快地工作,与中国达成更多的双赢,建立更深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