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荣华
在引进人才模式上,重点应该定位在引进外国专家:首先是引进发达国家的高端人才,其次是吸引留学人才,第三是华侨,这是三结合的轨道。
我自己研究的结果,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工作,我们国家60年来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二是恢复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有里程碑作用。三是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2003年。四是创新阶段,从2003年到现在。
引进外国专家面临的挑战
30年来,引进外国专家人才工作成效显著。我不详细介绍了现阶段,我认为有几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战略定位不高。我从2003年到现在,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做人才工作。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没有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来确定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工作定位。
二、现在我国每年境外来华工作专家达至040多万人次,但是尖端人才和战略型科学家不多。
第二个挑战是管理体制落后。我归纳为五个方面的缺乏:
一、缺乏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需求预测;
二、缺乏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分类制度;
三、缺乏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评价机制;
四、缺乏完善的外国专家人才来华工作激励机制;
五、缺乏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中介市场。
第三个挑战是引进的重点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总量虽然有了比较大的增长,但引进人才的重点有所失衡。主要是引进一般型人才比较多,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人才数量比较少。结构性的矛盾十分突出。
中组部领导李源潮同志最近谈到“干人计划”时指出,我国引进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高,特别是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比较滞后。
第四个挑战是法制建设滞后。
一、现行的政策缺乏公开性;
二、现行的政策缺乏操作性;
三、现行的政策存在滞后洼;
四、现行的政策缺乏权威性;
五、现行的政策配套性差。
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立法,已经刻不容缓。
第五个挑战是信息渠道不畅。
一、从宏观上来看,我国国际人才市场及跨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建设严重滞后,造成了我国海外人才信息不畅。
二、从中观上看,各地引进外国专家的信息系统与人才库、成果库、渠道库的建设,至今没有进入使用阶段。
三、从微观看,各单位外国专家工作的支持服务系统不健全。
第六个挑战是投入严重不足。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年来国家引进海外人才的专项经费增加不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经费,长期没有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再一个就是非政府的一些投入也很有限。
引进外国专家的战略措施
1、在引进人才模式上,重点应该定位在引进外国专家:首先是引进发达国家的高端人才,其次是吸引留学人才,第三是华侨,这是三结合的轨道。我们看看改革开放30年来,毕竟科学技术方面我们跟国外相差几十年,所以引进发达国家的高端人才应该放在第一位。
2、在工作机制上,市场机制应该成为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主要方式。一是在宏观机制上,要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的引进外国专家的模式;二是在微观机制2上,要使企业和各种组织认识到引进外国专家工作的重要性;三是运行机制上,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外国专家中的基础性作用。
3、在引进重点上,必须把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人才作为引进重点。
前不久我参加了中央的人才工作会议,以前是党政人才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第三是专业技术人才。这次中央的思路是把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第一位,经济社会急需的人才放在第二位,其他各类人才统筹到第三位。
因此,引进重点我们要考虑:一是高层次的产业人才;二是科技领军人才;三是开放性的研究制度。
4、在政策法规建设上,通过加强引进外国专家人才的法制建设,使引智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一是尽快制定到2020年引智的立法规则;二是进一步完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条例》;三是要启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民法》,包括探索特殊护照制度;四是地方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法律法规。
5、在人才市场建设上,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培育运行有效的国际化市场体系。这里主要是两个:一是要研究出台更加开放的人才中介市场政策,我们的方向就是计划走向市场;二是按照国际惯例组建人才中介机构。
6、信息建设上,引进外国专家人才工作的网络化是必然趋势。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整合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海外人才信息与资源,形成海外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和全国大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