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华
白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对中国改革发展事业的关注支持,以及盼望着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热切愿望,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白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好交往。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在中自两国建立了高度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先后签署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各方面交往越来越广泛深入。
2009年9月,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与白俄罗斯教育部签署了关于两国高等教育代表团合作交流的协议,201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赴白俄罗斯进行了为期3周的培训学习。代表团23所大学先后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立技术大学、国家教育部、科学院等十几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46份,就教师互派、留学生交流、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开发、科技园共建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作为代表团成员,此行我除了为这些合作成果感到由衷高兴之外,白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对中国改革发展事业的关注支持,以及盼望着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热切愿望,更给我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平”
10月21日—下飞机,白俄罗斯教育部官员和负责接待的高校负责人早就在机场迎候我们。来到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稍作休整,即开始了下午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报告会。
会议还没开始,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明斯克市电视台早就派出记者、架好机器。会议期间他们见缝插针,采访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尊敬的客人,请问你们是第一次来白俄罗斯吗”“对白俄罗斯的印象如何?”“你们希望在哪些领域和白俄罗斯的大学进行交流与合作?”——一连串热情的话语带着热切的期望扑面而来。
不止首都,在古城波洛茨克,在明斯克白俄罗斯国家考试院,我们也同样受到波洛茨克州电视台、白俄罗斯《共和国报》和白俄罗斯国家广播电台热切关注。“您对白俄罗斯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吗?”“本次访问将会有哪些积极成果?”“你认为如何扩大白中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所到之处,各大媒体要把中国人民对白俄罗斯人民的友好情谊、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与白俄罗斯高校交流合作的真实想法尽陕传达给白俄罗斯人民的迫切心情呼之欲出。从首都明斯克到古城波洛茨克,从具有“欧洲中心”之称的维捷布斯克到白俄罗斯边城布列斯特,从迎接我们的各个学校的教职员工到广场大街上遇到的老大爷老大妈,一听说我们是中国人,无不热情欢迎和美好祝福。几次正式场合,我亲耳听到白俄罗斯官员不用“中国”这个简称,而是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表达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热爱。在整个培训考察过程中,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实验室、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室、生产线等,都毫无保留地对我们开放,体现出一片诚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察学习期间,代表团成员中先后有,4位同志过生日,所到学校和单位都精心准备了生日礼物,表示祝贺。其情其景,令人感动。
曲折的历史,厚重的传统
白俄罗斯全称“白俄罗斯共和国”,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她地处中欧平原,东临俄罗斯,北与拉托维亚和立陶宛交界,西与波兰毗邻,南与乌克兰接壤,人口约970万,国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关于白俄罗斯名称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为斯拉夫族东支的白俄罗斯人,比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保留有更纯正的古斯拉夫人的血统和特点,因此“白俄罗斯”可释为“纯的罗斯人”;一说古代该民族喜穿漂白的亚麻布服装并用白布绑腿,故而得名;一说白俄罗斯人是从鞑靼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白”寓有自由或解放之意。
其实,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不是同一个民族,白俄罗斯的祖先来源于公元初居住在第聂伯河中游的维亚季奇人,以及6至7世纪时来自西部的拉季米奇人、德列戈维奇人,与俄罗斯、乌克兰只是同源于东斯拉夫族系(关于斯拉夫民族,除了没有北斯拉夫族以外,东、西、南斯拉夫族都有。像南斯拉夫族,主要包括巴尔干半岛上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族等;西斯拉夫族包括中欧平原上的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等民族;东斯拉夫族即以上所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向西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民族)。公元9世纪,由若干东斯拉夫部落结成古罗斯部族,并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12至14世纪分裂成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三部分。其中白俄罗斯并人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合并,又归属波兰立陶宛王国,18世纪末,曾被沙俄兼并。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19年1月1日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白俄罗斯作为创始国加入苏联。“苏东剧变”时期,白俄罗斯于1990年7月27日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8月25日宣布独立,同年9月19日将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12月18日作为创始国加入新成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白俄罗斯人崇尚艺术,崇拜英雄,珍视荣誉,珍惜和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无论学校、工厂,到处悬挂有历史名人和杰出贡献人物的肖像。城市广场、街心公园、影歌剧院等公共场所,多有英雄纪念碑或雕像,人们随处可以感受到一种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氛围。在高校图书馆和城乡博物馆里,精心陈列着反映其历史文化传统的典籍、实物和图片,在古城波洛茨克、格罗德诺乃至全国各地,在学者和百姓的言谈话语中,也无不体现着对其悠久历史和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以及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生活的珍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生活
白俄罗斯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享有“万湖之国”美誉(境内有1万余个湖泊,大小河流2万多条),道路宽阔,湖泊密布,城市整洁,空气清新,城乡差别不大,自然灾害很少,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工业污染很少。不仅如此,白俄罗斯与东南西北欧交往都很方便,这为其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91年白俄罗斯脱离苏联宣布独立后,逐步从动荡走向稳定。全国6个州(包括明斯克、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戈梅利、格罗德诺、莫吉廖夫)和首都明斯克一个独立行政区每次都有条不紊地参与总统选举,去年12月28日又是一个新的大选日,大街小巷的选举宣传随处可见,社会气氛热烈但不动荡。
不仅从白俄罗斯本国公民和外国(包括中国)留学生的反映中,而且从我们20多天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观察中也可以亲身感受到,白俄罗斯的文明程度较高,社会治安状况很好,很少发现偷盗抢劫、酗酒闹事现象,商场超市乃至大小集市鲜见坑蒙拐骗。
白俄罗斯居民虽然没有像西欧发达国家那样达到高收入高消费的水平,但整体上其国民生活水平与其物价之比也不算低,加之政府非常注重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的调节,民众对社会公平的满意度较高,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
序井然。
稳定的经济形势,深厚的文化底蕴
目前白俄罗斯处于经济体制探索调整阶段,既具有前苏联时期计划为主政府主导的经济特质,又有根据现实国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比如既有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明斯克重型汽车制造厂和明斯克拖拉机制造厂之类具有占优势地位的传统重工业、制造业,又有像布列斯特自由贸易区乳制品联合加工企业那样股份制改造比较成功的企业。虽然市场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但是经济发展总体上比较平稳。据向陪同的白俄罗斯同事以及在考察途中遇到的几位专家了解,白俄罗斯最近几年经济的GDP增长率持续递增7%,总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自俄罗斯的传统教育真可以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从博物馆、图书馆、英雄城、民俗村等专业或半专业导游的介绍,到工厂学校非专业的宣传讲解中,从古城波洛茨克老教授展示其无偿捐赠私人珍藏图书那幸福的表情,到布列斯特广场年轻女教师带领一队队少年儿童瞻仰烈士雕像那庄严的神情,你总能真实地感受到白俄罗斯人对自己历史传统自觉传承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几乎所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主楼和图书馆、博物馆都少不了名家大师肖像;工厂的主干道两旁,也悬挂着先进工作者的巨幅画像。整个社会珍念传统、尊重大师、学习榜样、为国奉献的精神催人奋进。
发达的高等教育,精细的学科设置
白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目前仍然保持了苏联的传统,国家十分重视发展高等教育。据其教育部副部长茹科夫介绍,目前白俄罗斯全国人口不足千万,共有教育机构1.1万个,55所大学,其中国立大学45所,私立大学10所。在校大学生有45万,已达到每万人口450名在校大学生,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5%,这个比例甚至高于一些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比较精细。比如创建于1921年的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曾是苏联四大著名国立大学之一,目前作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学府及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就下设物理系、半导体物理和电子系、机械数学系、应用数学和信息系、生物系、化学系、地理系、语言系、法学系、历史系、哲学经济系、新闻系、国际关系系、对外预科系、高校教师进修系、经营与信息技术系、电脑和编程进修系、技术管理系、附属中学、应用物理问题研究所、物理化学问题研究所、核问题研究所、共和国高校研究所、科学工程中心、基础图书馆、信息出版和计算中心等27个教学科研单位,共有83个专业,125个教研室,1.5万多名学生,1441位教师。其中包括具有科学博士头衔的211名教授或科学院院士,935名具有副博士头衔的副教授或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