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将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

2011-04-29 00:44:03代宝乾
科技智囊 2011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联网监测

代宝乾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强调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此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物联网技术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持方向,已成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安全监管平台是物联网在安全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是实践科教兴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城市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由传感、识别、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构筑的物联网,能够实现对安全领域的各类安全信息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能够实现城市安全管理各个领域的互联互通、能够实现对安全信息更深入的智能化分析和预测,从而全面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物联网——城市安全管理的眼睛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城市在公共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难题:能源输配压力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交通拥挤,公共安全监管难度日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困难等。这些难题给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实践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而物联网由于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协同和互动,从而提供智能监控功能,使城市安全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和简单化,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因素、全过程”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置,有效弥补传统方式、方法在安全管理中的缺陷。

城市管理离不开数据。目前城市安全数据仅仅停留在对事故数据、执法业务数据进行简单统计的层面,缺乏从海量基础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的方法,缺少有效的安全形势分析与趋势预测预警技术手段。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时采集海量数据,而且能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鉴别;物联网可以部署在移动、恶劣、危险、复杂的环境中,并且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物联网能够覆盖整个城市,并可以通过大量的低端传感器的部署对城市中的特定节点进行可视化的管理,通过对物联网的快速部署来监测突发事件;物联网还能在采集更丰富和精确的数据的基础上,将与城市公共管理相关的数据汇总到数据库中,并借助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挖掘与决策,等等。所以,物联网可以使公共管理的范围更加明晰,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协同能力,可以使得管理更加智能。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应用,特别是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应用。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就是把各种传感器嵌入到国家电网、铁路、桥梁、公路、隧道、供水管网、油气管道、堤坝以及建筑中,试图通过智慧的连接构建基础设施的物联网。

美国两年前出于安全的考虑,提出国家基础设施保护计划(NIPP),目的是保护基础设施不受恐怖袭击,同时防止大电厂停电、大坝崩溃等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物联网将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一是自然灾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1990-2008年19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

二是事故灾难严重。尽管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状况尚没有根本改观,突出表现在事故总量大、伤亡数量大、重特大事故多。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多万起,死亡人数11多万人,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左右,平均3至4天就要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公共卫生事件诱因和影响都呈现较强的国际性特点,防控难度增大,全球新发的30多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平均每年200起以上。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重特大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有发生,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造成损失重。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对公共安全形势构成巨大威胁。

影响城市安全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具有突发性,使得城市安全管理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物联网技术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防控事故的技术手段。

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排查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群防群控、源头治理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是指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确定风险级别并决定哪些风险需要控制以及如何控制的过程,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加强物联网监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和体系,可及时做好突发事件预警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影响的基础。例如,我国已建成自动气象站网、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水雨情监测系统、台风预报预警系统、远程会商决策指挥系统等,每15分种可以得到一张台风卫星云图,每6分钟可以得到沿海雷达监测资料,每5分钟或10分钟可以得到沿岸或海岛地面自动站资料,为及时了解台风动向,及时滚动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要是指建设包括应对突发事件所必备的有关危险源、风险、隐患、应急资源、应急避难场所、应急专家咨询、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案例等基础信息的数据库。

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实行常规和动态的监测,形成上下结合、分工协作、效能统一的监测体系。此外,除了监测本身,还要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做到科学监测和预报。

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安全管理上应用,将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管理决策安全是由“安”和“全”组成的。“安”是指平安,无危险。“全”是指保护,保全。传统的安全观念把重点放在“全”上。但目前城市安全管理中,有些事件可能会引起群众的不安,比如小到地铁车站内无人认领的包裹,大到居民区附近的加油站、加气站甚至城市里的储气罐等。如何做到让群众安心、让城市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今,借助物联网技术,城市安全管理可以双管齐下,实现安和全。

一些特大型城市依靠人工管理或者视频系统等对城市安全进行管理的效率越来越低,特别是非常态突发事件。但即使是非常态突发事件,其发生也是有苗头和征兆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可以使大量的突发事件被消除或者控制在萌芽状态。物联网技术可以完善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体系,拓展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渠道,从而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已经在一些局部场所有了很好的应用。可以断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联网技术、制造与应用前景都会很好。

城市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各种风险控制点融为一体,并与城市常态和非常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相结合,才能使城市管理者有效地进行日常管理,从容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联网监测
“身联网”等五则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 04:03:28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 04:03:20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02
突发事件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