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保护主义新周期

2011-04-29 00:44
商务周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多哈谈判制造业

入世十年,中国已经不再是世贸新兵,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等往昔优势正在被新的新兴国家代替。与此同时,在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贸易不平衡也在加剧。全球贸易似乎正进入一个“向保护主义回荡”的钟摆新周期,正值转型升级的中国面临或将要面临一系列新的巨大考验

2007年,在WTO机制下摸爬滚打了6年的中国企业,继续在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中成长着。据海关统计。2002~2007年中国入世6年间,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

变化发生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外贸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是自2001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当月负增长。此外。2008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1万余家,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2008年11月,G20金融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讲话中提到,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国际社会尤其应该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积极进展。

最终,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多哈谈判在金融峰会上成为了共识。大会宣言表示,G20集团将寻求在2008年年底前达成具体方案,以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WTO的多哈困局

华盛顿大会宣言,让WTO总干事帕斯卡·拉米着实松了一口气,因为就在这一年的7月,多哈回合第6次部长级会议刚刚在日内瓦举行,结果是以失败告终。

作为WTO成立以来的第一轮谈判,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于2001年11月,原计划在2005年1月1日前结束。谈判领域包括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和发展问题。

“多哈回合谈判,也叫多哈回合发展谈判,表明世贸组织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小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利益,是世贸组织巨大的进步。”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薛荣久教授说,“为了促进这些国家的发展,世贸组织要求发达国家做出让步,否则世界经济很难稳定。”

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一起摆上谈判桌的做法,使多哈回合谈判注定成为一场命途多舛的博弈战,它不仅没能在原定的时间内结束,还在2006年7月举行的“加时”谈判中全面中止。

“历次会议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农业、非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农业与贸易政策组织高级顾问素菲亚·默菲告诉《商务周刊》,发展中国家要想让发达国家重新制定农业政策。降低关税、减少农业补贴、开放农业市场,就必须进一步开放本国市场,让更多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和服务行业进入到他们的市场中。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似乎都不愿让步,他们为此已经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上据理力争过了。

2008年7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多哈回合谈判,正是因为印度和美国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上的针锋相对,最后以失败告终。就在“不会无奈认输”的拉米为寻求重启下一次谈判机会时,G20金融峰会为他送来了好消息。2008年12月,G20金融峰会召开后的一个月,WTO拿出了修改后的《农业和非农业市场准入草案》。

2009年12月,多哈回合第7次部长级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会场内的各国谈判代表依旧为了8年前的议题激烈交锋。此外,还有对WTO的领导能力和施加压力让各国达成妥协的协调能力的质疑。

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罗恩·柯克在发言时表示:“新的贸易流动和有意义的市场开放,特别是在主要的新兴市场中的新的贸易流动和有意义的市场开放,是在多哈发展议题中我们需要完成的承诺。谈判小组主席,或者我们尊敬的总干事并不是我们达成积极成果的关键因素。我们正在寻我其他成员表明他们准备参加我们这一承诺的具体迹象。”

印度更是直接在大会上提交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其中包括建立一个网络信息系统,监控发达国家实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在预算等委员会加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加强对双边协议的监督等。印度提出的建议在会上得到了欧盟、中国和南非等成员国的认可。

被各方质疑的局面,拉米似乎早已见惯。2009年9月在新德里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级会议上,拉米就曾表示:“完成多哈回合谈判的一个困难是,目前讨论的话题数量是过去几轮谈判的3倍,参与的成员数量则是过去的5倍。”多哈回合第7次部长级会议最终以平淡收场,未有实质性进展。

“各国利益角逐是WTO回合谈判的特点,过去的乌拉圭回合也是用了8年才结束。尽管各国争论不休,实际上目前多哈回合谈判已经完成了80%,且为了尽早获得成功对议题做了‘瘦身,只保留了9个议题。”薛荣久告诉记者,“据估算,多哈回合谈判如果成功,每年可以给全球带来5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摆在眼前的“黄金馅饼”,让步人后危机时代的各国再次重燃开启谈判的决心。2010年11月,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在G20首尔峰会和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晤期间,均表达了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决心,并将2011年视作完成谈判的最佳“机会之窗”。

10年的长跑让很多人开始对WTO机制下的多边贸易产生质疑,如果各国不希望媒体头条出现“别了,WTO”这样的标题,多哈回合谈判也到了必须结束的时候了。

钟摆向保护主义回荡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或许还可以比作一个座钟的两边,过去20多年,钟摆在全球化加速的推动下一直在向自由贸易的一侧摆去,但2008年从华尔街引爆的这次所谓70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很有可能让钟摆开始往保护主义一侧回荡。如果是这样,意味着全球贸易将进入一个“向左转”的新周期。

世界银行2009年3月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2008年11月G20金融峰会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二十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在峰会上做出“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后,先后出台了47项贸易保护措施。

这47项贸易保护措施中,有很多都是针对中国的。比如,印度禁止进口中国玩具;阿根廷对纺织品、电视机、玩具、皮革制品等实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等。

这份报告还指出,2008年最后几个月,反倾销、反补贴案例明显上升。比如世界各国普遍提出对汽车工业进行补贴,总额高达48亿美元左右,多数是在高收入国家(占427亿美元)。

数据显示,2008年垒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进人200年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2009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9.6%,而遭遇的反倾销案占到垒球的40%,反补贴案占75%,遭遇的贸易调查

数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

2009年2月,在布什政府推出救援计划4个月后,奥巴马的新政府又通过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方案”,该计划中包括了“必须购买美国货”条款,要求在由刺激基金支出的公共建筑和公共工程中使用美国生产的钢材、铁和制成品,当基于公众利益的考量,或无法获取或成本不合适时,可以例外;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购买美国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

尽管迫于来自欧洲的压力,“必须购买美国货”条款最终做出了修改,但美国重塑制造业的决心没有变,因为这已被奥巴马政府当作美国“经济再平衡”的必要举措。

和争论“贸易不平衡”时一样,中国再次在美国复兴制造业的过程中成了主要对手。要知道,2008年,美国统计的对中国贸易逆差已经从2001年的830亿美元上升至创纪录的2680亿美元。2009年6月15日,美国“在线杂志”记者迈克尔·佩恩在其文章中写道:当美国卷入旷日持久的所谓反恐战争并继续大规模进口曾产自美国的产品时,它在经济上变得湮没无闻,而中国正在耐心地注视和等待着。

这篇颇具代表性的文章号召到:“不能放任这种从美国向中国的大规模财富转移继续下去,因为它正在逐渐侵蚀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该怎么办?对这种困境的一个答案是:必须重建我们的制造业基础,扭转工作外包的破坏性进程。”

2010年3月,美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EPI)发布的名为《中国不平等贸易导致工作岗位流失》的报告称,2001~2008年间,美国一共有240万份就业流失,其中2008年有91400份就业流失。美国的计算机、电子设备、零部件产业是受影响排名最靠前的领域,这三个产业2001~2008年共有627700个工作岗位流失。而按美国各州的就业流失情况统计,受到最严重打击的地方是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和北卡罗来纳。

同月,美国两党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以“美国需要一个制造业政策对抗全球竞争”为题,要求“通过发展一项全国性政策”,恢复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此后,美国众议院民主党人推出斥资170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一揽子计划,旨在帮助制造业重拾竞争力,并恢复其在过去10年间失去的约560万个就业岗位。

8月11日,奥巴马签署了一揽子计划中的制造业促进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暂时取消或削减制造业企业在进口部分原材料时需支付的关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这一措施将使美制造业企业未来3年内节省约2.98亿美元的进口关税成本。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预计,法案将使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或支持9万个就业岗位。

为了给制造业以及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护环境,2009年底,美国通过了“碳关税”条款。条款规定,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

“为了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要求和低碳发展,美国等欧洲国家还将在节能降耗、新能源发展方面加强投入和研发,培育和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毕吉耀告诉记者,由于低碳产业大多需要政府扶持,所以发达国家市场运用碳关税等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既是对传统制造业的保护,也可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2011年3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在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2011年总统贸易政策日程》时表示:“随着‘Made in U.S.A.的产品不断打入世界市场以及美国贸易权利的强化,奥巴马政府的贸易政策将支撑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2010年美国的出口比前一年增长了近17%,支撑了美国数十万工作岗位。同时,美国的贸易政策也会使美国保持领导地位,以及在一个稳健的、规范的全球贸易体系中加强伙伴关系。”

骆家辉的警告和陈德铭的三件事

美国制造业的强势回归,以及对贸易再平衡的迫切,让中国和美国不可避免地又站在了国际贸易的擂台上。但这个擂台的空地正在缩小。

联合国2010年12月1日预测,2011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6.6%,比2010年放缓3.9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月18日发布的预测也不乐观:2011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8.3%,放缓5个百分点;IMF10月份发布的预测是:2011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7%,放缓4.4%。2011年的全球贸易将再度放缓,看来已成为全球共识。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其他严峻的外部环境:汇率纷争增多、贸易保护措施加剧、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因欧债危机可能继续扩散和蔓延而受到影响等。2006~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依次为1775.08亿美元、2643.40亿美元、2981.26亿美元、1956.89亿美元、1831.04亿美元,呈现明显的倒V字形。2011年1月份,中国贸易顺差继续收窄至64.5亿美元,同比减少53.5%,并创下9个月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曾被当作殊荣的“双顺差”也在危机中愈成忧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2006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上发言道:“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即以高成本输入资本,以低收益输出资本,中国的双顺差更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他提出,纠正双顺差,进而减速外汇储备的措施,包括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地方政府为引入外资而进行恶性竞争等。”

此外,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发展加工贸易凭借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等优势也在被其他新兴经济体取代。“现在有很多企业去越南等地投资做加工贸易,因为那里的经济成本已经比我们的低了。”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琴华说。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2011年1月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之前不同寻常地公开表示;“中国过去数十年执行的贸易政策和做法,已不足以处理双方今后的经贸关系。发达国家负债消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不能再依赖出口。”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贸易应该去向何方?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2009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开出药方:“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做到提高出口科技含量,创造自主品牌;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积极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转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此外,我们还要增强国际视野,辩证对待外贸顺差,要把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作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着力点;完善各类投资促进政策,提高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2011年1月,当再次被记者问到该问题时,陈德铭答案已经精简为:“我现在主要琢磨三件事:内外需平衡,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猜你喜欢
多哈谈判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俄乌第五轮谈判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鹰击长空
沃尔特·昌多哈:专注拍猫70年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WTO框架下《信息技术协议》的结构规范与扩围调整——兼对多哈回合谈判受挫的反思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