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丹
随着我国养老事业的不断推进,今年以来,“虚拟养老院”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我国部分省市兴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特别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特色的这一“虚拟养老院”,是指由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的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虚拟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以日常生活照料为主,分为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等六大类53项服务项目。
这一全新的养老模式,最先由苏州市沧浪区区政府提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主要服务居家老年人群体,因其投资少、服务范围大,老人在自己家中就可挑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因此被称为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信息化网络的确可以拆掉养老院的围墙,但能否拆掉老年人心中的围墙,真正将老年人从传统的养老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老年人完整、自主、健康快乐、充满意趣的老年生活呢?显然,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这一“虚拟养老院”,只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并且这一服务的主要组织者是政府,政府一头连着居家老年人,一头连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带有明显的福利、公共事业性质。它提供的是大众化、基本层面的养老服务项目,并且受到资金规模、人员队伍、运营体制、经营模式等限制,很难大范围、深层次、精致化、持续性地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养老生活需要。
究竟由政府统一包办,还是走市场化道路?是在传统模式上改良,还是尝试彻底的革新?当前的“虚拟养老院”模式,虽然很多方面还值得商榷与推敲,但其概念的提出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虚拟”地想象一下,老年人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他居住的环境是怎样的;他每一天的生活内容是什么;他的饮食结构、作息起居、运动锻炼如何系统、科学地安排;他的身体、心理状况如何得到持续、细致、贴心地护理;他怎样过好老年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精神生活;他需要怎样的休闲娱乐与身心涵养;他怎样才能快乐、幸福、健康地享受每一天。以老年人为本,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应该是一个“活”的系统。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老年人的个性禀赋、人生经历、生活模式等;其次,进行科学系统地设计,提供完整的服务方案与实施计划;再次,遵循由“虚”到“实”,再由“实”到“虚”的实践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持续创新的人本化服务。唯有实实在在深入到老年人完整的生活场景中,才能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模糊到清晰,不断贴近老年人理想的生活样式。
实际上,一切有形的产品与服务,皆来源于无形、虚拟的设计与构想。养老产业的特殊性则在于,他不是某一个产品、某一项服务、某一序列项目的设计与构想,而是完全从老年人活生生的生活出发,提供有机、灵活、人性化的服务。那么,这个虚拟设计的第一对象,不再是具体的、静态的产品与服务,而是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模式、生活理念、生活品质。所有物化的产品与服务,只有转化为老年人的健康度、愉悦性、幸福感才有意义和价值。这个转化的机制,要靠老年人与服务者一对一的持续沟通,将零散、片断、感性、模糊的需求转化为完整、系统、科学、清晰的生活方式,围绕这一生活方式配置相应的软件服务与硬件设施。
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养老”应包括虚拟设计、系统配置、实际体验、综合评估、改善与创新等诸环节,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与服务者(机构)同为主体参与者、创造者、实践者,先虚拟设计老年人理想的生活,再建造功能实体,提供相关服务。“虚拟”的过程,包含了服务者对老年人的全面关照、全程关注、全心维护,它细致入微到老年人每个生活细节,每个点滴变化,每个情感感受。“虚”首先是心与心的沟通,“拟”是依据内心的愿望提供有形的样式。谁能将“虚”的功夫做实、做透、做到老年人心理去,谁就能拟建出老年人向往的生活乐园。而利用如今强大的信息网络与科学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先虚拟沟通、虚拟设计、虚拟营销、虚拟体验,然后再将之变为现实生活。生活需要想象、生活需要创新,生活应该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样子,老年人需要的生活同样应是充满生机、日日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