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
民间借贷已成燎原之势
央行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而同期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银行外资金已接近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而民间借贷正是这“半壁江山”的主力军。
银行资金收紧,审批愈发严格,时间也逐渐延长,这让急着用钱的企业不得不将手伸向民间,于是民间放贷之风盛行,利率也水涨船高。由此,在银行惜贷的背景下,民间借贷已成燎原之势,全民放贷之风愈演愈烈。
“宝马800辆左右、奔驰600多辆、奥迪500多辆、保时捷50多辆、英菲尼迪50多辆……”近日,有网友列出了江苏泗洪县拥有的各类豪车数量,令人咋舌。其中,泗洪县石集乡据说拥有宝马车500辆,被网友戏称为“宝马乡”。
一个并不富裕的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豪车?知情人介绍说,当地不少人放高利贷,以2分3分的月息向百姓募集资金,放出去1毛2毛,甚至更高。以月息1毛(月利率10%,合年利率120%)计算,借出去1000万元,1个月后收回来就变成了1100万元。而这股高利贷风潮正是从今年春节银行信贷紧缩后开始蔓延的。
在浙江温州,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表明,有89%的温州家庭(或个人)和56.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当地民间借贷容量达到560亿元。据当地人透露,温州个别民间借贷的月息已达2毛,转化为年利率高达240%!
在广东,民间借贷市场同样火爆。广州某投资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如果是拿抵押物作担保贷款,贷款月利率为2.6%~2.8%;若无抵押贷款,月利率为7%~10%。
在哈尔滨,“民间借贷”骤然升温。除了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外,房产中介“放贷”、寄卖行“放贷”,有闲钱的个人也在“放贷”,面对旺盛的融资需求,这些地下贷款月利率高达15%,年利率高达180%。
民间放贷,月息普遍2%-3%{担保公司,月息至少5%,这些也只是民间借贷的冰山一角。据多家财经媒体报道,从个人到机构,虽然操作手法各有不同,但利率的演绎已走向疯狂。银行贷款月息只有0.6%,而到了民间,最高居然可达到18%的惊人数字。
民间借贷火爆,是“钱荒”现象在银行体系外的生动表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当前我国民间借贷正呈现三大新特征:“一是范围广,从两年前的江浙等沿海地区扩展到陕西、内蒙古等内陆地区,从制造业领域扩展到商贸流通业甚至普通家庭。二是利息高,一些地方民间拆借年息已超过100%,达到近年来最高。三是参与者众,在高息和资金需求饥渴等因素作用下,出现了资金拆借‘二传手。”
民间借贷的异样化创新
面对中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民间借贷进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其周到的个性化服务、多样的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的借贷产品,完全不输给专业机构。
《投资者报》记者在对河南等地民间借贷实地走访调查后,梳理出八类民间借贷业务,其中包括现房抵押、签定购房合同、按揭房解押垫资、信用贷款、股票配资、银行到期还贷、支付土地出让金、承兑汇票。
业务一:现房抵押
郭先生开办了一家饮料公司,欲上一条新型饮料生产线,与生产线经销商已谈好价钱,约需要资金50万元,但交款日期限定比较紧,只有10天期限。由于是新企业,若向银行申请贷款,会比较难审批。此时郭先生想到拿现房做抵押,申请贷款,但银行的审批手续繁琐,10天很可能审批不完,于是郭先生选择了民间借贷,将价值70万元的现房抵押出去,两天左右时间,50万元贷款到手,顺利购得生产线。
这是民间借贷业务中最普遍也是最简单的一项业务,该项业务利息通常在月息2-3分之间(即月息2%-3%),假如按2分利息计算,郭先生贷款2个月,需要付息2万元。
业务二:签订购房合同
这项业务是在现房抵押业务基础上发展的,办理这项业务的房产通常是没有房产证。
还以郭先生为例,如果他的房子不是现房,即便在民间借贷,也无法做抵押。怎么办?灵活的民间借贷就设计了购房合同业务。
其做法是,民间借贷机构与郭先生签订购房合同,写明郭先生到期还款后,房子归还,否则被收走。其中还有一个公证委托工作,要求郭先生与放贷公司认可的人或机构签委托书,委托书的内容通常是“XX因故不能到现场,特委托XX办理过户手续”。这个委托书的作用在于,假如郭先生到期无法还款,则仅由受委托的人或机构与放贷公司到房管局,无需郭先生到场,即可办理过户手续,此举是放贷公司提防到期后借款人不配合转让房产而设定的规则。
此外,购房合同业务中,利启、是在放款之前扣除。郭先生的房产价值70万元,双方谈判将房价定为60万元,若按月息4分、期限2个月计算,则要先扣除4.8万元,郭先生能拿到手的只有55.2万元。
业务三:按揭房解押垫资
若郭先生价值70万元的房产有按揭贷款,还剩下20万元未还清,他想以房产做抵押贷款的话,又该怎么办?
民间借贷公司还有招,就是替郭先生还清剩下的20万元,也就是“垫资”,郭先生由此获得产权证,就是“解押”。之后就按照现房抵押业务的流程进行。
垫资业务也可用在二手房交易,目前在北京等地也很盛行。
业务四:信用贷款
还有一项贷款业务手续更简单,无需找抵押品、无需找人担保,只需签字即可。
其实这项业务并不鲜见,很多银行已经推出了这类业务。但是在银行体系,这类业务对个人有较高要求,要求贷款人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证明)、有正当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各行对工资收入要求不同)、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借款人所在单位必须是由银行认可的并与银行有良好合作关系的行政及企业、事业单位且需由银行代发工资、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记录等。
而民间则只要求对方有工作,在当地有熟人即可,其实就是信用贷款。“不过这类业务普通民间借贷公司是不敢做的,风险太大,能做这类业务的民问借贷公司通常和黑社会沾边,而且额度不大,在40万以下。”一家投融资公司负责人黄先生(事实上整个公司就他一个人)表示。
業务五:股票配资
这项业务在民间借贷领域是一项比较新的业务,今年比较流行。
股票配资也可以理解为股票融资,如果投资者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又受制于自身资金量小,使得盈利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无法充分发挥,或者是投资者比较看好后市或个股,但资金不够的,可以通过民间借贷做股票配资业务。
在此我们称投资者
为A,民间借贷为B,来加以说明。
假设A看好后市,想扩大资金操作股票,去向B借款。B会自己开设一个账户,要求A在此账户下操盘,在B为这个账户注资时,通常要求A也要在这个账户上存一部分资金,比例一般在25%左右。B监控这个账户,若发现A的本金大幅亏损,就提前通知A,准备清盘。
在费用方面,A与B双方商谈,一股来说有3种方案:第一种,出资方收取资金利息,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盈利分成以及其他费用;第二种,出资方将资金以低利息的方式配给操盘方,然后收取一部分手续费,不参与盈利分成;第三利用工资方以低利息的方式将资金配给操盘方,不收手续费,但参与盈利分成。
业务六:银行到期还贷
郭先生从银行贷了200万元,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到期,但他无法按期偿还,这不仪会影响他的信用记录,更会影响后期再贷款。
民间借贷此时可以为他提供银行到期还货业务,即在200万元到期时,先替郭先生把钱还给银行。
做这类业务的民间借贷机构与银行通常何比较亲密的关系,在替郭先生还完贷后,还能替郭先生申请银行下一期贷款。
不过,此业务利息较高,基本都在月息5分以上,年化收益率在60%以上,属于比较典型的高利贷。
业务七:支付土地出让金
在房地产调控打压下,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出现拍卖地块后,因无钱缴纳土地出让金而流拍的情形。
以往土地出让金是地产商从银行贷款支付,但在严厉政策下,也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在民间借贷市场,近一两年的主力就是房地产公司,对他们的利息也很高。”黄先生表示。
实际上,民间借贷除了替地产商支付土地出让金,还做土地抵押、在建工程等很多原本属于银行的业务。
业务八:承兑汇票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银行都有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为什么要走民间借贷这条路?
主要是因为到银行灿现的要求比较高:要有真实的交易背景、有买卖合同、有增值税发票、有正式公司等。
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公一j难以达到这些要求。“比如煤炭、钢铁行业,为了避税,经常没有增值税发票。”黄先生说。
但不是所有银行都如此苛刻,信用社(包括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现在正向商业银行改制)就很青睐此项业务。
“可能一单业务赚钱不算多,只能赚千儿八百的,但以量累积起来,就相当可观。”黄先生表示。比如一张10万的票据以9万6收进来,再以9万7的价格卖出去,一笔赚1000元,10笔就足10000元。据黄先生介绍,河南济源某信用社的一位女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做承兑汇票业务七八年了,据当地人传该员工已有三四千万的身家。
在河南曾出现过这样疯狂的景象:信用社雇一大批人在全省,甚至全国低价收购承兑汇票,然后再到长三角地区票据集散地卖出去,前几年,甚至于有些信用社70%的利润都来源于此。“如此一来,信用社把手续简化,性质就变成用银行资金倒卖承兑汇票,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河南开始加强对信用社这项业务的监管。”黄先生表示。
对信用社和民间借贷机构来说,2011年将是承兑汇票业务的分水岭。2011年之前,由于信用社的参与,民间承兑汇票业务的利率压得比较低,今年加强信用社监管之后,民间承兑汇票业务的利率逐渐上升,现在已经比较接近银行利率水平。
民间借贷引发系统性风险
如果民间借贷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稳健、均衡发展,风险尚可预知与控制,但伴随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高额的利润诱惑,不仅家庭、个人卷入其中,而且大企业、银行资金也纷纷涌入。一个由银行、大企业集团、高利贷公司共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正在以集团化、组织化的发展方式“茁壮成长”,并以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构成系统性风险。
“这是一个庞大得无所顾忌的高利贷市场;这是一条几乎无法撼动的利益链条。在这个链条中,中小企业正在以一种血淋淋的方式被‘拯救一。在浙江,民间借贷的利息回报年利率已经高达100%。而中小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还不到10%。
“我们在等待,确切地说,我们是在赌博,赌今年下半年的经济环境会好转,赌融资渠道的‘清淤驱浊。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调控政策没有松动的余地,浙江的很多中小企业将熬不过2011年的冬天。”浙江商人杨广槐有些悲观的断言,从某种意义上,正代表了浙江中小企业集体的忧虑与迷茫。
以浙江为代表,金融风险在加大,隐藏于繁荣之下的民间融资市场危机四伏。
高利贷就像毒药
借高利贷,已成为浙江等地众多中小企业的“无奈选择”。
“一家中小企业,如果没有银行贷款,只靠民间借贷,大约6个月就要倒掉。”浙江一家企业负责人郑先生表示,借高利贷,已成为浙江众多中小企业老板“寻钱”最惯常也是最无奈的选择。
2010年末,郑先生的企业因为打跨国官司,企业的资金链出了问题,不得不向担保公司拆借l亿元人民币。“按照每天千分之二的利息来算,一天要付出的利息就是20万。我们公司只借用几天资金,就已经被吓得半死了,利息太高了。”郑先生向媒体表示。
“当你实在坚持不住,马上就倒掉的时候,高利贷还是要去借的。借来,先活下来再说,至少还能撑半年。”在浙江中小企业主中间,像郑先生的心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高林原来是浙江一家商业银行的信贷经理,他的客户中,有一家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由于着急用钱,在“等不及”的情况下,借了700万高利贷,“这700万元,每天要付14万的利息。这家企业希望我在半个月之内帮他把款从银行贷出来,还给高利贷。结果,银行的贷款还没贷下来,企业先倒了。”提起这件事,高林一脸的惋惜,“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钱贷出来是没问题的,但后来政策越来越紧缩。”高林说,“银行的钱突然断掉,就像人一样,血液流光了,人会怎样?”
于是,从银行贷不到款,转而向地下融资伸手的一些企业,在利滚利的巨额高利面前,选择了“出逃”。
“利滚利,就像吸毒一样。有的企业,借了高利贷等银行贷款,等两三天可以负担得起,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从银行贷不出款来,这个企业就要逃走。”高林表示,“老板跑了,人们管这叫‘上高速。”
6月18日,温岭市利欧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景伟表示:“目前,‘上高速的老板越来越多。”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层,陈景伟对贷款风险的加剧忧心忡忡,“有一家生产麻将机的企业,借了高利贷,一天前,一百多人的工厂还机器隆隆,一派热闹的劳动景象,仓库里也堆满了原材料及产品成品,可一天之后,这家企业却突然寂静无声、大门紧闭,厂子关门了,老板消失了。”陈景伟分析说,在利滚利的巨额
利息面前,如果你不选择出逃,那你将面对两种状况,第一,即使厂子全部卖掉也无法承受本息;第二,高利贷雇佣的社会力量每天戴着墨镜在你家门口守着,堵住你的厂门口,或者干脆就把你人抓走。
据温州一家企业主透露,一般情况下,放高利贷的人,身边多半跟着保镖,“那场面跟香港电影里的情节特别像。有些高利贷公司会成立自己专门的讨债部”,市场上也有专门的讨债公司与高利贷产业相呼应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暴力或恐吓。不过,现在,企业主出逃的手段也多了起来,老板在家里坐镇,工厂照常生产,以稳住高利贷者,但其实,老板的家属早已经悄悄‘上高速了。又过了几天,老板也突然消失,工厂随即停摆,‘金蝉脱壳之计宣告成功。”
谁在热衷放高利贷?
个别国有担保公司和财务公司参与其中。
在民间资本最活跃的温州,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温州的融资性中介机构数量达1879家,包括186家担保公司、1088家投资(咨询)公司等。在民间,这些机构被称为“地下钱庄”,也被概称为“担保公司”。2011年,这些机构的数目一直在增长。
“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实业不做了,去做拆借。因为实业的利润太低,最多不超过10%。为什么那么多担保公司,生意还那么妤?因为(中小企业)太缺钱了。”温州某制鞋企业的老板张自强说,他所认识的几乎所有担保公司都在放高利贷。
担保公司,原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第三方。而如今,它成为了高利贷融资链条里最积极的推动者,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凑集资金,再通过各种方式将钱以高利贷出去。
以一个注册资金1亿元的担保公司为例,按照有关规定,可以担保8个亿到10个亿,但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往往将担保的额度降低。1亿元的资本金放着不能动,假设担保一个亿,担保的收益率大概在2厘到3厘,收益最多仅为300万;假设担保10个亿,收益最多也仅为3000万,这已经是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很难达到。再减去运营成本,利润空间很有限。
而从制度的设计上看,担保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借钱出去承担的风险几乎相同。所以,从收益和风险比例来看,没有人会愿意让1亿的资本金睡大觉,钱生钱的游戏其实很简单。高林表示,如果把这一个亿拿来拆借,它的利息是5分到6分,和担保业务相比,放高利贷更具有诱惑性。
“这个诱惑太大了!”张自强说,他身边做实业的老板,有闲余资金的,都成立了担保公司或类似的融资中介了。
高林向有关媒体透露,在浙江,一些国有担保公司和财务公司也在利用国有资金偷偷放高利贷。“例如,有一家注册资金为9000万的行业性担保公司,就将这笔资金高利贷借给其他担保公司,再由其他担保公司以更高的利率放出去。”
针对这种乱象,在3月中旬,银监会在系统内下发了一份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注重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资质的审查,担保公司必须在2011年3月31日前完成规范整顿,达到监管要求,才能获得准入牌照。
但事实上,在浙江,这次整顿并没有显著成效。根据高林透露,只要成为相关协会的会员,缴纳一定的会员费用,办理担保公司的一切手续均开绿灯。在整顿之后,他还成功办理了多家担保公司的注册登记。而这些公司做的都是拆借业务。
高林从银行辞职之后,很多担保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给出的条件颇为诱人:副总+颇丰的年薪+提成+股权。这样的待遇不会比银行差,压力却比银行小得多。
“很多担保公司的老板并不专业甚至盲目,他们只看到其中的利润空间很大就去做了,但实际上无论是从人脉还是专业的角度,他们都很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帮忙。”高林的很多同行和同事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较为集中地从银行辞职,跳槽加盟担保公司。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高利贷融资的链条里,银行业主动或被动地扮演着极为微妙的角色。
耐人寻味的“资金流”
银行、大企业集团变身“新兴高利贷者”!
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民间的集资,包括从企业实体经济里转移过来的资金、社会的闲散资金等;二是通过各种方式渠道从银行流出来的资金。
据圈内人介绍:“民间资本充其量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银行流出来的钱。”甚至有人认为,银行的钱占到80%以上。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经验,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
关于担保公司如何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再以高利流进地下融资市场,在浙江的民间,可以给你提供多种答案。例如,虚构项目从银行套取低成本资金;又例如,对那些贷款方案获批但银行没有额度的业务,介绍资金到银行存款,增加银行的存款基数,然后银行放贷出来等等。
其中,有一种流出方式,看起来很顺理成章,却又不费力气。
陈永是浙江一家农业高科技企业的老板,企业资产已经达到10多个亿,经营状况良好,从银行获得的授信有3个亿。虽然他也正一门心思地要把企业再推上一个台阶,但是,“假如融资市场按目前的态势继续发展下去,我也会适当地投资高利贷市场。这个太诱人了,不用干活了。”
他算了一笔账:从银行贷出来一个亿,5000万用于企业发展,再将5000万拆借出去,以年利率50%算,就有2500万的利息。“我从银行总共贷了一个亿,付给银行才600万利息,光利息我就赚了1900万。”
很多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事实上就是这么干的,并且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有一家食品企业,从银行贷出了3000万,500万投入企业生产,2500万流向了高利贷市场。
“这比工厂的利润大多了,不必苦兮兮地扩大生产规模,三个月就能赚取超过工厂一年的收入。”张自强介绍说,在这种畸形的利益分配之下,实体的企业已经成为高利贷市场从银行融资的平台,流动资金贷款再次进入融资链条,不断给高利贷市场补充血液。
如上所述,民间借贷的资金不一定都是来自民间,其中还夹杂着银行体系和获得市场融资的企业的身影。当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与银行6.31%基准利率间形成了巨大的利差时,银行、企业和高利贷公司间的利益链条也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由此,我国部分地区的民间融资呈现出了两个新特点:一是民间融资形式呈现组织化;二是民间融资流向呈现投机性。可以确定的是,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在大企业、大集团和银行等各种力量的参与下,规模不断壮大,并且向组织化和集团化发展。可以想见,如果这一发展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我国金融系统(表外)的漏洞会越来越大,抑制通货膨胀、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民间借贷渴望“阳光化”
如今,大大小小、地上地下的金融机构几乎全部卷入了高利贷利益链条。监管部门也察觉到了风险。为此,银监会专门出台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及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但监管的效果并不明显。
如此庞大的民间借贷何时才能走出监管空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表示,解决高利贷问题还需开放民间金融,让地下钱庄阳光化。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或为,缩小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的利率差和银行表内外产品的收益,从而抑制民间借贷向虚拟经济渗透。与此同时,要建立资金流向的监控,随时掌握资金的流向,以便于实行调控。更为重要的是,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尽可能使其阳光化,给它松绑,不能无视民间借贷的存在。民间借贷宜“疏”不宜“堵”。面对市场需求,我们应大力发展合法合规、监管透明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把这些“散兵游勇”、“热钱”变成支持中小企业的“正规军”、“长流水”。
此外,目前我国民间借贷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例如典当行、融资租赁受商务部管理,融资担保受金融、财政部门乃至中小企业局主管。净化民间借贷市场,使之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还需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