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钧
庾信文章老更成,
健笔凌云意纵横。
公元6世纪的北周文学家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幼博览群书,善诗赋、骈文,与徐陵齐名,其作风格绮丽,世称“徐、庾体”。但他身经战乱,历尽坎坷,后仕北周,累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意为建立公府,白选僚属,享受三公待遇),故称“庾开府”。著有《哀江南赋》等名篇,后人辑有《庾开府集》。因此,诗圣杜甫称他“健笔凌云意纵横”。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萧赛,有着比庾开府更坎坷的经历,在通俗文学艺术上有着更巨大的贡献!
萧赛,男,汉族,1920年9月24日出生于四川绵竹。原名孝惠,字定成,到成都考戏剧学校时,看见“篮球比赛”字,从此更名“萧赛”。自幼读书,15岁上初中时,在《新新新闻》中学生栏开始发表散文、诗歌,初露其写作才华。17岁上高中时,参加了“学生抗日救亡演出队”,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等劇目;写出了话报剧《杀汉奸》,在队刊、会刊上发表,并在街头演出。1939年考入重庆国立歌剧院编导系,写出《曹禺论》由燕风出版社出版。1942年毕业。1943年至1949年,在成都《四川日报》《燕风文艺社》《戏剧生活》杂志任编辑、主编;并任绵竹青年剧社和成都南虹剧社编导,演出自己编写的话剧《秦淮河上》《怨耦》,1947年由戏剧文学出版社出版;《文豪传》也随之演出。同时,写出传记文学《柴霍甫传》,论文《柴霍甫的戏剧》,1946年由贵阳文通书局出版,新中国成立后又再版。小说《玩友》,1947年由成都戏剧文学出版社出版。萧赛在南虹剧社还导演了奥索尼的《天外》,契诃夫的《天鹅哀歌》、李健吾的《委曲求全》等剧目。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至1957年,在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任研究员、创作员;四川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教学研究室主任。其中1952年写出《和工人同志谈创作》的戏剧论文,由武汉工人出版社出版。在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期间,写有话剧《青春》、川剧《宋景诗》,由重庆实验川剧院演出。他正值年富力强,创作的黄金时段,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降临,在整风反右运动中,他被划为“右派分子”,并被关进监狱。
这一关押,竟长达23个春秋,8000多个日日夜夜,既剥夺了他的自由,又剥夺了他成名成家的前途,甚至于剥夺了他正常做人的尊严!但是,任凭千难万击,都改变不了他对通俗文学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在狱中劳动改造的巨大体力劳动的压力下,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背诵着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仔细分析着书中328个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又凭着与世隔绝的机会,冒着“反改造”挨批斗的危险,构思创作了一部为《红楼梦》原著中被打入“副册”的丫头、戏子、下等人抱不平的书,为他(她)们安排了一个悲喜的命运;一慰平生之志,二是不虚度时光。因此,香烟盒纸、往来信件的背面、废旧报纸的空白处,都是他运笔的稿笺;日积月累,竟有几麻袋之多。
1979年,中央领导同志胡耀邦大刀阔斧纠正冤假错案之时,他得到平反昭雪,恢复了人民公务员的身份,重返四川省文化厅工作。于是,他将保存了13年的几麻袋单单片片,归纳成书,题名《红楼外传》,由四川天艺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中国文联副主席阳翰笙和著名红学家蒋和森题笺,国画大师张大千之高足赵蕴玉父子插图。此书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并由日本红学家饭塚容译为日文。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在题萧赛先生《红楼外传》中称赞:“楼外有楼红绿映,廿年辛苦不寻常。”
余拜识萧赛兄当在1987年。此前,《巴蜀曲苑》的主编袁箴同志,曾来京向余介绍萧赛不惧迫害、狱中写书,他见书稿后以大无畏的精神首先在他主编的《巴蜀曲苑》发表前十回,促成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红楼外传》全书。闻听此言,对萧赛兄充满敬意!于是邀请他来京参加“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成立大会”,萧赛兄鹤发童颜、精神健旺应邀出席,成为创始人之,当选为有高级学术地位的常务理事。见面之时,萧赛兄持大作《红楼外传》相赠,嘱咐“指正”。余对这煌煌60万言的巨著拜读之余,于1987年9月5日写出题为《笔摇五岳,啸凌沧洲》的文章,对《红楼外传》进行述评;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的:“每一种新的历史进步都必须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评价萧赛兄入情入理地“亵渎”了“神圣”的“新红学派”之“叛逆”说,确实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同时与袁箴同志商定,在当年12月8日,在成都以中国通俗文学会四川分会(因为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四川分会尚未建立,加之薛汕会长又是该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故用此名)的名义,专门召开“《红楼外传》学术讨论会”,以便为萧赛兄扬名!届时,四川省文联主席、著名通俗文学家马识途,四川省作协主席叶石,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吴野,成都大学副教授张大放等一批学界名流,出席会议,使会议增色不少,四川电视台及《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及时作了报道。
嗣后,四川电视台又将《红楼外传》改编成戏曲片《玉碎珠沉》和《红粉飘零》。1988年作家出版社又策划出版了绣图版《红楼外传》。2006年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又再版了《红楼外传》,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同时,《红楼外传》获得了泸州市名酒节“重阳文学奖”,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贡献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一等奖。1989年,他的《高鹗传》,由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萧赛兄参与创会后,尽管因业务范围扩大,先后改为“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和“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他也从常务理事到荣誉理事;但对研究会爱心不减。一方面大力向研究会推荐人才,如严淑琼、陈竖琴等青年俊秀等,加入通俗文学艺术阵线;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研究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每次会议上,有真心实意的建言,满怀热忱的鼓励,有对时弊的斥责,有妙语连珠的希望。同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抒写活动所得。1993年参加本会组织在安徽九华山召开的“佛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简称“九华山会议”),他写成了《地藏王菩萨》和《目莲救母传奇》,由巴蜀书社出版。游览鬼城丰都,又与严淑琼等写成《阴曹地府传奇》,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同时,还著有通俗小说《青蛇传》,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后,改编为川剧在中江、江油、绵竹、遂宁、新都、温江等剧团上演。
为向2006年第10届四川省运动会及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献礼,萧赛兄写成了《哈,女排》《弓箭世家》《酒城春》、《婉容投江》《巩琍,我拿青春赌明天》及《青春本色》等通俗文学艺术作品。
余在2004年春节返乡,萧赛兄率女公子萧琳陪同去德阳市孝泉镇参访“中国德孝城”,观览了东汉孝子姜安安的动人事迹,萧赛兄将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电影文学本《安安送米》相赠,并有诗云:
二十四孝天下传,首席名篇最艰难。
一门三孝非夸口,人人爱煞小安安。
中外通,古今谈,真心真意吐真言。
不信但看屋檐水,点点滴滴到眼前。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萧赛兄此举的社会意义不可低估!
2008年,萧赛兄用了近20年时间,呕心沥血数易其稿、长达80万字的长篇反右纪实小说《这是什么》上下册,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受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关注,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争相传阅。作品中写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有真感情;文中没有牢骚,不怨天
尤人,没无病呻吟。文章的主题为:只想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非常可爱,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千磨万难,其爱不变。此书面市,萧赛兄在成都开了赠书会,又在绵阳开了签名售书会,其情其景,实为感人!
近年来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电视连续剧《少年邓小平》时,萧赛兄应邀出演该剧的“三叔公”。
萧赛兄已为社会奉献了上千万字的通俗文学艺术作品,400余万字的各类评论文章;加之他品德高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在2010年1月,授予这位已达90高龄的创始人以“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颁发了特制奖章和荣誉证书。这是对他为通俗文学艺术终身奋斗的奖励,是全国通俗文学艺术工作者学习的光辉榜样!
据萧赛兄的女公子萧琳介绍:“如今父亲已90高龄,却没有闲适。平时有爱好者来访时,他则高谈阔论,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谈笑风生;没有朋友造访时,他则伏案写作,并时有佳作问世。”伟哉,萧赛兄!尽管人们歌颂:“萧赛,萧赛,青春常在;萧老,萧老,宝刀不老!”但是,我们却为您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愿您健康长寿,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