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中部崛起

2011-04-25 10:54任长江
中国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节水型郑州市节水

“十一五”期间,为从根本上破解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河南省郑州市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大局中,实行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5年间,郑州市城市人口由424.13万人增加到463.49万人,全市GDP由1650亿元增加到3300亿元,工业增加值由759.7亿元增加到1484.7亿元,而全市总用水量由15.89亿m3增加到16.29亿m3,仅增加0.40亿m3。为严格水资源管理,郑州市加大淘汰高耗水耗能生产工艺,实施节能降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形成多种水源的联合供水格局;严格取水许可管理、控制地下水开采同时强力实施地下水压采,“十一五”期间,全市城区累计封停自备井192眼,城市中心区实现地下水压采60%以上;计划用水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市建成区纳入计划用水管理3100户,城市计划用水实施率近100%,并通过政府引导等方式实现中水开发利用规模化、生态用水循序化。

郑州市地跨黄、淮两大流域,作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肩负着引领中原经济崛起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内缺水、地下水超采、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水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崛起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已刻不容缓。

“十一五”期间,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并举,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并重,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体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促进中部崛起和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

健全的体制机制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的长效保证和客观要求。自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后,郑州市就将节水体制机制建设放在首位,统筹谋划,全篇布局,通过建立与当地实际相符且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实现了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化、长效化。“十一五”期间,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得以整合,通过职能调整,形成了“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新格局;节水法律体系得以完善,先后制定或修订了 《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郑州市节约用水条例》《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配套工作机制得以健全,投资2215万元建设水资源监控体系,建成562眼自备井水量实时监控系统,103个地下水水位实时监测系统4个地表水水源水质实时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能力、效率大幅度提升。

示范带动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举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项目建设实践表明,政府引导、树立典范、以示范带动、攒聚人心、凝聚合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宝贵经验。“十一五”期间,郑州累计投资17亿元,建立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精品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其中龙头企业先进节水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节水,集雨节灌解决山区生产生活用水带动山区节水,节水示范灌区节水改造带动农业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带动矿区节水,生态水系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项目充分发挥了典型引导作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热情、层次、品位都大幅度提升。5年中,郑州市亩均灌溉用水定额由试点初期的260m3降至153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年均降幅超过20%,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75%,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有所改善,城区地下水水位有明显回升,生态水系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较全面的示范。

猜你喜欢
节水型郑州市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节水型抽水马桶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