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投资与融资互动 建设与管理并举

2011-04-25 10:54卢峰
中国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病险除险经济损失

“十一五”时期,重庆市为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现有水可储、有水可用,加大了资金投入,提前一年完成规划内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完成规划内31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水利基础设施抗灾救灾能力得到加强;围绕管好、用好工程资金,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章立制,真正把水利工程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2006年,重庆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市受灾人口21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91亿元,农业经济损失66亿元;2007年重庆较大范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面对接踵而至的特大灾害,全市上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根本原因在于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太少,欠账太多,在自然灾害面前太脆弱,太乏力。据2006年统计数据,重庆市人均蓄引提水能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3%;中型以上水库仅52座;达标堤防仅128km;病险水库1475座,病险率超过50%;75%以上的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10余座县城、近500个乡镇严重缺水。找准了痛点,重庆市痛下决心加快水利建设,吹响了“大旱之后要反思,反思之后要大干”的进军号。

一、多举措,筹资金

未来受益权”质押,共签订银行贷款合同金额187亿元(已到位109亿元,不包括市级政府信贷63亿元)。

通过投资和融资的互动,“十一五”时期,全市共解决953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完成规划内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任务;提前一年完成规划内31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及1190座小(1)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建成城镇达标堤防近300 km,24个县级以上城市、96个重点集镇防洪基本达标;加快了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开县鲤鱼塘大型水库下闸蓄水,大足玉滩大型水库开工建设,22座泽渝中型水库加快推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39km2。水利基础设施抗灾救灾能力得到加强,有效减少了因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2009年洪涝灾害以及2010年西南春旱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现有水可储、有水可用,加大资金投入是前提。重庆市水利系统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三大历史机遇,精心策划和认真编报大中型水源、城市防洪、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等各类水利建设规划和投资计划,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得到了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了市、县级财政投入,5年来,共落实市级水利投资89亿元。各区县通过财政预算、银行贷款、税费征收、土地储备等多种形式共落实74.5亿元投入水利建设。按照 “政府主导、银行支持、市场运作”的筹资模式,重庆实行投资与融资的有效互动,充分发挥重庆市水投集团的投融资作用,“十一五”期间,市水投集团通过“各类项目未来收益权”“储备土地

二、添措施,抓管理

突破资金瓶颈后,重庆市围绕管好、用好工程资金,杜绝“半拉子”和“豆腐渣”工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章立制,真正把水利工程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一是对大中型水利项目创立并全面推行 “定建设任务、定工程投资、定建设工期、定工程质量、定安全责任、定考核奖惩”和“财务统一管理”的“六定一管”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调动了区县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创立了重点工程全程跟踪审计制度,推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计监督,对存在问题实行整改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跟踪督办,限时整改。

三是对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整治、城镇堤防、水土保持等面上水利项目,率先全面推行项目开工前、竣工验收前及违规违纪查处情况“三公示”制度,将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构成、质量标准、建设工期、管理模式、行政及技术责任人和举报电话等在当地主要媒体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是率先探索建立了“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等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上述体制的创立,为将水利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实现人员、资金、工程“三个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项制度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猜你喜欢
病险除险经济损失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的问题探究
红花岭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方案分析
提高病险水闸管理的看法
烧伤创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
湾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洪水调节计算
太浦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浙江省土石坝病险水库特征研究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水利部发出通知要求确保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