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福州环境宜居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2011-04-23 07:11石成春
海峡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闽江福州市

石成春



基于SWOT分析的福州环境宜居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石成春

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以福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方法系统分析了福州市环境资源的优劣势,以及环境宜居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威胁,研究表明福州市环境宜居城市建设应采取增长型战略,并从水源保护、湿地保护、城市布局优化、控制交通污染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宜居城市建设的环境策略。

SWOT分析 环境宜居 战略 福州市

1 理论简介

SWOT分析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其应用范围由单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延伸到产业群体、区域经济、城市管理、环境管理、海岸带综合管理、乃至国家战略等领域[1-2]。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SW代表内部因素,主要分析研究对象的内部条件,着眼于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OT代表外部因素,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可能影响。SWOT中四个要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SWOT各要素归纳分析示意

2 环境宜居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福州地区跨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适宜树木和农作物生长,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面积高;闽江、敖江水资源充沛;海洋资源丰富,深水港口条件优越。

2.1.2环境质量良好,位居全国前列。福州市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闽江流域福州段水质总体保持Ⅲ类水质标准,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水质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福州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5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排第四位[3]。

2.1.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完善。2010年市区已建成7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74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红庙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垃圾1700吨,并建成日处理垃圾1800吨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填埋气体回收发电厂。

2.1.4城市和河口生态系统保持良好。2009年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02%,绿地率达3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1平方米。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0%以上。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内沿海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湿地生态资源,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鳝鱼滩湿地生态系统更是国际上珍稀鸟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

2.1.5城市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越。福州中心城区自然景观要素集山、海、江、泉、榕为一体(见图2),拥有“两江润城、碧山环城、水涟织城、青峰缀城”的城市生态基础格局[4]。

2.1.6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资源丰富。福州城市集街巷、厝祠、塔寺、桥坊、船政于一体,历史风貌与现代风貌并存。三坊七巷,南台的上、下杭等街巷,旧时多是官宦豪绅巨商士大夫聚居的地方;老城区的乌塔、白塔、西禅寺,鼓山涌泉寺,闽江门户的罗星塔、护镇岐石塔等是福州城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图2 福州市自然景观生态格局

2.2 劣势分析

2.2.1土地资源和矿产、能源资源匮乏。福州市城市中心区受山水地形条件制约,可建设用地面积相当有限,土地资源不足,限制了城市空间扩展和布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岛屿严重缺水,夏秋干旱,常有旱涝和台风等气象灾害,金属矿产短缺。

2.2.2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发展空间局促,城市功能布局紊乱。福州市辖区人口平均密度为1782人/平方公里,市辖区的鼓楼区和台江区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人口密度达到17000人/平方公里,是市区平均人口密度的十倍(见图3)。城市行政、商业、服务等功能基本分布在鼓楼区和台江区,造成布局拥挤,功能混杂,建筑密度过,生产区、生活区和商业区交错分布等突出城市环境问题[5]。

图3 福州市区人口密度分布图

2.2.3内河污染依然严重。由于老城区管网改造困难,内河截污不彻底,且缺少上游水源补给,城区内河目前Ⅴ类水达标率不足40%,以有机污染为主,氨氮、总磷指标超标严重,与宜居城市标准要求的Ⅳ类水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

2.2.4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福州市区三面环山,地处盆地,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为全国“新四大火炉城市”之首。在宋英杰公布的全国33个省会级城市最近10年(2000年~2009年)高温天总数统计结果中,福州以10年375个高温天名列榜首。

2.3 机遇分析

2.3.1国家海西发展战略给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福州市把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十二五”期间将生态市作为规划目标,建设“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市。

2.3.2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福州市预计人均地区总产值将达到7.5万元左右,综合经济实力持续跃升。为加大环保投入、解决环境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始步入“优化发展”新阶段,要求福州更加突出主动保护环境,以此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3.3新一轮规划修编和实施为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划按照“服务沿江、工业沿海”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区逐步调整为以服务业为主,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中心。

2.4 威胁分析

2.4.1闽江河口咸潮上溯明显,闽江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交错,威胁饮用水源安全。闽江下游福州段水源地有11个取水口都处在闽江口咸潮影响范围内,据监测资料,2003年枯水期咸潮影响上界已到达义序水厂取水口河段。东南区水厂取水口河段受到污水回潮的影响、水质多项超标。供水规模最大的福州市西区水厂取水口河段,则处于咸潮上溯和污水回潮影响的边缘状态。

2.4.2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降低了城市生态的调节功能。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无序开发和建设,湿地日益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2.4.3区域核电布局对福州市生态安全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目前在建的宁德核电站、福清核电站位于福州市城市中心区南北两侧半径100km范围内,且分别位于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和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的上风向,若发生核泄漏,大气中放射性人工核素的污染将对福州市区造成威胁。

3 SWOT要素交叉分析和战略定位

3.1 SW分析

SW属于内部因素,内部优势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水资源充沛,水质良好,空气清新,城市景观资源丰富,城市环境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内部劣势主要表现为地处盆地,土地资源有限,城市空间布局拥挤,热岛效应明显。从资源环境条件分析,福州市的优势应该大于劣势。

3.2 OT分析

OT主要属于外部因素,外部机遇主要包括海西战略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加快了福州市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威胁主要来自闽江河口区域河流生态系统演化剧烈降低了水体自净化能力和水源安全性,宁德、福清核电对城市潜在的环境威胁。

3.3 战略定位

福州市环境宜居城市建设的环境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同时也存在城市布局混乱和内河污染等劣势;城市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同时存在闽江河口生态退化、咸潮上溯等威胁。按照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强度大小,定性构筑了图4所示的福州市环境宜居城市建设战略四边形。结果可知,此四边形的重心落于第Ⅰ区域内,表明福州市环境宜居城市建设总体发展战略上应采取增长型战略,即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优势和面临的海西发展历史性机遇,加快环境宜居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竞争力,创建“宜居宜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

图4 战略地位评估矩阵和战略四边形

4 宜居城市建设的环境策略

4.1 加强城市中心区饮用水源安全保护,持续改善城区内河水质,构建水源安全、两江润城、水涟织城的生态之都。严格控制闽江、敖江、大樟溪流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维持闽江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确保福州市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具备充足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尽快开辟福州市大樟溪战略性水源地。

4.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疏导城区人口密度,提高人均绿地面积,保护湿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应疏解主城人口,向仓山、金山组团疏导,实现城市跨越闽江发展。新增建设用地或旧城改造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控制在32m2/人以上,城市建设空地率指标应大于70%,特别是在闽江两岸福州市城市主导通风通道两侧,建议其建筑密度宜低于30%,以保证大气通道畅通。应将闽江口湿地中芦岐洲、道庆洲、祥龙岛、塔礁洲、文山洲等湿地列入保护区范围。

4.3强制推行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LNG、CNG 等清洁燃料车,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优化城市交通干线两侧规划控制,减缓尾气和噪声污染。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集约化运输导向型交通发展模式,2020年居民公共交通(含轨道)出行比例争取达到30%以上,机动车总量控制在65~70万辆,小汽车拥有量控制在45~50万辆[5]。

4.4 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控制二次污染。实施城市污水厂尾水回用工程,浮村污水厂、洋里污水厂、连坂污水厂、旗山污水厂、南通污水厂排放标准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垃圾焚烧设备、环卫储运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和污染控制水平,严格控制垃圾储运过程的环境污染,环卫设施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1]陈文斌,刘伟杰. 基于SWOT分析的黑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战略研究[J]. 林业经济, 2010,(10):75-77.

[2]雷云. 基于SWOT分析的长沙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3):38-40.

[3] 福州市环境保护局. 2009年福州市环境质量公报[M]. 2010.

[4] 刘远程,黄义雄,李伟伟,等. 福州市城区绿地系统生态及美学价值评估[J]. 福建林业科技, 2010,37(1):60-64.

[5] 石成春等.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报告[R]. 福州: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闽江福州市
闽江雨情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
关于老年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