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玙
浅议多元智能对教育的启示
李 玙
漳州师范学院
“多元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提出的教育改革创新理论。这一理论所蕴涵的尊重学生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和多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教育的理念。学习和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教育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多元智能 教育 教学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它克服了传统智能理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能本质的认识,并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智能的概念。多元智能理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教育的内涵和模式,重新制定教育目标,对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从基本结构来讲,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加德纳把构成多元智能理论基本结构的智力类型划分为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智能。这些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它们之间不存在哪一种智能更重要,哪一种智能更优越的问题,九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是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在一事实上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能力,人类个体的不同只是在于所拥有的能力的程度和组合不同。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将来可能有杰出表现的倾向,从而挖掘潜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育独断地将焦点放在语文与数理逻辑智能能力的培养上,并且只重视与这两种能力有关的学科,致使学生在其他领域的智能难以获得充分发展。在这样的应试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智能结构往往是不健全的,走上社会后往往表现为高分低能,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创造性。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要围绕这九种智能全面展开,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使学生普遍达到某种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建立和完善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力求有创意、有特色,使整个课程计划和内容具有均衡性、创造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尽可能地开发智力潜能。
传统的教学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的学科,最后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甄别学生。这种教育看似公平,实则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有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从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教育应有针对性,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力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个别教育计划,要让每位学生不同程度地在不同领域得到发展,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弱势领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单纯依靠纸笔考试来考察教学效果,这种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对其他智能,如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有所忽略。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超越了传统教学评价的范围。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教育应多渠道,多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相结合,评价内容应涵盖各个智能领域,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为每个学生确定个体的发展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实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随着多元智能热的一再起伏,这一理论在实践的方方面面不同程度地被夸大,在许多似懂非懂该理论的人看来,多元智能理论似乎成了教育中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同其他新的教育理念在产生之初的遭遇一样,“多元智能”也成了一个“筐”。
当一个新的理论出现的时候,对于这一理论的学习和借鉴,我们首先需要保持一种合理、正确的态度,让理论为我所用,在研究、发展、创造中学习和借鉴,而不是论证它的真伪与合理程度,不是为它提供佐证,更不是照抄照搬;其次,对于一个自身尚待成熟完善的理论,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不是一个万能的完善的理论,不能包治百病,因此我们不能对其盲目崇拜与迷信。
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理论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在这个理论中,蕴含着两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一个是“多元”,一个是“智能”。“多元”针对的是传统智能理论的一元化弊端,“智能”针对的是以往智能理论的知识化倾向。
而当前,多种简单化的做法已经将多元智能理论降格到了模仿和操作的层次。在这些做法的背后,问题的真正实质就是智能被形式化、表面化了。而智能的本质和核心——思维却被忽视和遗忘了。失去了思维作为智能的核心,不包含思维的智能不是真正的智能。总之,无论哪一种智能的培养,都离不开智能的核心要素——思维,都必须从思维开始。没有了思维,没有了思考,等于失去了个性和自我,失去了假设和创造,也就谈不上任何一种智能的发展了。
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放一些节奏和旋律不同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些人便认为这是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一些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比如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相互交流”的活动,让学生更多一些主动的参与,有人说这样做是“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等等。这些是对多元智能表面化、简单化理解的另一种表现,即对理论的断章取义和在实践操作中的生搬硬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对理论本身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在运用中又没有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建设性的重构。
除此以外,还有两种比较极端化的表现:一种是认为每一种智能对应某一特定学科,通过某一特定学科进行培养;另一种是每一堂课都力求体现多元智能的教学理论,将每一个环节安排每一种智能,使得每一种智能都如浮光掠影,没有触及真正的实质。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虽不是产自我国本土,但是我们有必要理性地看待和分析这一国际先进教育理论,并实行“拿来主义”,吸取其有效的营养成份。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多元智能理论并不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扬弃。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理解智能和教育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不同教育理念的渗透和整合,将为我国教育改革开辟广阔的道路。
[1] 加德纳.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M].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
[2] 郅庭瑾. 多元智能教学[M].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
[3] 吴志宏,郅庭瑾,等. 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 [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ell,Dee Dickinson.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 曾晓洁. 多重智力理论与学校教育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8).
[6] 张春玲.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 2002,(3):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