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泽胜
(青海省都兰县草原站,青海 都兰 816100)
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97%,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55.42万hm2,占草地面积的73.09%。天然草地面积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草地类型多样,有荒漠草原、高寒草原、草原化荒漠、干荒漠、山地荒漠、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沼泽、高寒沼泽、灌丛草甸、疏林类12种类型(见表1)。
表1 都兰县各类型草场面积、产草量、载畜量情况统计表
都兰县饲用植物资源丰富,牧草种类繁多,主要牧草有53科154属320种。同时,成功地引进并推广了紫花苜蓿、沙打旺、毛苕子、披碱草、燕麦等13个优良牧草品种。
根据6年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统计,都兰县天然草地平均产鲜草 2 878kg/hm2。理论载畜量为140.94万个羊单位。同时,近10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草地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都兰县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海州牧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综合治理、无鼠害示范区、生态畜牧业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大了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力度,使都兰县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建成围栏改良草场32.2万hm2,多年生人工草地0.54万hm2。天然草地改良后,产草量和载畜量提高了近1倍。建成的多年生人工草地鲜草产量达到17 100kg/hm2。
都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产业发展,农业围绕“一红(枸杞)一黄(马铃薯)一绿(蔬菜)一制种(油菜、青稞种籽)”、畜牧业围绕“一黑(牦牛)一白(绒山羊)一草业(种草)”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按照“调整结构创特色、基地建设上规模、产业经营促发展、种草养畜增效益、非农产业促增收、项目建设强后劲”的发展原则,把发展草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作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出台了一些支持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种草养畜,为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是天然草地占绝对优势,人工草地所占比例偏小。由于经费、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人工草地建设速度慢、规模小。全县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面积只有 0.54万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0.25%。人工草地建设是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措施,建设人工草地可以大幅度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缓解天然草场的压力。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工草地比例占到草地总面积的10%时,草地畜牧业的畜产品产量比纯天然草地提高1倍。都兰县地处高寒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用于打贮草和防灾保畜的人工草地面积小,不能满足优质、稳定、高产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放牧草地面积大,割草地面积小。都兰县割草地面积只有 0.23万 hm2,青干草年贮量只有70.79万kg。而天然草地枯草期长达7个月之久,割草地生产的青干草远不能满足牲畜越冬需要。广大牧区冬春严重缺草,草地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三是夏秋草场面积大,冬春草场面积小。都兰县夏秋草场159.32万hm2,占放牧地的74.92%,放牧期只有140d左右;冬春草场53.33万hm2,占25.08%,放牧期长达220d。草地资源季节分布和利用的不平衡性,导致牲畜冬春缺草缺料,仍处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之中。
都兰具缺少带动草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起草产业生产基地,人工种草规模小,在布局上不够集中连片,草产品开发几乎是空白,市场上流通的草产品仅为少量的牧草种子和最初级的青干草草捆,产业链条短,牧草加工增值能力弱,没有开发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草产品,农牧民没有从草产品开发中获得经济效益,增收困难。
都兰县自1984年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牲畜作价归户,私有私养,然而草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很不完善。县、乡(镇)政府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巩固和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但效果不佳,真正落实到户的仅仅是冬春草场和一部分夏秋草场,大部分草地仍以联户、组的形式承包。而联户、组承包方式导致牲畜吃“大锅饭”的现状仍未改变,农牧民投资建设草地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农牧民片面追求牲畜数量,对草地只索取不投入,草地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生产能力低下,牲畜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欠佳。
草业产业化发展必须满足生产规模化相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生产规模化是实现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机械化是草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目前都兰县牧草种植、收获、捡拾、打捆都是人工操作,草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很难满足基地化生产的需要。
草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到位,信息稀缺,信息服务严重滞后,信息收集、分析、发布等工作刚刚开展,草业发展在技术上也无保证。加之都兰县地处偏远,流通不畅,广大农牧区信息严重缺乏。
都兰县牧区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占了近65%,而文盲、半文盲就占了全部劳动力的40%。牧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直接影响了其对先进科技知识的吸收和应用,很不适应畜牧业经济发展新阶段及草产业发展的要求,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都兰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紧邻青海湖、黄河、长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生态屏障,对保护“中华水塔”、青海湖具有重要的意义。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不仅威胁周边县市的生态安全,而且危及自身生存环境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退耕还林还草、海州牧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青海省畜用暖棚建设、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综合治理、无鼠害示范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等建设项目,以及今年开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正积极向国务院申报的柴达木盆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为都兰县草产业开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草地综合治理根本在于改良退化草地,恢复草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这些项目的实施,都给予了一定政策和资金支持,为都兰县草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进入新阶段的中心任务。近几年农牧民增收缓慢,其根本原因就是农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品种结构、生产布局、规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发展农区草业、引草入田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为了使都兰县农业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都兰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区草业,调整种植业结构比例,扩大农区种草面积,努力形成较为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都兰县农牧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并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际市场对苜蓿草产品的需求还将增加;国内随着人们环保、保健和绿色食品等意识的增强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草产品需求也将迅速增加,市场前景看好。同时,饲草料短缺一直是制约都兰县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全县近一半的草地禁牧,其余的草地实行以草定畜,这就意味着全县要减去一半的牲畜,农牧民为了多养牲畜,只有种草或购买饲草料,舍饲养殖业大步发展,都兰县草产品的需求量将很大,这一趋势为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都兰县有宜耕荒地2.71万hm2,其中宜草地(种草)1.23万hm2,2011年都兰县热水洼沿河水库和诺木洪河水库开工建设,建成后可解决1.0万hm2宜耕荒地浇水灌溉问题,其中0.57万hm2宜草地解决浇水,使草产业大发展成为可能。
全面搞好草地生态建设,在摸清草地资源现状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草地生态治理规划,严格按照规划,以草地围栏建设为重点,采取围栏封育、人工补播、灌溉、施肥、灭鼠治虫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三化”草地,恢复植被,切实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草地保护制度,加强天然草地保护;实行草畜动态平衡,依据草地生产能力,确定牲畜合理载畜量,做到增草增畜;推行划区轮牧和禁牧制度,积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恢复草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立足当地草地资源特点,以人工种草和牧草种子生产为突破口和重点,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开发草产品,把生产牧草种子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加强优质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程的实施为人工草地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要抢抓机遇,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建立规模化的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在人工草地建设上,要做好可行性论证和研究工作,草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必须跟上,应尊重自然规律,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种植,切忌一哄而上,滥垦天然草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发展草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草业机械化的巨大投资需求,单靠草原站、打贮草站是很难支付的,必须建立草业开发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要结合草地生态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国家资金对草产业的支持。二是要采取优惠政策措施,招商引资,吸收民间资金,投资开发草产业。鼓励银行和信贷部门支持草业发展,加大对草业的信贷规模。
都兰县畜牧业缺乏能带动农牧户发展的龙头企业,畜产品价格低廉,加工增值能力弱,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龙头企业发展滞后是制约都兰县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要围绕草产业生产基地,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与牧户之间真正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政府部门要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面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地的积极性,为投资建设草地创造条件,把农牧民自己的投资变为草地建设的主渠道,真正实现“草原有主,放牧有界”、“谁建设、谁使用、谁受益”。建立健全草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合理配置草地资源,使无畜户、少畜户、外迁户的草地向养畜大户集中,充分合理利用草地,积极探索草地经营管理的有效形式。
把信息网络纳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建立健全草畜产品信息网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队伍,加强对产品营销形势、市场行情的预测分析。信息网络要从县向乡、村、社、畜产品交易市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延伸,扩大信息覆盖,增强服务功能,为草产业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产品市场信息、技术和生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