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仙 (江苏大学职工医院,江苏镇江21 2013)
前臂双骨折在骨科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多发生在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年轻,活泼好动,喜爱运动。男生在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中易受伤,导致前臂双骨折;女生在轮滑等活动中不慎摔倒,亦会导致前臂双骨折。前臂双骨折给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其心理状态,延迟康复,往往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大学生前臂双骨折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8~22岁,平均20岁,部位:左前臂18例,右前臂12例,所有病例均为外伤所致,排除病理性骨折。所有有明确的前臂外伤史;损伤后前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畸形,前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可及骨擦感;X线摄片检查可见尺骨、桡骨骨折。
1.2.1 调查工具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AS)和焦虑自评量表 (SDS)。SAS和SDS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4个等级,请被调查者按最近1周实际情况回答,SAS、SDS总粗分折算成标准分,>50分判断为有焦虑、抑郁情绪,将两组人群与SAS、SDS的国内常模进行比较[1]。
1.2.2 调查方法 首先进行必要的解释,征得同意,然后现场填写问卷,调查时以研究对象自己填写为主,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并记录。实际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
Epicalc 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抑郁自评得分及焦虑自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SAS、SDS与常模比较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与认知评价有关,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良情绪反应与不良行为。合理的、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变患者的非理性理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抑郁、焦虑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2]。大学生前臂双骨折患者年轻,突发受伤,遭遇挫折,心理素质差,顾虑多,害怕疼痛,担心骨折会造成残疾,影响学习和生活。常感到无助、恐惧,情绪易紧张、焦虑、抑郁。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开导,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人生。因此,应通过心理干预,有计划地进行宣教、疏导,帮助其正确识别和阻断负性的思维,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所面临的困难。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沟通,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鼓励其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支持因素的期望和要求等,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②增强个人对情绪调节处理技巧的学习,给予具体的行为技术指导,如生物反馈、渐进性肌肉放松、催眠与自我催眠等。③提供必要的有关疾病的相关书籍、知识,介绍已经康复的有相同疾病的同学进行现身说法,打消其顾虑。④尊重、理解患者,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前臂双骨折发生后,无论是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复位后均需行石膏外固定,一般时间为1月左右。石膏固定后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恰当的功能活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促进血肿、肢体肿胀的吸收消散,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有利于功能恢复。早期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练习握拳和伸指动作,防止肱二头肌粘连,具体按下列步骤训练:①患肢各手指运动和用力握拳及张手运动。②患肢肩关节主动运动 (开始阶段可在健手帮助下进行)。⑨每个动作保持10s重复练习,每天3~4次,每次10~15 min习。④注意禁止患肢前臂旋转运动,练习强度不应引起剧烈疼痛和肿胀加重或以患者感觉轻度疲劳为宜。去除石膏后,可加强腕、肘关节活动,做大云手及反转手活动。具体训练为:①大云手:下肢横跨同肩宽,患手紧握拳头,以健侧带动患侧,两臂交替做云手动作,一直练至骨折临床愈合。②反转手:下脚前弓后蹬,手指伸开,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位,由腋后向前伸出,而后外展内旋,从背后收回至腋下。在此活动中,前臂由旋后经旋前又回到旋后位。上下肢应相互配合,上左腿,出右手;收左手,上右腿;出左手,收右手。如此反复运动,以健侧带动患侧肩、肘、腕及前臂的旋转活动,以此提高治疗效果[3]。
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指导大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理论,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运动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运动强度,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减少骨折发生。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3-224.
[2]黄志英,陶建青.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J].护理学杂志,2006,21(7):7-9.
[3]杨柳.闭合性前臂双骨折的护理体会 [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