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探索

2011-04-14 22:28刘素祯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实训院校高职

刘素祯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掌握实践技能的适用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合理配置与实际生产现场技术水平一致的实验实训设备,开展生产性实训,真正实现与实际岗位对人才需求接轨的需要。

目前,由于示范建设、灾后重建以及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大量的生产性实训设备被引入学校,真正地改善了实验实训条件的状况。在这一背景下,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构成、所属关系和功能复杂化,给设备管理带来了难度。如何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机制,对实验实训设备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主要采取的模式是学院资产管理处(设备处)负责分院(系部)实训中心和实习工厂,分院实训中心负责教研室和实验、实训室。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①基本上是按学科专业方向来进行设备的采购和管理的,各部门的很多设备,包括一些贵重设备利用率不高,有的设备甚至处于闲置,或者出现各部门重复购买等现象;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向着多学科集成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维护和管理设备的人员具备多学科方面的知识,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是很难的。

2006年国家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不断加大,使部分高职院校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示范建设项目的启动,在社会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社会资金、企业资源不断地进入学校,形成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投入多元化、社会及校企双方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格局,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设备资源不足等问题,加深了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了“校中厂”和“厂中校”合作平台。“校中厂”的实训平台既有学校自身设备,又有企业的生产设备,同时这些设备紧跟现代企业的技术进步前沿,大多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如果没有一种行之有效地管理体制和模式,既无法保证社会、学校和企业利益,还会造成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只有建立一种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对这些设备的使用采用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现有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保证社会化培训、企业生产和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只有采用设备精细化规范管理模式,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

二、精细化管理意识的构建

为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必须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规章制度来达到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要有量化的标准和目标。以一整套完善的运行机制作为依据,使人们有规范操作的标准。精细化管理是指动态配置和严密控制每个人员、每个岗位、每个部门操作范围和职权,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人们不仅要把工作做好,同时要把管理和服务做到极致。

1.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

首先,高职院校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的类型,缺人、缺钱和缺经验。通过国家启动示范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实验实训设备大幅度增加,实训场地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趋势下的要求。由于人员少加之长期的管理意识淡薄,而且设备大多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现代生产型设备,维护难度大,就造成了“重购买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从而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增大、使用寿命缩短;其二是高职学院中大多数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建,如果企校双方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双方人员没有精细化管理意识,既无法保证生产,也无法保证社会培训和学生实训的需要;其三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设备采用分散管理,即由系(学院)管理相关的实验实训室,设备的相互共享受到了限制。同时由于学科的限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无法实施,造成大型设备和高端设备的使用率低,维护保养跟不上,造成设备的闲置,甚至是重复购买,而且故障率偏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设备效益的充分发挥,浪费了资源。因此,设备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设备精细化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切实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切实扭转管理人员的观念,消除粗放管理的陋习,树立资产效益意识,强化资产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做到设备的共享、共管、共赢,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极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还必须从体制、管理、规划、政策等方面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法,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度建设包括校企双方实训基地管理和运行制度,明确合作各方的利益和权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成立跨学科、专业的设备管理机构,保证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维修,降低设备故障率;完善和健全设备采购论证制度,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购入设备调试、安装、验收制度,设备登记入库制度,设备保管和使用制度,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报损、丢失、报废制度,仪器设备的借调制度,其他部门共享设备的制度等,使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使设备处于严格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控之下。同时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制度执行的力度,推行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3.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建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是设备管理的关键。从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设备的招标购入、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去承担不同的工作,各学科高技术人才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这些都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地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针对高职院校现有的设备分散管理模式,设备投入多、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共建各方的责任和权利,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各方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技术过硬、责任意识强的设备管理人员。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和聘任制度,对不能胜任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始终保持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责任意识强的高素质设备管理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设备管理的要求。

三、构建“校中厂”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因此,引入企业建立“校中厂”实训基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国家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大都通过示范建设,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下,学校投入场地、部分设备和人员,将区域内有影响的企业或车间的部分设备、人员、产品和管理技术规范引入学校。校企双方合作共建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主要以企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开展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和社会化培训。在这种全新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体制下,为了保证实训基地规范运行,保证校企双方的各自利益,必须建立一套“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

按照上述管理模式,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生产、产品新技术的攻关、实训和培训、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等工作都按照企业化模式进行统一的管理,既兼顾企业的生产和新技术的开发,同时又保证以企业的产品为载体开展实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维修统一进行,极大地发挥设备的效益。有力地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适应生产的能力,同时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学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进了东汽叶片分厂一个车间、德阳重型机械备件厂、德阳永红机械厂等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与学院数控实训基地的设备、师资进行整合,建立了“校中厂”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与东汽联合在校内成立了“工程学院东汽工具研究所”,形成了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按学校要求结合生产开展教学,实现双赢。学校提供8000m2厂房和3500万元的设备,企业投入5500万元设备,42名技术人员、产品生产任务和技术研究项目。近3年来,按照“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运行,“校中厂”实训基地完成了汽轮机叶片等生产任务,“工具研究所”完成了汽轮机转子轮槽型线刀具的全面国产化等20余项技术研发项目,获得5项国家专利。同时完成了学院机制、模具、数控等专业学生的各种实验、实训任务。

四、严把设备投资、采购过程关

高职院校设备的采购,少量部分设备是以教学为主,大多数设备都是用来培养实际技能的生产性设备。因此,对设备采购要有科学的规划性和计划性,购置制度要健全,要有有效地制约机制,随意购置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如适用于数控技术专业的“五轴加工中心”等,价格相对昂贵,为了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往往需要大量的维护运行费用。因此,高职学院的设备购买应该慎重,应充分分析该类设备现有使用状况,购置的设备主要开展哪些实训项目,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等,购买前应召开设备采购论证会,并填写设备采购论证表。对于高端设备,建议最好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开展合作共建,实现共建共享,既减少学院设备投资的压力,又能使设备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按照设备采购论证表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做法,切实做到论证程序的规范,过程要透明、决策要民主。在论证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各类信息,要树立超前意识,以保证所购置的设备能代表现代企业技术水平发展的前沿,从而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紧跟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胜任自己的职责,达到上手快的要求。

五、加强设备使用的过程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依据制度,强调过程控制与管理,责任要具体化、明确化,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按照程序办事。当设备购买后,首先应成立设备验收小组(使用部门和商家共同参与),加强设备的验收工作。严格按照合同要求,逐一核对该设备的每一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与合同不相符的要拒收并说明原因或限期更换等,认真填写“设备验收单”,各级负责人应签字认可;第二,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验收单”,将验收合格的设备登记入库,并保管好所有的原始资料,重要的资料,如“招投标文件”、“购买合同”、“设备验收单”、“设备报废单”等要分类并按时存入院档案室;第三,对大、精、尖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明确使用人的资质,对于不合格的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胜任。管理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过程,建立设备交接班制度,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降低故障发生率,也可通过网络监控系统随时监控设备的使用状况;第四,设备的故障诊断,要由跨学科组成的设备维修小组进行集体会诊,准确判断故障,避免误判和漏判,以保证设备的准确维修;第五,设备的使用(保管)人、场地等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办理移交和调拨手续,填写“设备调拨单”并到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调拨,更换人名和存放地点;对损坏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维修后要填写“设备维修记录卡”。无维修价值的要找有关专家鉴定,该报废的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填写“设备报废(损)申请表”;对已丢失的设备要追查原因及时销账;所有设备都要做到人、物、账相符;第六,要由设备管理部门定期检查设备使用率,在各级部门的监控下,保障设备的利用效率,对闲置已久的设备要想办法利用起来;第七,利用现代网络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设备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只有加强过程管理,每一步精细到位,及时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才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六、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

要搞好设备管理,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关键。因此,建立设备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学院应根据所管理设备的复杂程度、使用状况、设备利用率的高低、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以及管理人员平时的责任心等方面,建立设备管理的评价考核体系。要对那些责任心强、工作精细的人员加以表彰和鼓励;对那些平时工作不踏实、责任心差的人员需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甚至调换工作岗位或降级使用。例如,学院对实验、实训教师建立了一套专门的考核机制,每学年教学部门将组织由设备管理处、教务处、教学系部(分院)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实验、实训教师进行专门的绩效考核。

同时,对一些重大设备,使用或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才能上岗,而且对这部分使用或管理人员在绩效考核等级的基础上提高奖金系数,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七、成立由跨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设备维护、维修小组

设备资源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宝贵资源和强大支撑,是履行高职院校社会化服务的强有力的培训平台,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加以足够的重视。管理人员或使用人员应对自己所管辖的设备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到定期维护和保养,使之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维修。但是由于设备的高度现代化,仅由某一部门维修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出现故障后,不分析原因就由生产厂家来维修,尤其是过了保修期的设备,这样会耽误大量的时间,浪费财力和物力。因此,由学院的设备管理部门牵头,成立由跨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维修小组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根据学院的设备情况,由设备处牵头,在各系各学科中挑选实践经验丰富且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维修技师等专业人员,组建了跨学科的设备维护、维修小组(或维修公司)。学院划拨一定的运行经费,鼓励老师们自己动手、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设备的正常运行率和利用率。对技术精湛、贡献大的老师给予特别奖励,在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团队负责学院所有实训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同时对外承接业务,特别是在“5.12”大地震灾害后,该团队作为学院的技术攻关突击队,深入东方汽轮机厂等重灾区抢修了价值3亿多元的设备,深得社会的好评。

八、建立共享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多数实训设备都是生产型的,本身投入大,而且在管理上长期是各系部分散管理,造成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这些设备中大多数可在多部门共享共用,但由于分散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率。如计算机资源,虽然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各系都有机房,由于开放时间有限,利用率很低,所以分散管理的模式就约束了设备使用效率的发挥。探索和建立一种设备共享的管理机制,让各部门之间的设备共享有制度作保障,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如学院专门建有由教务处管理的面向全院的公用机房,该机房的使用推行网络化管理,进行网上使用预约制度。在各系部建立了面向不同学科专业的专业机房,实行全天候开放。对于贵重的大型精密实训设备,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并出台设备使用管理条例,鼓励教师、企业、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走进实验实训室,开展新技术应用研究,以提高大型贵重设备的利用率。学院的五轴加工中心、数控高速加工机床、大型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通过共享的设备管理机制,2007年至今,先后承接了东方汽轮机厂、中国二重及周边企业等的技术人员培训,参与完成了汽轮机转子轮槽型线刀具的全面国产化等20余项技术研发项目的试制生产任务;完成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飞机叶轮关键加工技术”攻关项目及东方汽轮机厂“燃气轮机叶片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另外还承担了四川南光机器厂“863”项目“真空泵关键核心部件加工技术”研究项目等10余项产品试制研发任务,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W 11.12-05

猜你喜欢
实训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