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化瘀汤内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2011-04-14 06:58:32
山东医药 2011年32期
关键词:莪术双侧妇科

(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和疑难病,以疼痛、月经失调、盆腔粘连及不孕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由于各种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宫腔操作的增加,加上环境、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EM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呈上升趋势,在妇科手术中有5% ~15%患者被发现EM存在[1],80%患者合并明显痛经,50%患者合并不孕[2],严重影响着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根据其“血瘀”的主要病机,采用益肾化瘀汤内服和妇科外敷药治疗本病,对减轻疼痛,提高妊娠率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4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200例轻、中度EM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18~50岁,病程1~10a,已婚173例、未婚27例。治疗组100例,年龄(28±0.5)岁,病程<5a66例、5~10a20例、>10a14例,痛经47例、下腹痛20例、全腹痛15例、性交痛10例、肛门痛8例,不孕48例;对照组年龄(29±0.7)岁,病程 <5a58例、5~10a23例、>10 a19例,痛经42例、下腹痛24例、全腹痛11例、性交痛13例、肛门痛10例,不孕42例。2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EM的临床诊断及临床分期标准,诊断为轻中度EM患者;②妇检:子宫活动度轻微或中度受影响;一侧或双侧骶韧带可触及增厚或散在病灶结节,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压痛;③B超:卵巢单侧或双侧可有病灶,卵巢增大,或有小的内膜囊肿形成,但囊肿直径不超过2cm;④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CA125值≥正常;⑤年龄18~50岁。排除标准:①急性盆腔炎、子宫肌瘤、附件其他性质肿瘤;②重度子宫内膜症患者;③合并心、肝、肾及糖尿病者;④伴发精神病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内服自拟的益肾化瘀汤化裁:丹参 20g,三棱10g,莪术10g,肉桂5g,血竭 3g,黄芪 30g,蒲黄 10g,五灵脂10g,元胡15g,香附10g,川断10g,仙灵脾10g,常规煎药后分2次/d,连服3个月。外敷妇科外敷药:桂枝60g,丹参 100g,香附 60g,三棱60g,莪术60g,薄荷30g,姜黄60g,每次用外敷药2袋,加跌打追风酒(本院制剂)100ml,米醋及米酒各半斤置入铁锅内不断翻炒至60~70℃,装入妇科特制的布袋内,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布袋热敷于患者下腹部及脐部至冷却,于每次月经干净后2~3d开始治疗,1次/d,连续治疗15d后停止,待下次月经干净后重复进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仅口服益肾化瘀汤,用法用量同治疗组。

1.4 疗效观察 全部病例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停药3个月进行症状随访,并进行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度改善情况;一侧或双侧骶韧带可触及增厚或散在病灶结节及触痛改善情况;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及压痛改善情况)、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CA125及不孕患者随访了解不孕情况。对痛经及腰骶部疼痛等慢性盆腔疼痛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到0~3分为显效,4~6分为有效,7分以上为无效。临床症状缓解、症状消失或原有疼痛程度根据VAS评分法减轻一个水平以上,未发现盆腔肿块或体检无阳性体征;复发:妇检或B超发现盆腔异位囊肿或血CA125≥35IU/ml[3];妊娠:血-HCG 逐渐上升,B 超检查可见宫内卵黄囊或有心搏胎芽。

1.5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的中药新药治疗EM的临床指导原则中的效果判断。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及结节全部消失,不孕患者受孕;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及结节缩小,不育患者得以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及结节无增大或缩小,停药3个月临床症状不加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或有加重趋势。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VAS评分显效40例、有效5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分别为36、45、19 例及 81%,P <0.05。治疗组妊娠率29.17%(14/48)优于对照组的 11.90%(5/42),P<0.05。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45例、有效26例、无效7 例,对照组分别为18、37、21、24 例,P <0.01。

3 讨论

EM属中医“痛经”、“癥瘕”、“不孕”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在于经产之余血流于子宫冲任脉络之处,气血失常,以致蕴结而为血瘀。淤血阻滞冲任,胞脉,不通则痛而致痛经;淤血留结于下腹,则排卵功能受损,运卵不通而致不孕;淤血内结,积聚日久形成癥积,该病病程较长,“久病及肾”,肾虚又为其结果,可见淤血既是EM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主要因素,又是EM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4]。根据中医学“审因论治,治病求本”的方法论而采用活血化瘀、益肾温阳为治疗大法进行治疗。

中药方中丹参、三棱、莪术、血竭、蒲黄、五灵脂为君药,丹参味苦微寒,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功效;三棱归肝、脾经,既可走血分,以破血中之结,又可走气分,行气消积而止痛;莪术性温,辛散苦降温通,可破血祛瘀;蒲黄善于行血散瘀而止痛,五灵脂能入肝行血,可破瘀止痛。肉桂、香附为臣药,肉桂辛热温通,促其气血和顺,香附舒肝解郁,除三焦之气滞,气行则血行。黄芪、川断、仙灵脾为佐药,黄芪味甘性温,益气健脾,舒肝补肾,可升举阳气,达到益气固本的作用,川断同入肝、肾二经,有补肝肾,固冲任二脉作用,可用于肝肾虚损,冲任不固,止血安胎的功效,仙灵脾性辛、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的作用。加之应用中药外敷的传统疗法,将药物敷于患者相应腧穴,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透入经络、血脉而内达脏腑,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阳止痛,益气温肾,化瘀消癥功效,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可使EM患者达到止痛、消癥、调经、助孕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亦表明益肾化瘀汤内服配合外敷药治疗EM有较好疗效,值得重视。

[1]BullimoreDW.Endometriosisissustainedbytumournecrosisfactoralpha[J].MedHypotheses,2003,60(1):84-88.

[2]CramerDW,MissmerSA.Theepidemiologyofendometriosis[J].AnnNYAcadSci,2002,955:11-22.

[3]FlahertySA.Painmeasurementtoolsforclinicalpracticeandresearch[J].AANAJ,1996,64(2):133-140.

[4]刘海虹.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8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37-38.

猜你喜欢
莪术双侧妇科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7:02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2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4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2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05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4
应用双侧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双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