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隐球菌病3例临床分析

2011-04-14 06:58:32董亚琼
山东医药 2011年32期
关键词:正常者氟康唑球菌

董亚琼,杜 娟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550004)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也可侵犯骨髓、皮肤、黏膜和其他内脏。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与细胞毒药物患者为其易感人群。单独侵犯肺部或其他器官者较少见,临床易漏诊,为提高对本病少见部位感染者的诊治,特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59岁,因“反复腹胀、呕吐1+月,加重7 d”于2008年1月25日入院。既往有“结石性胆囊炎”史,无烟酒嗜好。查体:T 37.4℃,R 19次/min,P 80次/min,BP 120/78 mmHg,慢性病容,消瘦状,神清,心肺无特殊,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莫非氏征(+),肠鸣音6次/min。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35×109/L,N 82.2%;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抗-HIV(-)、细胞免疫正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腹平片及上腹CT均提示高位小肠梗阻,胆囊结石;B超示胆囊结石;下腹CT示腰椎退行性改变并L4~5椎间盘膨出;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体后壁外压,食道静脉显露;上消化道碘油造影示胃下垂,胃潴留,十二指肠上段小憩室,十二指肠、空肠上段扩张,空肠上段重度狭窄,考虑一占位或空肠扭转。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50cm处空肠肠壁明显增厚,长约4cm,管腔狭窄,肠系膜上多处淋巴结肿大,可见散在灰白色粟粒样结节。病理活检示:小肠壁及淋巴结病变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加用“氟康唑”治疗,病情缓解出院。病例2:患者男,2.5岁,因“发热20+d,咳嗽1 d”于2007年10月3日入院。既往无特殊。查体:T 37.4℃,R 24次/min,P 108次/min,慢性病容,营养差,神清,耳后、颈部、腋窝、腹股沟均可扪及数枚黄豆大小、质中、活动的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无特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42×109/L,N 51.6%,L 35.7%;乙肝抗-HBC(+);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均为IgM(-)、IgG(+);风疹病毒、弓形体、EB病毒、肺炎支原体均为阴性;抗-HCV、抗-HIV、抗-TP、免疫学检查及HLA-B27均阴性;X线胸片及心电图无异常;腹部CT示肝脏及脾脏体积稍增大,肝脏多发钙化灶。入院后予支持对症治疗,同时取耳后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新隐球菌感染,加用“氟康唑”治疗缓解。病例3:患者男,39岁,因“反复皮肤荨麻疹、胸闷、气促伴咳嗽1+月,加重6 d”于2007年12月8日入院。既往无特殊。查体:T 36.7℃,R 19次/min,P 80次/min,BP 110/70 mmHg,神清,皮肤未见皮疹和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均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血肿瘤标志物CEA、PSA、铁蛋白、AFP及痰抗酸杆菌、真菌,纤支镜检查均正常;抗HIV(—),细胞免疫正常;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双肺内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及结节影。因院外抗感染治疗无效,入院后反复两次出现全身皮肤荨麻疹,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示:肺隐球菌病,予“氟康唑”治疗缓解。

讨论:新型隐球菌多存在于土壤和鸽粪中,在水果、牛乳及正常体内也可分离到。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经血液循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同时皮肤、黏膜或肠道也可作为侵入途径的可能。隐球菌病虽为全身性感染,但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多见。肺部感染虽也多见,但常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其他脏器的损害则较少见。本报道3例患者均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独立存在,病例1为肠道隐球菌病,病例2为淋巴结隐球菌病,病例3为肺隐球菌病。隐球菌病虽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但也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除病例2患者为幼儿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外,病例1、病例3患者均否认慢性基础疾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与长期大量抗生素等,同时检测细胞免疫CD4、CD8均正常。故临床上应提高免疫功能正常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其可因患者免疫状态不同形成两种极端表现,其一是无症状患者,系X线检查而发现,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其二是重症患者,有明显的气急和低氧血症,常伴有基础疾病和免疫抑制状态,X线显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体检少有阳性体征。同时其影像学表现随宿主免疫状态不同表现不一:①单发或多发性的结节或肿块病变,常位于胸膜下,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②浸润实变病变;③弥漫粟粒影;④弥漫混合病变,表现为结节、斑片状、团块;少见表现有间质性肺炎症、空洞型、合并钙化、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本文病例3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之前反复皮肤荨麻疹,胸部CT示双肺内散在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及结节影,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于院外误诊为肺炎、肺癌。且该患者虽有临床症状,但免疫功能正常,追问该患者近段时间因工作有经常熬夜,说明随着工作压力等的增加,机体处于疲劳状态下可感染此病,临床症状较重。肠道和淋巴结等器官的隐球菌病常为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且极少见,而单独发生更少见。本文中2例患者均无中枢神经系统及肺部感染而独立存在。由于隐球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独立的肠道、淋巴结等器官的隐球菌病更易误诊。

隐球菌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本文中3例患者均为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隐球菌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病变有无播散和机体免疫状态进行评估。本文3例患者虽无全身播散且免疫功能正常,但由于均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故均选用“氟康唑”治疗。除病例1治疗6周外,病例2治疗6个月,病例3治疗8个月;复查病例2肿大的淋巴结消退,病例3肺内病灶完全吸收;随访2 a无复发。

通过以上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提示,虽然隐球菌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宿主及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但随着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不良生活习惯,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隐球菌也逐渐增多。因此临床上对常规诊治效果不好患者应考虑其诊断是否正确,并尽早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猜你喜欢
正常者氟康唑球菌
一株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可信的部分
辽河(2024年1期)2024-03-04 23:05:16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10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4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肝移植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比较
山东医药(2015年13期)2016-01-12 00:39:39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单纯肥胖不增加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