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生理学家朱壬葆院士

2011-04-14 01:09王来国
科技视界 2011年13期
关键词:军事医学科学院爱丁堡大学研究所

■王来国

朱壬葆,生理学家、放射生物学家、实验血液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最早从事放射生物学研究者。在性激素的功能,垂体、甲状腺、性腺之间的关系,胃运动等方面有许多发现。

1986年初,北京人民大会堂,满头白发的朱壬葆院士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特等奖的奖杯。

当晚,这位年逾古稀的老科学家坐在实验室里感慨万千。

1936年,朱壬葆在浙江大学教授贝时璋的鼓励下以浙大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他也是这一年浙大唯一考取的公费留学生。于是,在27岁那年,他只身赴英国求学。

朱壬葆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始了生理学研究,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和学习上。他不但常常超前完成导师交给的科研工作,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设想再向前迈进一大步。此后,他意外地收到了我国著名生理学家蔡翘等人的来信,信中蔡翘向他介绍了当时国内的抗战形势并希望他能迅速回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保卫家园。于是,朱壬葆告别了导师,在11月的寒风中踏上归程。

1951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在抗美援朝的隆隆炮声中诞生时,有关部门对朱壬葆的工作有了新的安排,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这一选择就意味着放弃过去的研究专业,在一个自己尚不熟悉的领域里从头学起,这对于一个一级教授、国内著名的生理学家来说,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1958年,中科院成立了原子能研究所,我国研制核武器的计划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军事医学科学院也在秘密状态下成立了防原医学研究所,由朱壬葆领衔研究对原子武器的医学防护问题。

朱壬葆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他带领课题组如期在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预防放射病的新药。此后,1969年,又研制成功了效果更好的预防新药。

然而,此时朱壬葆却被 “打倒了”。“文革”前不久,军事医学科学院领导请放射医学研究所的“四大教授”吴在东、刘永、徐海超和朱壬葆制定一个全院科研规划意见,但在“文革”中四位教授却因此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

1971年,朱壬葆被召回北京,安排到放射医学研究所资料室当一名资料员。一天下午,朱壬葆向一个埋头苦读的年轻人走了过去,对他说,“这篇文章希望你读一读,找机会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吴祖泽。

其实,朱壬葆早就注意到了吴祖泽。他递给年轻后辈的是一本什么秘籍?那是一篇国外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文章,也正是朱壬葆给吴祖泽指明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1979年5月,朱壬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放射医学会议,明仁皇太子给了以朱壬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特殊礼遇。

20世纪80年代初,朱壬葆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培养几名像吴祖泽那样出类拔萃的科学家。他几乎每年都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野战输血研究所所长裴雪涛成了朱壬葆的最后一个弟子。

1987年,78岁高龄的朱壬葆再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参加第8届国际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会上,他宣读了与学生裴雪涛合写的关于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论文,引起广泛关注。鉴于中国科学家尤其是朱壬葆在这一领域的巨大成就,大会决定下一届国际辐射生物学术会议在中国举行,由朱壬葆出任大会执行主席。

然而,朱壬葆出访回国后不久,于当年10月逝世。但他的名字和形象却永远留在了爱丁堡大学美丽的校园,该校为了表彰朱壬葆对医学研究尤其是血液学方面的巨大贡献,特地把他的名字铭刻在了图书馆旁的一面墙上。

>>>>>相关链接

●《热血流向》——著名生理学家朱壬葆院士传

本书由童村、王来国著,作者用其生动、形象、感人的文笔,娓娓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朱壬葆坎坷曲折人生历程。丰富而真实地再现了第一代“三防”医学研究的主要组织领导者、我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首倡者和创始人、著名生理学家朱壬葆强毅而浑厚的人格魅力。从少年立志到异国求学;从小学生到大教授;从所钟爱的内分泌生理研究到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坦名研制我国第一代抗放射药物;从一位爱国主义者到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幸福,为了祖国军事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披肝沥胆。虽历经劫难,仍矢志不移,殚精竭虑到生命最后一息。通读全书,你会惊叹于主人公宠辱不惊、博大无私的胸怀,体味到一代科学家的甘苦与梦想,也许你还会从中领悟到人生的价值与真谛。

●朱壬葆简介

朱壬葆(1909.2.22-1987.10.24),生理学家。浙江金华人。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院心理系。193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发现内分泌对部分家禽副性特征的控制与调节不单纯依靠性激素作用,也需要其他内分泌腺参与发现雄性激素不仅存在于雄性动物中,也存在于雌性动物中是在垂体前叶与性腺及甲状腺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对胃运动的研究中,丰富了胃运动生理知识在放射医学研究中,阐明了造血干细胞对于治疗放射病的重要性,对放射病的防护及药物治疗做出了成绩。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猜你喜欢
军事医学科学院爱丁堡大学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人工智能+生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爱丁堡大学工程博士培养经验与启示
英国爱丁堡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探析
英国爱丁堡大学防剽窃制度及启示
《生物技术通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生物技术通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埃博拉疫苗首获境外临床试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