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燕峰
画画是我儿时的最爱,因为喜欢画画我选择了学习建筑学。上了大学,听老师讲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建筑到底是什么,我在梦中梦到了它,是一个洁白的纯净的让人为之安静的“小白屋”。
画画、音乐、建筑三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可以归于艺术,艺术来源于自然。画画归于美术,美术源自于人们对自然的摹写,在摹写自然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达到艺术的升华。音乐同样也是从泉水叮咚声,万马奔腾声中……寻得了其创作的灵感,进而有了节奏、有了韵律。而建筑,我想可能是人们对鸟巢的学习,抑或是对动物洞穴的学习,也便有了人们最初的栖身之所,也即居住是建筑的最基本的功能。
认识到建筑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自然。可怎么从自然中学习到可以用之于建筑的东西,或者说如何从自然中去学习,这便需要一种手法,或者说建筑师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基本功也就是要会画画,会摹写自然,自然中的人与物(见图1)。这便需要借助速写——这个最基本的艺术手段。
学习速写,可以说对自然或事物的摹写是随时随地的,也即那美丽的一幅景象或是动人的一个场面都可以触发一个爱好画画者的心弦,顺手拿来纸和笔将其记录下来,即成为一幅速写,不必追求太多的构图、手法,而在于要在迅速的笔与纸的触动过程中,抓住那瞬间即逝的灵感(见图2),画师或建筑师便会萌生出一个全新的想法,这便有了创作,也可以说建筑的创作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画建筑速写。
对建筑的速写,就是在面对一个建筑时,用自己的方法将其记录下来,建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周边还有景物或人。一幅完整的建筑速写不会只是孤零零的建筑,势必会有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景物,这便是建筑速写的内容。也就是只画好建筑,不去画环境或者场所,这幅速写便是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看看一些大师们的建筑速写,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而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建筑速写除了严谨地记录建筑的造型外,更认真地把环境景物真实地表达了出来。建筑师建筑速写水平的高低,对其设计或创作水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具备很好的建筑速写基本功的建筑师是很难去捕捉到创作的灵感,也就很难去创造出新的建筑作品。
画建筑速写可以用铅笔、钢笔、炭笔、毛笔等工具,而我较习惯于用钢笔。对于建筑专业人员或钢笔徒手画爱好者,若能经常用它练习写生,无疑对训练眼的敏锐和手的准确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建筑物(其他物体)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分析和表现的能力[1](见图 3)。
临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建筑速写的方法。齐白石大师一生都在不停地坚持每天临摹别人的一幅画作,而且从不间断。即使昨天落了,今天也补上。大师之风范足以成为我们对艺术追求的动力。我在学习建筑速写的过程中,难以坚持不懈,但对它的追求却是认真的,永不放弃。
我们知道,建筑师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构思的过程,而构思的过程是一个对建筑师来说最艰难的过程,然而更重要的是把构思的过程记录下来,也就是构思草图。构思草图的训练也是与建筑速写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构思草图便是一幅虚拟的建筑速写,也就是说建筑师创作建筑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如同画一幅速写,从观察对象开始,到构思画面构图,到落笔于纸上,同样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当一幅草图完整地呈现出来的时候,一个活生生的建筑便跃然于纸上了。
下一步便是对构思草图的完善、细部的推敲,这便需要对大量的细部设计的积累。而细部设计的过程同样是离不开速写的(见图 4)。也就是说建筑速写还是一个收集积累设计资料的快速便捷的方式。通过对建筑细部的描绘或抄写,在建筑师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以便在创作的过程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记得有一位大师曾说过“善运不亚善创”,运用已有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符号等以便完善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同样需要积累和储备大量资料。这些也离不开建筑速写。由此可见建筑速写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放弃对建筑速写的练习。建筑速写是建筑师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画不好建筑速写也就很难画出好的构思草图,就更难设计出满意的建筑作品(见图5)。
优秀的建筑作品是技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现。建筑设计的过程,离不开绘画技法的变现,也不可能脱离艺术思维的轨迹而进行。不论是设计草案的构思,还是建筑画的表现,在设计的每个阶段都要通过绘画以及相应的手段来表达,以图面形式展现。而设计的整个过程,则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需要形式美、技术美、空间认识和造型规律等诸多因素的相互浸透,互相补充;因此,速写对于建筑学科有着不可取代的基础作用[2]。
所以,在建筑创作的征程中,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建筑速写。建筑速写将会与建筑创作的过程密不可分。我们应为此付出更多的心血,争取用自己娴熟的设计手法努力创造出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优秀作品。
[1] 赵喜伦.国外建筑钢笔徒手画精选[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1.
[2] 周鲁潍.中国东部建筑素描[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
[3] 王永平.浅谈提高建筑制图教学效果的方法[J].山西建筑,2009,35(36):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