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名,夏刚位
(1.四川省会东县新街乡畜牧兽医站,四川 会东 615205;2.四川省会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会东 615200)
羊传染性脓疱是以羊口唇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并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又称羊口疮。它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感染本病。
近年来由于养羊业的快速发展,羊只流动的增加,羊传染性脓疱病时有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1.1 常见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于山羊,绵羊少见。病初山羊精神沉郁,不愿采食或吮乳,口角或上、下唇内外侧皮肤、黏膜充血,出现分散的红疹,以后患部肿大,口角有大量清亮的口涎流出,打开口腔见患羊齿龈红肿。
红疹变为脓疮后迅速破裂,形成无皮的溃疡,继而形成灰褐色痂块。痂块逐渐增大,结成黑色疣状硬痂。
重症患羊口腔黏膜、舌表面形成明显的溃疡和脓疮,整个嘴唇肿大、外翻,疣状硬痂呈桑椹状隆起。部分患羊眼结膜潮红,眼有炎性分泌物,甚至失明。
剖解,见病变波及喉、肺、第四胃及肠道。有些母羊的乳房皮肤有脓疮和烂斑,这是由患病羔羊吮乳所致。
1.2 症状分型
1.2.1 唇型 此型最为常见。病初山羊精神沉郁,不愿采食或吮乳,体温无明显升高。口角,上、下唇或鼻镜皮肤表面出现散在的小红斑,以后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形成水泡、脓疮,其破溃后结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如为良性经过,一般经1~2周,痂壳干燥、脱落。
1.2.2 蹄型 患羊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表面形成水泡、脓疱,其破裂后形成由脓液覆盖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则发生化脓性坏死,其常波及基部、蹄骨,甚至肌腱和关节。病羊跛行,长期卧地,衰竭而死。
1.2.3 外阴型 母羊出现黏性和脓性阴道分泌物,在肿胀的阴唇及附近皮肤上发生溃疡,乳房和乳头的皮肤上有脓疱、烂斑和痂垢。患病公羊阴鞘肿胀,出现脓疱和溃疡。
1.3 病理变化 开始表现为表皮肿胀、变性和水肿,接着表皮增大并发生变性,形成多房的小水泡。真皮内瘀血的血管周围见大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中性粒细胞向表皮移行并聚集在表皮的水泡内,水泡逐渐转变为脓疮。
由此可见,本病的特征性变化在真皮部分。真皮浅层无明显变化,真皮深层含有若干个充满红色角蛋白的腔,其大小不一,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圆形,有些角蛋白呈实心状。
角蛋白的腔壁由基底细胞构成,基底层之上是再棘细胞颗粒细胞层,其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在腔壁内形成角化珠,角蛋白脱落后进入腔内。毛囊间的表皮向深层生长加厚,形成陷窝,成为多个封闭包囊,其内充满永久存在的角蛋白。随着病情的发展,角质层蛋白包囊越集越多,最后与表皮一起形成瘤肿块。
1.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特别是病羊口角周围的增生性突起可作出诊断。但应注意其与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的区别。
羊痘患羊有明显的体温变化,其全身反应严重,痘结节呈圆形,凸出皮肤表面,其界线明显,呈脐状,在患羊四肢内侧和其它皮肤较清浅的部位可见痘疹的发展过程;溃疡性皮炎主要侵害一岁以上的山羊,造成的损伤主要为组织破坏,以发生溃疡为主,不形成疣状痂;坏死杆菌病患羊组织坏死而无水泡、脓疱生成,也无疣状增生物。
羊传染性脓疱主要危害山羊和绵羊,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该病传染性很强,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同样易感,但发病极少,呈散发。
据资料记载,人、骆驼和猫也可感染本病,人工接种可使犊牛、兔、幼犬等发病。本病多发于冬、春季,发病无性别和品种差异。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传染源,接触病羊所处的栏舍或污染的放牧场可导致自然感染。本病主要经皮肤或黏膜的伤口引起感染,也可经污染的羊舍、草料、饮水和用具等引起感染。
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本病一旦发生,常可连续为害多年。人多因与病羊发生接触而感染,感染主要发生于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的工人、放牧员、兽医等。本病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手、臂伤口可增加感染机会。
羊传染性脓疱主要由创伤感染引起,平时应注意对山羊的保护,避免擦伤羊只的皮肤、黏膜。可适量加喂食盐,防止羊只啃土、啃墙而损伤口唇皮肤、黏膜。尤其是初生羔羊,其口腔黏膜娇嫩,容易受伤,这也是羔羊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3.1 严格检疫,控制传入 禁止从疫区引进羊只和购进动物产品。新购进的羊只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对蹄部、体表进行彻底清洗与消毒。引进羊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入羊群。
3.2 加强饲养管理 喂给优质牧草与全价饲料,保证母羊健康,奶水充足,羔羊强壮。
产房与育羔圈舍密度适中,保持温暖,干燥,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冬、春季勤换垫草,做好保暖保料工作。
3.3 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国外已研制出疫苗,在配种前对母羊进行肘后皮下接种,使接种部位局部产生硬痂,待母羊分娩后,羔羊通过吮食初乳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该疫苗接种后可引起跛行等不良反应,仅限在本病流行地区使用。
根据动物机体获得性免疫抗体产生原理,自制疫苗接种易感羊可获得较好免疫效果。
羊传染性脓疱自制疫苗制备和接种方法:将患羊口唇部痂皮取下,剪碎、研成粉末后,用50%甘油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悬浊液,将悬液涂于健康羊股内皮肤划痕处或刺种于耳壳皮内。由于各地病毒毒株不尽相同,毒株毒力也有差异,建议采集本地毒株制备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3.4 羊传染性脓疱的治疗
3.4.1 发生羊传染性脓疱时的消毒。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并对栏舍进行彻底消毒。圈舍、运动场可用石灰粉、漂白粉等消毒,饲槽、饲养工具、围栏等可用3%苛性碱消毒。患羊吃剩的草料和接触过的垫草就地消毒或焚烧,同时给予患羊柔软、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草饲料,保证饮水清洁。接触过患病羊羔的母羊乳房,用1%高锰酸钾或0.2%的易克林水溶液消毒。
3.4.2 一般治疗。通常采取对症治疗,以清洗疮面、消炎、收敛为治疗原则。
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1%热盐水冲洗口腔,清除污物,刮除硬痂,再用碘甘油(5%碘酊1份,甘油9份)或2%龙胆紫涂抹疮面,每日1~2次,同时肌注病毒灵、抗生素防继发感染。
3.4.3 病情严重时的治疗。如羊只出现脓疮、溃疡及细菌感染,除按一般措施处理外,可肌注青霉素和病毒唑,或甲硝唑注射液4~5mg/kg加入等渗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同时内服复合维生素B 0.5g/kg,连用3d。如效果不明显,可按每千克体重灌服维生素C 0.6g,每日2次,连用3~4d。
3.4.4 中药治疗。可用冰硼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8g,研末)或中成药“口炎清冲剂”加ORS(口服补液盐)治疗。
治疗方法:刮除疮面硬痂,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口腔溃疡、疮面,用消毒纱布抹干疮面,再向溃疡面和疮面涂撒冰硼散,每日2次。2~4d后溃疡面长出新的肉芽组织,病羊一周后痊愈。
病情严重者先灌服“口炎清冲剂”,再向口腔溃疡面和疮面涂撒冰硼散。“口炎清冲剂”剂量为:成年羊每次25~30g,每日2次,连用2~3d,并给病羊口服ORS。 ORS配方:KCL 1.8g,NaCL 3.5g,NaCHO32.5g,葡萄糖20g,温开水100mL混合溶解后供病羊自由饮用,每日2次,连用3d。
羊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发生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据其发病特点和性质,羊传染性脓疱属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羊体而引起的。
病原微生物在羊体内生长繁殖,产生并释放出的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破坏或损害羊只机体组织,使羊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常可造成羊只生产力下降,甚至大量死亡。
羊只发生传染病后,病原微生物从患羊体内大量排出,再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给其它羊只,此时疫病趋于流行的态势。
防治羊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采取防疫检疫、定期驱虫、预防中毒等综合防控措施,将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防病灭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