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石油管理局妇幼保健院,山东东营257000)
小儿肺炎以婴幼儿发病为主,2岁以下儿童多发,每年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是儿童时期危重症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棘手。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75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现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75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男48例,女27例;年龄0~3岁63例,3~5岁11例,5岁以上1例。病程7~15 d。符合《儿科学》第6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前4项主要表现者58例(77.3%);符合前3项主要表现者14例(18.6%);符合前2项表现者5例(4%)。原发病为支气管肺炎26例,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49例。1~3 d出现发热37例,不同程度喘息69例,肝大58例,奔马律58例;1~4 d出现咳嗽,呈阵发性,有痰不易咳出或偶咳出白色黏痰74例,心率、呼吸增快58例;2~5 d出现湿罗音73例;2~3 d出现三凹征49例。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增多39例。胸部X线检查示阴影增多增粗75例,点片状阴影61例;心影增大,肺部淤血57例。75例患儿均取平卧或半卧位,先予一般治疗,去除病因,积极抗感染,缓解喘息状态。尽量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必要时可适当予镇静剂盐酸异丙嗪,每次静注1 mg/kg,并予氧气吸入。洋地黄化总量:<2岁者静注毛花甙0.03~0.04 mg/kg;>2岁者0.02~0.03 mg/kg。首次予洋地黄化总量的1/2,余量分2次,每隔4~6 h给予,8~12 h可达到洋地黄化[1]。洋地黄化后12 h可予维持量。静注利尿剂呋塞米,每次1 mg/kg,稀释成2 mg/ml,5~10 min缓推。喘憋重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 mg/(kg.d);痰多者予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结果经上述正规治疗9~13 d后,参照文献[2]临床治愈(化验检查各指标正常,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清晰,心率、呼吸正常,肺部症状、体征消失)61例,显效(化验检查各指标正常,肺部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10例,好转(化验检查各指标正常,症状体征未完全消失)4例,无死亡病例。
小儿肺部组织弹性差,血管丰富易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目少,含氧量少,易被黏液所阻塞,肺炎发病率较高。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是支气管肺炎,2岁内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喘憋性肺炎则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发病急,以喘憋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较重。婴儿重症肺炎时,机体处于明显缺氧、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能量代谢偏差和感染毒素等不利的影响下,体内各器官(包括心血管系统)受到重大冲击,可以引发心衰[3,4]。心衰是小儿肺炎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发病机制主要与缺氧、感染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心脏负荷增加及心肌功能受损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有关[1]。此病多数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发热、纳差,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阵发性喘憋,发作性呼吸快而浅,并有呼气性喘鸣、明显三凹征;重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及紫绀,可伴脱水、酸中毒,合并心力衰竭至出现窒息[5]。
本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占65.3%,入院当日一般情况良好,第2天或第3天才突然出现心衰症状,故临床应对患儿病情变化加强动态观察。对肺炎合并心衰者不具备所有典型症状者亦应积极行抗心衰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本组患者中有18.6%符合临床主要诊断中的3项,积极抗心衰治疗效果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应注意的是呋塞米用药过程中注意补钾。
总之,小儿肺炎合并心衰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临床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治。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4-357.
[2]李方荣.婴儿重症肺炎是否会并发心力衰竭217例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9):254.
[3]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新生儿疾病学术座谈会纪要(一)[J].中华儿科杂志,1983,21(5):269-298.
[4]叶培,姚龙.婴儿重症肺炎可能并发心力衰竭[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647-648.
[5]沈晓明.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