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专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011-04-13 16:23:46黄肇锋
化学教与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笔者知识点同学

黄肇锋

如何激发中专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黄肇锋

(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2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激发中专学生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体现,也是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中专生;有机化学;兴趣

有机化学是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中药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1]药物分析化学和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都是以有机化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和认知能力,坚持“必需、够用”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现就如何激发药剂专业中专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分几方面谈点个人体会。

一、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习兴趣

中专学生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而且卫生类中专学生大部分都是女生,在初三只学过一年的化学,那些都是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她们已经感到很抽象,学得很吃力了。当她们一听要学习有机化学,大部分的同学都有一些恐惧心理。这时,笔者就会强调:“其实在初三里,我们只学到一个有机化合物,那就是甲烷。每个同学都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都是差不多从零开始学,大家不要先入为主,产生恐惧心理,其实有机化学是一门很简单、通俗易懂的学科,比学初三的化学还容易。”同时也强调自己是有机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绝对有信心教好她们,这样,先让她们吃下一颗“定心丸”,消除对学习有机化学的恐惧心理。而对于个别缺乏自信心,甚至有厌学情绪的同学,教师要经常与她们沟通,给予热情的关怀,随时留心她们的微小进步,抓住她们“闪光的火花”,给以肯定甚至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来消除她们心理上的自悲感,从而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有机化学历史资料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培养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很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好有机化学历史资料和贴近生活、有专业特色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在讲有机化学的概念时介绍德国化学家F.Wohler对有机化学曾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在讲苯的结构时介绍凯库勒如何从梦中悟出苯的环状结构;在讲解“醛和酮”时,向学生介绍新车、新房子那股刺激性气味是什么以及去除甲醛的方法;在讲“蛋白质的肽键”时,向学生介绍新鲜的鱼、虾肉吃起来为什么会比死了较久的鱼、虾肉更有鲜味、更有弹性;在讲“乙醇”时,向学生介绍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的用途;还有喝酒后脸红的人好还是脸不红的人好,以及解酒方法等等生动的有机化学历史资料和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到有机化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她们学习的兴趣。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教学中,需一直贯穿“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但有机物的结构以及由其决定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反应的历程都比较抽象,相对于中专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常运用Chemdraw软件、三维动画软件及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立体动画片或网上下载一些flash动画,然后边讲解边播放,使微观本质形象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使“难”变“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选用“启发诱导”、“相关联系”、“纵横比较”来使各章节相类似的知识点联系成知识网,如各章节中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以及烷烃、烯烃、炔烃的立体结构、官能团、键角、通式、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点可绘制成表格进行对比记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90后的中专生心理处于半成人状态,她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殊的心理,使她们在学习中也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意识呢?笔者主要采取了课堂加分方式和模拟扮演方式。

课堂加分方式主要运用在课堂互动的阶段,包括提问、做练习等。加分规则是主动举手作答,答对了加一分、答错了不扣分;但如果没有人举手作答,点名后答对的仍加一分,答错就扣一分;每位同学一堂课只能加一分,答错的同学抢答时可优先作答。如讲到烷烃的命名时,首先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烷烃命名的基本步骤和书写的基本格式,然后列出几个有代表性、有启发性的练习题,让同学们思考几分钟后举手抢答,先抢答到的同学到黑板上先给化合物编号后写出名称,如果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或发现该名称书写有错别字甚至缺了一个逗号或横线时,可举手更改,如此类推,对最后完全正确的同学进行加分。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久而久之,学生便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渐浓厚。

模拟扮演方式主要运用在碳原子的自相成键以及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与碳原子的结合方式有关系的知识点讲授。因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原子,碳原子最外层电子共有4个,能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组成烃及烃的衍生物。而我们正常的人都有两只手和两只脚加起来也是4只,因此,笔者常把碳比喻成人,一共有四只手。如讲授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知识点时,笔者便会邀请两位很有表演欲望的同学上讲台表演,动作很简单,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这样教师就会把本来按常规讲授,会使学生感觉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她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近几年来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方法各自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只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加以应用,就能收到最佳效果。

[1]曾崇理.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1008-0546(2011)02-0034-01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2.017

猜你喜欢
笔者知识点同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