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11-04-13 16:20玲,刘芳,李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

熊 玲,刘 芳,李 忠

(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640)

研究生培养过程是一个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等众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课程学习作为研究生获得专业基础理论和学科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文献阅读则是通过自学来进行创新,而科学研究是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并体验创新的过程。[1]因此,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而且对于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拓宽、批判思维的形成、科研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义

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研究生课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材料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革命,而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态逐步走向多元化,这都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能够适应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竞争的跨世纪人才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新目标,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完善课程体系,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对研究生课程建设进行改革与完善。研究生教育现有的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的客观要求使原有学科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思维模式受到了挑战,从目前的实际现状来看,研究生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 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课程内容存在滞后和重复、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模糊等等。[2]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知识的快速更新。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研究生在科研中所需要的创新能力使得国内外一流的高等院校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表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课程学习。一向强调研究生教育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国家也意识到,如果忽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就会造成其基础理论和知识的欠缺,而且在后续科研工作中缺乏自主创新,这些国家已经从实践中吸取教训并针对具体情况逐步进行改进。例如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都对博士生课程学习有严格的要求: 博士生一般要求修满40学分课程,而麻省理工学院则要求更高,达到50个学分;更有甚者,如斯坦福大学要求博士生要修够72学分才能获准毕业,日本的高校则要求硕士生修满30学分。当前,我国也开始效仿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纷纷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3]

二、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因人设课的现象,而且课程内容的滞后性、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模糊性等矛盾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目标模糊,过于笼统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以二级学科为学位的授权点,而且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也以此为轴心而构建。研究生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变迁和发展,其教学目标强调的是研究生对口培养和知识结构的专门化,而缺乏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课程的基础性和宽广性也就很难顾及。教学目标的模糊和笼统使得过分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导致专业课缺乏基础学科的支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率也大大降低,使研究生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差,缺乏专业学科与科研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简单,过于随意

研究生课程体系作为整个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基石,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目前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具有随意性,存在因人设课、因课设人的现象;二是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多数老师都是连续多年教授同一门课,有些老师的备课内容都很少更新,这样导致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国际化严重不足,另外一些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和脱节现象,没有接口设计,两个学位层次各行其事,导致研究生无论在知识的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

(三)教学方法陈旧,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方式与本科教学相似,上课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教学,老师把咀嚼和消化过的知识根据自身理解进行重组,然后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对原始知识缺乏理解。教学方式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方法陈旧,过于单一,忽视演绎法与归纳法的综合应用,导致所学知识继承性有余但开拓性不足;课堂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而研讨式、案例式、调查研究等方法则处在辅助地位,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体地位。另外,考试形式和成绩的评定也缺乏多样性、整个考核体系缺乏监督等等。

(四)课程教学评估单一,过于模糊

构建和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保障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没有现行统一的评估标准,各个高等院校都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聘请一些老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的巡视检查工作,手段单一,评估标准模糊,其达到的实际效果与评估的最终要求相去甚远。另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系统没有建立一支合理的评估专家队伍,研究生培养单位自我评估意识也不是很强,往往被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纵观整个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根本没有起到真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作用。

综上所述,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堪忧,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三、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建设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生课程建设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形成与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和激发适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特点的创新意识为目标,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全面提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加强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考核、聘任体系

授课老师的教学态度、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研究生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满足研究生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首先,聘请一批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给研究生上课,并且要保证任课教师的稳定性;其次,高校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与深造,要为老师出国进修,进一步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再者,要完善研究生任课教师的遴选、培养和评估体系,把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聘任、培训与考核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研究生教育稳步向前发展。

(二)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创新研究生教学内容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是不断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的要求,可从以下三方面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创新研究生教学内容: 一是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大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建立以二级学科为核心、一级学科为基础,基础性、前沿性和系统性兼备,专门化、个性化、层次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这样即有助于扩大研究生学术视野,又有助于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二是多设跨学科课程,培养研究生的发散性思维。要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沿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加强学科基础和方法论课程建设,注重课程内容与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强化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跨学科性。三是课程设置要注意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层次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互相联系,但又相互区别,彼此相辅相成。本科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而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石,三个学位层次之间环环相扣,形成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本科教育的重点是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更关注高深层次的知识和更专业化的知识,同时要在智力运用的宽度和深度层面上对研究性的要求逐步强化,使得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思维视野和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要按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创新研究生教学内容,拓宽研究生的思路,提升其学习和研究的学科高度,具体如下: 一要打破专业学科和课程间的隔阂,加强课程与学科体系间的联系,体现研究生学科建设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二要立足新的时代高度重新审视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力求推陈出新,做到扬弃结合;三要把培养研究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安排进教学过程,使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不断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改革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而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则着重培养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和提高。因此,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针对培养研究生善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倡导专题讲座式、研究讨论式、案例解析式等体现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以质疑引发思考,以实例启发思考,以辩论激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提问,敢于向权威挑战,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网上答疑和远程教学工作,加强教师与研究生、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为研究生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并提供学习交流平台。[5]

(四)规范课程教学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提高和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是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从影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制定课程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检查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中,应认真抓好研究生课程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建立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经常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实行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督导和教学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职务的评聘和报酬挂钩,并对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者要给予奖励。对教学责任事故,要分析原因,按章处理事故责任者,并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总结和展望

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优化研究生课程及教学体系,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华南理工大学拨专款用于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围绕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总目标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展重点课程(教材)建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组织了研究生海外名师大讲堂等,目的是强化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环节中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开展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

为了充分体现新世纪教育理念,建设一批课程内容新颖、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前沿、教学水平高的研究生课程,华南理工大学从2005年起每年拨专款开展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要求重点建设的研究生课程要具有鲜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点,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宽广与精深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有利于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建立有利于研究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开展创新性研究的培养模式,从而带动研究生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优质教学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人员和结构既合理又稳定的师资队伍。华南理工大学以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实验课程和学科核心课程为突破口,到2010年底共重点组织建设了115门重点课程和5项系列课程(22门),组织编写28本教材和5项(22本)系列教材,建设的课程涉及的专业面广,有效突出了课程内容的重点,研究生课程建设具有科学性、前沿性、系统性、基础性、实践性。具体而言,课程教学大纲顺应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课程教学方式则能够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而且能适应研究生教学国际化的需要,也能充分体现我校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华南理工大学的课程建设成果也非常显著,其中《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入选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物性估算原理及计算机计算》、《工业催化剂设计与开发》被列为“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化工类研究生教学用书;《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程》、《高等工程数学》、《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理技术》、《现代机械装备控制工程》、《糖品加工与装备》、《国际物流管理》6本教材经过评审入选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核心教材;《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基础》和《最优化理论与方法》2门课程被评为2009年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

(二)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不断改革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8年学校颁布并实施了《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管理办法》。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其次,增进了青年教师的业务交流,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再者,发现和培养教学优秀人才,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三)开设海外名师大讲堂,开拓研究生视野

聘请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知名专家来校短期讲学是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组织实施研究生课程创新的又一个重大举措。海外名师大讲堂主要是以一级学科为单位,通过邀请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知名专家,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讲授学科研究进展类课程和新兴学科课程,对拓宽研究生视野、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重要指导作用。大讲堂采取立项方式进行,各学科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组织申报,经学校专家审核后立项,确定每批海外名师讲学的课程名称及承办单位,并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

自2009年首次开展海外名师大讲堂以来,共聘请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三十多位知名专家来校短期讲学。大讲堂项目的设立,使学生有机会与国外的知名专家直接沟通与讨论,有力地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海外名师大讲堂的举办,对研究生开拓视野、了解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激发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把我校尽快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全面推动我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海外名师大讲堂项目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研究生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今后的改革还应着重突破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院系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在研究生课程建设立项、审核和监督等方面的职能和研究生在课程建设中的监督、评价职能;二是继续加强对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训;三是要健全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体系,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申报、审批、检查和验收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核,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科学、规范、实用的课程建设评价指标;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实时评估,及时了解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动态状况和教学效果;四是应大力加强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和网络课程的建设,构建动态的网络教学平台,使网络真正成为研究生的“第二课堂”,以适应21世纪研究生课程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石中英,王远,等.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措施与反思[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27-31.

[2] 翟亚军,哈明虎. 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6): 39-41.

[3] 温静,胡显莉.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182-204.

[4] 姚利民,王燕妮. 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 58-63.

[5] 熊玲,李忠.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27-31.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