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青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危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常态,有危机就必然有危机治理。危机治理既包括危机状态下的价值引导、社会强制、公民参与、利益协调和创伤抚平,也包括日常治理中为规避危机而制定的各种规范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近年来,随着各类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在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等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危机治理视域下思想政治价值实现的实质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危机治理中实现其价值进行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在理论界已经有了定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客体主体化。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作用于主体——社会和人,客体的属性作用于主体,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动机,再由主体将其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品德,从而得到进步和发展。”[1] 180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把危机治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概括为: 教育者把在危机前、中、后需要民众具备的关于危机的一些知识理论、技能技巧、道德规范、意志信念等内容通过各种方式传输给危机前、中和后的民众,民众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自身对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危机治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民众的过程,还包含着民众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教育内容的内化吸收和转化为自身的行为结果两个阶段。其中,民众对教育者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吸收是危机治理价值实现的前提。思想教育者要实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抓住这个前提,关注民众在危机中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从而加速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内化吸收。同时,民众在对教育内容内化吸收的基础上,还需对教育内容进行加工和改造,转化为自身认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危机治理中就由“可能”变成了“现实”。
危机治理说到底是付诸治理实施的过程。危机的不确定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真研究危机治理,掌握有效信息,通过自身的“灌输引导”和教育对象的“有效接受”来实现危机的有效控制与良好治理。从过程论角度看,任何一个危机事件的发生都可以分为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因此,从危机事件发生的三个阶段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对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效治理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危机爆发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预警的功能上。预警,是指在危机发生前的一个阶段里或非危机状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和工作者利用一切途径,积极对社会公众开展忧患意识、危机基本常识、危机前动员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法的总和。预警功能主要体现在引导民众树立危机意识,提升民众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收集整理危机信息等方面。
1. 引导民众树立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的有无和强弱,对于能否成功应对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危机爆发前要努力引导民众树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的教育,可以从教育内容的设置、教育队伍的建设、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教育形式的创新等方面着手进行。在教育内容设置方面,将危机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教育队伍建设方面,建好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专家咨询队伍和包括最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内的教育实施队伍等三支骨干力量;在教育资源方面,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在教育形式上,采取以课堂教学、公众讲座和大众媒体传播等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形式来培育民众的危机意识。
2. 提升民众应对危机的能力
在危机的不确定状态下,个体自身的行为取向在总体上也会对危机治理的有效程度产生影响。因此,在社会常态下进行危机应对能力的教育引导,不但是危机治理的客观需要,更是危机治理有效性的保证。社会常态下对民众进行危机应对能力的教育,可以从安全知识教育、危机理论教育、危机状态下的生存技能教育和危机状态下的道德教育等方面来进行。其实,无论是哪种教育,其终极目的都是提高民众的危机应对能力,减少危机伤害、危机扩散的可能,促进社会正常秩序的尽快恢复。
3. 做好危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要善于从危机发生前的各种征兆和相关信息中收集危机的相关信息,并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的筛选、定性定量分析,把危机性质、基本范围、影响人群等信息总结归纳出来,为危机预警提供全面的信息条件,为危机治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危机爆发时造成的伤害最大,因此爆发期的危机治理最为关键。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社会公众特别是受危机影响的人群的人心稳定、秩序稳定,及时对各种不利于危机治理的不良情绪、意识加以疏导、化解,使人们树立起不为危机所困的信念,增强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勇气。具体来说,在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稳定人心、开展社会动员和对民众进行心理救治等方面。
1. 及时发布危机信息,稳定人心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稳定为最高准则。当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惊慌、恐惧等情绪笼罩整个社会,这时,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对危机的准确信息都十分关注。此时,如果能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就可以保持社会和人心稳定、减少危害。相反,如果此时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对称、不透明,则极易给谣言传播制造可乘之机,对危机防控形成负面效应,甚至会引发危机扩散,形成“涟漪效应”或“潮涌效应”[2]21。因此,危机事件发生后,危机主管部门要及时做好危机信息的发布工作,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各种途径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民众,增强民众对危机的认识,建立起民众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信心。
2. 开展社会动员,凝聚力量
当危机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其凝聚功能,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危机救援的过程中去。一方面,要做好对受危机影响的人群的社会动员工作,减轻或者避免人群出现大范围的无知、盲动、惊惶、绝望等不良情绪,对党和政府以及危机主管部门树立起信心。同时,做好受危机影响的各类组织的社会动员工作,使其积极参与到人员疏散、安置、教育等工作中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助力量,为协助做好应对危机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危机影响范围之外的人群和组织的社会动员工作,使其积极关注危机处理进程,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的危机处理大格局。
3. 实施心理疏导和救治,减少民众的创伤感
危机发生后,不管是危机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受危机影响的人群,以及参与危机处理、救援的人员,其心理压力都超过了社会常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危机下民众的心理疏导和救治工作。一是引导民众消除恐慌心理,正确看待、客观认识危机,减少因对危机的无知和猜疑所带来的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状况,减少个体的极端行为发生率。二是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危机对民众个体心理的冲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具备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政工干部、专业志愿者如高校心理教育专业师生、医护人员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民众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三是加强心理调适技能引导和训练,使民众学会应对危机的有效策略,提高危机中民众的心理调适能力。
如果说,在危机爆发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引导民众树立危机意识和提升民众应对危机的能力上,在危机爆发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那么,随着危机的化解和消除,危机治理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则主要体现在对危机造成的创伤进行修复上。
1. 恢复社会秩序,增强民众信心
随着危机的化解和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转变到恢复社会秩序和修复民众心理上来。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工作者要及时把危机造成的各种损失、伤害,以及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处理方案告知民众,以获得民众的充分认可。同时要及
时向社会征求意见,共同探讨危机过后的重建、恢复等工作,帮助民众确立新的生产生活愿景。其次,要继续对民众,特别是那些还没有从危机恐慌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心理较脆弱的个体进行心理救治,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树立生活的信心。
2. 总结提炼,探索危机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一次危机治理完成以后,相关职能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开展危机治理的研究工作,对危机发生前后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对在危机治理中获得的调查报告和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索危机治理的规律,为今后的危机治理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成果。
总之,在危机前、中、后三个阶段中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和工作者通过预警、维稳和修复等灌输引导的方式,通过教育客体——人民大众的有效接受,达到了正确认识危机发生的规律、增强危机意识和提升了危机应对能力的目的。随着危机治理有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项久雨.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吴江.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M].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3]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