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津出版业发展的几点想法

2011-04-13 13:35:14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年12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出版业天津

■ 伯 镛

天津出版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经历或面临三个大的转型:其一是集团化;其二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其三是数字化发展。天津市的出版发展状况与全国大致相同。天津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的重镇,曾涌现出许多新闻出版名家,百年前就已出版过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图书和报刊,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天津的出版产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2011年6月出版的《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分析了出版业发展的趋势,指出2011年我国出版业发展将呈现出的六大趋势,即趋势一,适应时代、贴近读者的优秀出版物将大量涌现;趋势二,中央出版集团与地方出版集团在博弈中走向繁荣;趋势三,新媒体、新业态成为出版企业资本运作主阵地;趋势四,数字出版产业链运营机制将初步确立;趋势五,民营与国有出版企业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深化;趋势六,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成亮点。

近年来,虽然天津的出版业仍然实现了集团化发展,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也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天津的出版业依然是任重道远,需要天津的出版单位自身不懈努力,特别是要跟上数字出版的步伐,还需要市场的涤荡和冲击。

数字化对天津出版业的冲击

所谓数字出版,一般是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产生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包括CD-ROM(光盘读物)、EBOOK(电子书)、互联网出版、网络游戏、博客(Blog)以及手机杂志、手机小说等。从2000年到2004年的5年间,我国CD-ROM由2247种增长到6081种,增长了170%,数量由0.4亿张增长到1.5亿张,增长了275%。2005年,我国EBOOK销售总册数达到805万册,是2003年的2.6倍,销售种数达到14.8万种。2004年,我国EBOOK出版收益超过20万元的出版社有26家,过50万元的有15家,超过100万元的有5家。全国约有100家出版社开始同步出版传统图书和EBOOK。而互联网出版的势头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互联网游戏出版、互联网学术文献出版、互联网教育出版等业已形成。

然而,纵观天津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靠拢的步伐显然很慢,由于数字出版业飞快发展,所以对天津传统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我们仍然有很多图书“一版定终生”,即第一版也是最终版;第一次印刷也成了最后一次印刷。由于被数字出版和发行市场的挤压,一些出版社为维持良性运转,只好在图书品种上进行扩张,导致图书出产的品种很多,印数却不多,使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了竞争力,依靠行政配置的书号资源,消极地通过与工作室合作来维持自身运行。这一倾向不加以有效解决,对整个出版产业的发展极其有害。

被发行牵制的出版业

出版和发行,本来是一条商业战线上的利益共同体,但是,由于近十几年来,发行逐渐形成龙头势力,占有有利的商业位置,发行商反过来对出版社进行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出版与发行之间的对接障碍仍然存在。再加上拖延欠款、信用链条脆弱、发行不畅,以至于“发行为王”等现象长期存在。

在出版单位这边也有一定问题。作为出版社自身,对每一册图书的推出没有做出相应到位的投入,在推广发行上方法单一,也是造成目前天津出版业发展受阻的问题之一。作为一本图书,其印刷装潢的成本并不算最高的投入,而推广和发行才是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出版单位很少在推广上投入更大的精力。所谓投入,其实并不一定是仅仅投钱,形式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当然,由于历史的和经济的原因,我们现有资金也不允许对每一本书都下大力量和大笔资金投入。

对天津出版业发展的看法

(一)科学发展,注意导向

目前,天津的传统出版单位更要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位置,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刻也不放松对导向和方向的把握。越是科学发展,越是要牢牢绷紧出版导向这根弦。

(二)文化创新,树立品牌

出版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文化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文化产品。出版社不仅需要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规划和组织,并把它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而且更需要从市场和读者需求出发,进行大规模文化创新,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要在市场上形成天津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便有了产品特色和市场号召力,便可以通过品牌来占领市场、赢得读者,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三)下大力量,维护品牌

出版单位还应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传统出版也好,数字出版也好,版权保护并非制定一两条法律就能解决。要从多种渠道共同解决,第一是提倡文明守法,建立尊重他人无形资产的意识,提高民众价值观水平;第二是全面提高收入水平,使消费水平得以整体提升;第三,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限制和保护知识产权,而且做到监管到位;第四,还要从科学技术手段上来解决,一旦有了非法复制,就一定要让非法复制的人受到严格的追究和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保护版权。

(四)立足民众,内容创新

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空间。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切实保障,出版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任务仍很重。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需要丰富充足的一般文化产品和服务,还希望高品位、高质量、个性化的文化消费,出版业的内容创新亟需走上新的台阶。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励广大出版工作者编辑出版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精品力作,以优秀的出版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正如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文中指出,积极编辑出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做好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要通过实施原创出版工程,努力改善出版物的市场结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品位,让人民群众在阅读中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准。

(五)数字时代,重振雄风

目前智能手机发展得非常快。在我国,年轻一代使用的比较普及,而且未来几年会有更快的增长。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也会越来越普遍。但是,这不能说是传统出版的终结。

“内容为王”这一说法,不仅仅是一个观念,而是客观实际。目前,网上发布的海量内容,整体文字质量和表达水平比较低下。所谓“内容为王”,即图书内容的生产是数字出版的根本。

内容生产是出版社的优势所在。能够保证图书的内容质量。出版社应该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图书知识内容的生产。数字化拓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壮大,本质上是为出版社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兴市场。因此,出版社凭借对作者资源的掌控、编辑能力的提升与市场运营的强化,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对精品内容的塑造上,进而在互联网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实,天津各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出版特色,对本领域的学术水平、科研动态、读者状况等有较深的了解,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拥有既懂出版又懂专业且训练有素的编辑队伍,长期以来建立了庞大的作者群,这些都是出版社从事图书内容生产的基础,是任何数字出版单位都无法比拟的。

(六)培养人才,多面发展

出版社应注重建立新的人才结构。新的市场观念和新的组织结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来具体实践。如发行需要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高级人才,这不是浪费。因为市场如战场,千变万化,任何的决策都不能拖延与迟疑,而这样的决策需要真正的人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图书营销的竞争中人才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总之,正如几年前所总结的:天津出版业的前途,是按照“打造核心产品品牌,扩大核心产品规模,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的思路,以品牌书、精品书和双效书“三大工程”为龙头的;以散文读物、大文化图书、艺术画册、医药读物、建筑图书、青年和儿童经典读物、大生活图书等几大品牌为标志的;以社办期刊和品牌教辅为两翼,倾力构筑津版书的四梁八柱,全面提升津版书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资料

1.郝振省,魏玉山.2010-2011中国出版业呈现六大趋势.光明日报,2011-7-26.

2.陈昕.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出版商务周报,2007-8-7.

3.邬书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出版,2009(1).

4.周凡恺.走向辉煌——天津出版业发展回眸.天津日报,2005-5-16.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出版业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艺术启蒙(2022年9期)2022-10-08 01:33:06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全科护理(2022年3期)2022-02-18 08:01:04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18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科学导报(2019年8期)2019-09-23 09:04:01
天津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2
《天津之眼》
中国最美的书
天津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4:12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6年1期)2016-01-03 08: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