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红,张海波,王 薇
(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宁波 305012)
宁波市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蔡燕红,张海波,王 薇
(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宁波 305012)
在分析宁波市保护区建设情况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①大力发展各种类型海洋保护区;②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海洋自然保护意识;③多方筹集资金,扩大融资渠道;④抓好海洋保护区的科研及科研管理。
保护区;建设;管理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当今世界获取新兴资源、扩大生存空间、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宁波是海洋大市,辖区海域面积为9 758 km2,超过陆地面积,大陆海岸线长780km,海岛岸线长774km。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临港、临岸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海洋污染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近岸海域水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赤潮频发和渔业资源破坏严重。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大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压力,使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实践表明,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海洋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海洋保护区为保护海洋环境及其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宁波市从2000年就已着手开展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等2个海洋保护区。
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从2000年就开始保护区建区论证工作,2003年4月18日,以韭山列岛命名的“象山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经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60号文批准建立,是浙江省第二个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 149.5 km2,按照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原则,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个功能区。保护区是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渔业资源的产卵场及苗种保护区,也是江豚较大种群分布区及黑嘴端凤头燕鸥、黄嘴白鹭、岩鹭、中白鹭和黑尾鸥等水鸟的繁殖和栖息地。
韭山列岛及其周围海域是江豚的较大种群分布区。管船岙、双山等岛礁附近的浅水海域,为大黄鱼的产卵场和苗种分布区。北部海域的浅水区是曼氏无针乌贼产卵、索饵及其幼体分布区域。现已观察到的鸟类有12目34科108种,其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黄嘴白鹭、岩鹭等9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黑脚信天翁、大白鹭等12种。
2006年底,保护区管理局着手开展韭山列岛保护区申报国家级保护区工作,组织编制的《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和《保护区申报书》等申报国家级保护区的相关材料于2007年先后通过了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环保局的审查。2008年调整了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保护区面积调整为484.78 km2,其中核心区为58.84 km2,占总面积的12.1%;缓冲区为117.16 km2,占24.2%;实验区为308.78 km2,占63.7%;被缩减的近665 km2海域面积改为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
2009年底韭山列岛保护区申报国家级的《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和《保护区申报书》等材料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
渔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区论证工作从2005年开始,2006年1月《宁波象山渔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报告》通过评审,2008年8月国家海洋局批复建立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是宁波市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列岛东侧的伏虎礁是我国领海基点之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渔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面积为57 km2,包括保护区范围内所有岛礁及周边海域,其中岛礁面积约2 km2。保护对象为海洋生态环境、海域中的渔业资源及大黄鱼、小黄鱼、带鱼、曼氏无针乌贼等四大渔产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
根据《2009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水体中p H、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因子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含量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与往年相比,韭山列岛无机氮平均含量较往年有所下降,由2008年的超四类变为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有所上升,但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附近海域为较清洁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铜、镉、汞、砷和铅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2.2.1 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情况
由于韭山列岛海域自然条件优越、水质肥沃、初级生产力高、饵料生物种类多和其独特的海洋岛礁系统使之成为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和珍稀种类集中分布区。据调查记载的生物种类共计260种,其中浮游植物84种、浮游动物66种、鱼类54种、甲壳类26种、头足类和其他软体动物12种、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5种和藻类13种,多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另外,官船岙和双山等岛礁附近的浅水海域,为大黄鱼的产卵场和苗种分布区,北部海域的浅水区则是曼氏无针乌贼产卵、索饵及其幼体分布区域,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增殖放流,大黄鱼和乌贼资源均已有了明显的恢复迹象。据统计,2007年和2008年鱼汛季节在保护区外围捕获条重500 g以上大黄鱼达30条左右。同时保护区海域内曼氏无针乌贼也有所渔获。通过近年来保护区内各项管护措施的不断加强,小黄鱼等其他渔业资源也均有明显的恢复。
2.2.2 江豚资源恢复情况
保护区内海洋生物资源不仅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由于韭山列岛岛礁众多,呈环形分布,且底层环境复杂,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大量的小型鱼群和乌贼正是江豚的主要食物,因此在该区域及其周围海域形成了江豚的较大种群分布区。2002年5月和2004年7—8月两次调查中,在南韭山北部、西部和东南部海域均多次看到江豚跃出水面。2007—2008年就观察到浮现海面的江豚达50多次。保护区管理局取消了保护区内的定置张网,同时重点保护与之栖息密切相关的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使得江豚种群数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2.2.3 鸟类资源恢复情况
由于韭山列岛地处外海,受海岸影响较小,且位于我国东部候鸟迁徙线上,这就使得韭山列岛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海鸟繁殖场所和迁徙候鸟停息点。尤其是黑嘴端凤头燕鸥是鸥科鸟类中数量最少的种类,全球种群数量估计不足50只,全球最稀少的50种鸟类也将其列入其中,因数量稀少、踪迹神秘,故有“神话之鸟”的称谓。根据现有记载,黑嘴端凤头燕鸥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为夏候鸟,自1863年命名以来,到2000年只有5个确切的观察记录,直到2000年6月在马祖列岛上意外发现其踪迹才证实了这一物种尚存于世。2004年8月1日,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受邀对韭山列岛保护区进行考察时,在将军帽岛上发现了10对以上黑嘴端凤头燕鸥,2007年6月7日,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的陈水华等专家在将军帽岛上考察时又发现了4对黑嘴端凤头燕鸥,这是关于这一全球极度濒危鸟类的又一确切记录,“神话之鸟”再现其神秘踪迹。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护岛爱鸟”专项行动的开展,保证了海鸟正常的产卵、孵化和迁飞过程,相较保护区建立之初,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黑嘴端凤头燕鸥、黄嘴白鹭和岩鹭等珍稀海鸟的繁殖群体在保护区内相继被发现,也大大提高了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韭山列岛、渔山列岛海洋保护区都隶属于象山县,目前保护区管理局都挂靠在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管理局的人员和经费都非常有限,保护区的管理中客观存在着一些制约因子。
海洋自然保护区或是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管理体系要正常运行,资金是其主要动力。韭山列岛保护区的日常运行经费为90万元/年,其中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25万元,象山县财政65万元。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科人员经费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和宣教等,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只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经费主要靠宁波市和象山县地方政府投入,每年投入的经费都相当有限,当地政府投入的经费用于重要渔业资源和鸟类保护,但总的来说投入太少,在经费筹措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用于保护和建设的经费相对匮乏,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目前,宁波市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重心往往放在管理上,对保护区资源调查、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工作相对滞后。但是如何及时掌握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资源种群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在保护区管理局技术能力投入和建设方面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人员、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投入。
如何在不损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正确处理好海洋保护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是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面临的首要难题[2]。
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指导思想则是“只保护、不开发”,禁止对海洋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虽然这种单纯的保护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的保护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但一味强调以保护为主,不允许在保护区内进行适度开发,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一味靠政府投入维持经费,会影响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开发并重是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有别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关键所在,但是如何确定保护与开发的量化程度是保护区建设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3]。
由于海上气象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海洋保护区与陆地保护区相比,对于基础设施和科研水平的要求很高,而保护区管理局目前的海洋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装备配置上又很难满足管理要求,韭山列岛、渔山列岛众多海岛因为经费问题难以实地调研和有效管理。因此,在保证经费的前提下需加强管理人员的配置,切实做好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宁波市海洋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很多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共性,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目前,宁波市已建成2个海洋保护区,鉴于宁波是海洋大市,拥有独特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如慈溪大面积滩涂湿地资源,有待去发掘和保护,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各类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如,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等,丰富宁波市的保护区类型,有效保护各类独特的生境和资源。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了使海洋保护区的各项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抓住契机,从战略高度重视海洋宣传,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出版物、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和中小学教育等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做好宣传,使人们充分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从而增强海洋保护意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海洋自然保护事业,形成全民族齐心协力关注海洋、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新局面。
海洋保护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因此,必须广辟资金来源,多渠道增加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投入。在经费的问题上,国家应实行“政府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
首先,应增加政府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借鉴国外的经验,保护区费用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分级原则纳入同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其次,鼓励自我创收。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的难题不能仅靠政府投入,保护区本身也要寻求自养的途径。与其他自然保护区一样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价值进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保护区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在实践和理论上来说都是可行的。我国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也应发挥保护区自我创收的能力,利用保护区的经济价值,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通过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建立科普基地等方式进行自我创收发展;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开发力度又更广一点,创收的途径也更多,还可进行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弥补资金不足。
最后,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运行经费。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海洋保护事业,同时,有条件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争取国际资助、社会捐赠或设立自然保护区基金会,通过社会资金来弥补运行经费的不足。如,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获得国家的资金投入为200万元人民币,而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社会资金投入已经超过1亿元人民币[4]。
鉴于韭山列岛、渔山列岛海洋保护区目前的科研状况薄弱,建议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将精力主要放在本保护区的基础研究活动上。如,本地资源的调查、重点保护对象的生存需求和栖息地情况的调查等方面。对本保护区内的资源状况和生物特性,开展有的放矢的保护管理。对于一些具有专项研究性质的工作,如韭山列岛珍稀濒危鸟类的调查与养护、江豚的调查和保护及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养护等,建议尽量利用自身研究条件方面的优势,吸引外部研究机构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保护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研究,有利于保护区管理部门更多地了解海洋环境和资源状况,达到保护区和科研机构双方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保护区科学化管理的进程,提高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水平。
从保护区的长期发展来看,保护区应该加强自身科研队伍的建设,定期对现有的科技人员培训,加大专业人才引进的力度,使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保护区编制人员的一定比例,同时要增加自然保护区科研和生态监测的经费。
海洋保护区建设管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及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事业,宁波市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和渔山列岛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的建立已经为宁波市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虽然目前保护区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除了南麂列岛以外第二个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渔山列岛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希望通过保护区建设对策措施的实施,使海洋保护区管理更卓有成效。
[1] 练兴常.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1-4.
[2] 朱艳.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
[3] 蔡燕红,张海波,项有堂.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3):56-57.
[4] 丘君,李明杰.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4):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