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仔猪水肿病病因与防治技术

2011-04-13 11:20宁国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1344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3期
关键词:水肿病饲粮断奶

宁国 (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1344)



浅谈仔猪水肿病病因与防治技术

宁国 (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1344)

仔猪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肠毒血症,其主要特征是水肿。本病发病率不高,但致死率却高达80%~100%,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严重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之一。从2006年以来,养猪业行情好转,农村养母猪数量急剧上升,饲养密集、数量增加,本病也逐渐增多,特别在农村地区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和死亡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在乡镇兽医站工作10余年,接触到的仔猪水肿病例也有几百例。通过了解发病情况、发病仔猪的临床表现及病死仔猪的剖检病变,再结合防治实践,谈谈对仔猪水肿病病因和防治技术的一些看法。

1 发病原因

(1)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一般都认为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但仔猪水肿病的发生除肠道内必定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还要存在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固着、繁殖、毒素产生与吸收等一系列环境条件,涉及的问题很多,例如仔猪本身的生理状况、营养条件、饲养管理等等,研究其发病的原因很多,但从近几年所接触的仔猪水肿病例看,仔猪的饲料和仔猪断奶后发生水肿病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增高与发病有密切关系。农村销售的仔猪开口料和含高蛋白的饲料被养殖户认为就是好料,仔猪断奶后,过量添加。但是早期断奶的仔猪腺体不健全,胃底腺不发达,缺乏产生胃酸的能力,而且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产生减少,胃内pH值上升,在这种碱性环境下,仔猪的胃蛋白酶元不能激活为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这就决定了仔猪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的饲料蛋白进入肠道后成为肠道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大肠杆菌也就可利用肠道内容物中的蛋白质大量繁殖。所以说蛋白含量高的或动物性饲料过多的饲粮是诱发仔猪发生水肿病的主要原因。(2)微量元素的缺乏,特别是硒-维生素E的缺乏,使机体的免疫结构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而且肝、胰、胃、肠等消化器官也受到病理性的伤害,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肠道内的pH值,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硒-维生素E的缺乏,虽不是仔猪水肿病的病因,但也是诱因,所以在低硒饲粮条件下,可适当补硒-维生素E,如果饲粮中硒的含量达到0.3mg/kg,补硒就没有必要了。

2 免疫预防

(1)根据实践和经验做好免疫工作能有效地降低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体免疫程序如下:首免在仔猪出生后15d左右注射仔猪水肿疫苗,注射1ml/头,30日龄再免疫1次,2ml/头。或者给母猪在产前2周和3周各注射K88、K99疫苗1次,对仔猪也能起一定的预防作用。使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约30%。因此,应用疫苗预防该病效果明显,费用也较低,值得大力推广。(2)科学合理的饲喂仔猪,减少应激,改变饲料和饲养方式要逐步过渡,特别是仔猪断奶到喂料这一期间,中途不要突然更换饲料,要选用优质的全价料,对仔猪要提早诱食,少喂勤添,每天喂七八成饱即可,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干喂法。(3)在仔猪发生水肿病期间要减少饲喂高蛋白的饲料,同时增喂糠麸类饲料和添加青绿饲料,并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食用白醋,待临床症状消失后,再将饲料营养调整到原来的水平。(4)如果在整窝仔猪群中,一但发现病猪,必须对全窝仔猪采取预防措施(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素粉剂)。

3 治疗

有条件的最好先进行药敏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选择最有效的药品进行治疗,实际应用中掌握强心利尿、杀菌消炎的治疗原则,具体方法是:首先使用50%的高渗葡萄糖、10%的安钠伽、20%的甘露醇静注,然后利用抗生素进行杀菌消炎如用氨苄青霉素或喹诺酮类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这类药物肌注后能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组织器官,抑制大肠杆菌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4 小结

防治仔猪水肿病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适当补充体液,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总之,目前对于仔猪水肿病国内外尚无特别有效的免疫预防治疗方法,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在治疗、预防方面希望与同行们作进一步探讨。

(2010–12–13)

S858.28

B

1007-1733(2011)03-0026-01

猜你喜欢
水肿病饲粮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不同物理有效纤维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硫酸钠在蛋鸡饲粮中的安全性评价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