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芳 (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 064200)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刘晓芳 (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 064200)
蛋壳能保护蛋的内容物不受损害,同时也可以减少蛋在保存、包装和运输中的破损。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鸡的迅猛发展,因蛋壳质量不佳而造成蛋鸡业的经济损失显得尤为突出。蛋壳质量成为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养鸡业的重视。因此,对蛋壳质量降低的原因进行剖析,研究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探索提高蛋壳质量的方法,对蛋鸡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钙是蛋鸡营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一般认为含钙3%~4%的日粮是适宜的。试验证明母鸡对日粮中钙的存留率仅50%,即摄入3.6g钙只能存留1.8g。蛋壳在子宫中进行钙化的时间长达20h之多,而一般饲养条件下母鸡仅有18h可在肠道中吸收钙,蛋壳的钙化又多半处于夜间。因此,除供给产蛋母鸡足量的钙补,还应注意钙源的利用率及补钙时间。生产中为使蛋壳完全钙化,产蛋的鸡饲料中应有3.7%的钙,在产蛋末期应增至4%,应使用颗粒较大的碳酸钙,最好是不同粒度的混合使用。补钙时间在下午3:00以后,可以增加钙离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蛋壳强度和厚度。
蛋壳中含磷较少,约20mg。磷主要决定蛋壳的弹性和韧性。蛋鸡普通日粮中的含磷量大约是饲料5~6g/kg,且其中只有30%左右的磷被利用。所以,对蛋鸡来说,计算日粮配方时,必须考虑有效磷的含量。蛋鸡日粮中有效磷含量应维持在0.35%~0.4%范围内。生产中应注意:产蛋鸡对磷的需要十分敏感,日粮中有效磷不足或过多(超过0.45%)均会造成蛋壳质量不佳。
1.3.1 维生素D3 维生素D3是影响蛋壳厚度及蛋壳强度的重要因素,因为维生素D3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清中的钙磷水平。如果维生素D3缺乏会使蛋壳薄而脆。但蛋鸡日粮中维生素D3含量过高,会产生全身中毒现象。在蛋鸡饲料中加入2000~2500IU/kg的维生素D3,便可确保最高产蛋量及良好的蛋壳质量。
1.3.2 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蛋壳的稳定性有良好影响,高温下能增加甲状腺的活动,促进钙的代谢。实践证明,通过补加维生素C不仅能改善蛋壳质量,而且能提高产蛋率。在高温季节,补充维生素C50~100mg/kg饲料,能减少蛋壳变薄现象。
1.4.1 锰 家禽对锰的需要比哺乳动物要高。这是由于家禽对锰的利用率较低,而且体内的沉积率较低。在饲料中,一般均不考虑基础日粮中锰的含量,而必须另外添加锰源性物质以补充锰。为维持较好的蛋壳质量,至少应添加锰50~70mg/kg饲料。
1.4.2 镁 镁对蛋壳强度的影响是间接的,因为蛋壳的无机成分包括了差不多等量的镁(0.9%)及磷。产蛋鸡日粮若缺少镁,血浆内镁及钙浓度亦相继减少,结果导致蛋壳变薄,产蛋量下降。相反高镁(≥0.56%)影响鸡的采食量、产蛋量,导致蛋的破损率提高。适宜的镁水平为0.04%或稍高。一般产蛋鸡饲料配方内所包括各种成分的天然镁含量大致能满足其需要,因此,不需要特别添加镁。
1.4.3 锌 蛋壳在体内钙化过程中需要磷酸酐酶,而锌是此酶的主要成分之一。蛋鸡缺锌,碳酸酐酶活性就降低,从而影响蛋壳形成,一般认为产蛋鸡必须摄取50mg/kg的锌才能保证蛋壳正常。锰和锌在体内代谢关系密切,高锰抑制锌的吸收,从而影响蛋壳质量。日粮中锌、锰的适宜水平为50mg/kg和75mg/kg。
1.4.4 钠和氯 日料中钠和氯过量或两者比例不适当,都会破坏机体酸碱平衡,钠离子适宜范围是0.14%~0.28%,氯离子适宜范围为0.20%~0.24%。日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代替普通盐是提高蛋壳质量的较好方法。
蛋鸡的产蛋适温为13~20℃,蛋鸡经常处于22℃以上时就会引起产蛋减少、蛋壳变薄、而且温度越高影响越大。鸡在高温环境下会产生生理保护性反应:呼吸加快、血液pH值升高,血浆CO2浓度下降、采食量下降、钙的进食量不足,刺激机体动用骨骼中的钙,导致低血磷症,进而阻碍产蛋鸡蛋壳分泌腺的碳酸钙的形成,引起蛋壳质量下降。在鸡遭受热应激时,增加鸡呼吸空气中的CO2浓度,或者在饲料中加0.1%~0.15%碳酸氢钠和0.3%~1.0%的氯化铵来调节鸡体液的酸碱平衡,可以改善和提高蛋壳质量。另外,Vc能增加甲状腺的活动,促进钙的代谢和钙从骨骼中分泌出来,使血浆中的钙含量增加,从而提高蛋壳强度,改善蛋壳的构成。饲料中添加量一般以50mg/kg日粮为宜。
光照时间短,就会产软蛋壳,所以必须保证产蛋鸡光照14h/d以上,以获得丰富的VD。生产实践中,可实行非全天性的光照制度,如在产蛋高峰期和产蛋末期应用较长时间光照,可以明显提高蛋壳厚度、强度和蛋白比重。这种光照制度由于使产蛋的间隔时间延长,从而延长了蛋壳快速沉积钙阶段的时间,蛋壳的钙化更接近于鸡肠道中钙离子主动吸收期。光照强度以5~10lx为宜,有利于蛋的形成和蛋壳的钙化。
产蛋鸡随着年龄的增加,蛋重增重、蛋形加大。而沉积于蛋壳上的钙一直是恒定的或仅是少量增加的,因此蛋壳变薄、蛋壳百分比和蛋壳强度下降。如随着产蛋期的增加,逐渐降低蛋白质水平,同时均匀地提高钙水平,则可提高蛋壳质量。
不同品种、品系之间的蛋壳质量存在一定的的差异。高、低蛋壳强度的鸡对形成蛋壳的钙的利用率不同,增加饲料中的钙不能改变各品种间的相对差异。育种场在对种鸡选择时,在其他性能相同的情况下,要偏重于选择腿短或者两腿间距小的种鸡,对畸形蛋比率高的种鸡要予以淘汰。
不论鸡的品种、年龄,在14:00~17:00时所产的蛋,其蛋壳品质较好,多数裂纹蛋产于早晨。蛋鸡对钙的吸收受自身生理规律的影响,一般鸡在蛋产出后8~10h内不需要钙质,只是到了蛋壳形成时才需要大量吸收钙,而鸡本身对钙的存留能力又有限,多余的则很快排除体外。所以,养鸡生产中应注意适时补钙。
影响蛋壳质量的疾病,主要是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瘟、减蛋综合症、大肠杆菌病等。在发病期间,常见有畸形蛋、软蛋壳、薄皮蛋、皱纹蛋、浅色蛋等。当病原体侵入子宫和输卵管时,输卵管黏膜发炎、水肿、充血、出血,蛋壳膜变形坏死、严重时增生、有较多的淋巴细胞侵润,导致蛋壳形成受阻、钙质沉积不匀,出现沙皮蛋、薄皮蛋,同时蛋内品质也受影响。另一方面,疾病可导致脑垂体分泌的功能下降,失去平衡,抑制了卵泡、输卵管、子宫的正常活动。
在药物方面,抗微生物药、碘胺类药、驱虫剂基本不影响蛋壳质量。金霉素、青霉素、土霉素还可以提高蛋壳的比重、减少破损蛋的比例。但是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注射疫苗,常常导致鸡产软蛋、薄壳蛋或畸形蛋。这主要是蛋壳腺的碳酸脱氢酶活性受到抑制而引起的。所以,某些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会影响蛋壳质量,生产中应正确用药,产蛋鸡在治疗疾病时,宜用抗菌素替代磺胺类药物,各种疫苗应在开产前2个月左右按种完毕。
产蛋鸡舍设备状况影响蛋壳质量。鸡笼结构、鸡笼排列方式、集蛋系统和盛蛋容器都对破蛋率有影响,笼底坡度过陡,蛋流动太快,冲击力大,容易被碰破。笼底坡度过缓会延缓蛋的滚出,蛋往往被鸡踩破,笼底最适斜度为7~8℃。实验表明,笼底铁丝直径为2mm左右时破蛋率最小,铁丝越粗破蛋率越高。笼底网眼为25×80mm的破蛋率高于网眼为25×50mm的破蛋率。所以生产中选择适宜的产蛋鸡舍设备可明显降低破蛋率,减少经济损失。
(2011–01–06)
S831.4
B
1007-1733(2011)03-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