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溃疡性肠炎的诊治体会

2011-04-13 11:20顾元科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动物防疫监督站2667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3期
关键词:淡黄色魏氏梭鹌鹑

顾元科 (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动物防疫监督站 266700)



鹌鹑溃疡性肠炎的诊治体会

顾元科 (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动物防疫监督站 266700)

1 发病情况

2010年11月3日,平度市大泽山镇鹌鹑养殖户高某饲养的7000只33日龄的蛋用鹌鹑,突然出现血便,怀疑为球虫感染,立即用球速灭(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畜禽水溶多维混合饮水,虽然第2天血便减少但死亡数量继续增加。第1~3d死亡数量为8~18只/d,且大群鹌鹑精神和饮食正常,第3天后鹌鹑出现采食、饮水量下降,死亡率增高,死亡数增至37只,第5天死亡101只。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一般无任何症状,常在发病后的l~3d内死亡。初期死亡鹌鹑多体格健壮,肌肉丰满,嗉囊内充满食物,排白色水样稀粪。随病情进一步恶化,整个群体食欲不振,仅在添加饲料时短暂采食,但稍后即停止。重者食欲废绝,病鹑精神无力、眼睛半闭、拱背坐地、双目紧闭、羽毛蓬乱、呆立一隅。发病后期明显瘦弱,胸肌萎缩,拉酱色油状粪,且具恶臭味。

3 剖检病变

共剖检病死鹑36只,病变主要发生在肠道和肝脏。急性死亡者肠壁有明显的出血点,特别是十二指肠、小肠和盲肠。病程稍长者,小肠及盲肠可见肠管管壁水肿增厚,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色、橙色出血性溃疡及溃疡灶,病变组织与周边组织界限明显。随着溃疡的增大,周边出血消失,溃疡灶呈凸起的圆形且表面粗糙,有时形成大的固膜性坏死斑块,溃疡有时可达黏膜深层。盲肠壁上的溃疡可形成中心凹陷的病灶,内中充满深灰色的物质。慢性病变者可从肠壁的浆膜面看到边缘出血的黄色溃疡灶,个别有腹膜炎症状并伴有肠粘连。肝脏肿大呈淡黄色坏死,有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坏死灶。病程稍长的肝脏边缘有淡白色、淡黄色条纹,以及面积不规则的淡黄色区域,有的可见针尖大小的黄白色坏死小病灶。脾脏出血、淤血、肿大,表面有出血斑点。

4 实验室诊断

(1)以无菌操作取病鹑肠黏膜及肝脏部位的坏死病灶,用两张载玻片挤压病灶后,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呈直杆状或弯曲状,两端钝圆,个别菌体一端有芽孢,有芽孢的菌体比不产生芽孢的菌体粗而长。(2)采取病鹑肠黏膜及肝组织悬液,接种于7日龄鸡胚卵黄囊,鸡胚在接种72h内死亡,卵黄染色涂片可看到与上相同的病原菌。(3)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经37℃12h后可见形成表面光滑、边缘不整齐、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然后对菌落进行染色镜检,可得到和涂片镜检同样的结果。(4)挑取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甲砜霉素、金霉素、杆菌肽、青霉素、链霉素高敏,对其他药物不敏感。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魏氏梭菌所致的溃疡性肠炎。

5 治疗

(1)及时清除垫料和粪便,同时对场地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1~2次∕d。(2)加强饲养管理,隔离病情严重的鹌鹑,降低饲养密度,适当提高舍内温度,保持环境安静,供给易于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饲料。(3)用甲砜霉素和VC拌料,浓度分别为0.04%和0.05%;同时用链霉素饮水2g∕L。(4)对病重者紧急肌肉注射青霉素,1万IU∕只·次,2次∕d。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鹌鹑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4d后死亡停止,7d痊愈,死亡率14.5%。

6 体会与讨论

(1)导致该鹌鹑群发病的病原为魏氏梭菌,主要侵害4~12周龄的鹌鹑,魏氏梭菌通常经粪便传播,在土壤、垫料及被污染的粪便中可长期存活。开始发病时不排除是由于球虫病的发生而继发该病,在但用刮取的肠黏膜坏死灶进行镜检时未发现球虫病原。(2)溃疡性肠炎在临床诊断时易与盲肠肝炎、球虫病、白痢病及禽副伤寒相混淆,应认真鉴别:溃疡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以拉白色、绿色或褐色稀粪为特征,肝脏形成大小不一的黄色坏死区及盲肠壁上的中心凹陷溃疡灶;而白痢病、禽副伤寒的病原菌为沙门氏杆菌,剖检变化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条纹或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盲肠扩张,肠腔中有淡黄色的干酪样物堵塞;盲肠肝炎、球虫病则分别是由滴虫、球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患盲肠肝炎时拉硫黄色的稀粪,肝脏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中心微凹、边缘隆起的溃疡灶,溃疡处呈淡黄色或浅绿色,盲肠肿大,内有干酪样栓子,栓子断面外层为淡黄色,里面呈黑紫色;而患球虫病时则以拉血色稀粪或带有粘液的粪便为主;肝脏无病变,盲肠肿大几倍,肠壁增厚,呈棕红色,内有血液、血凝块或黄白色混有血液的干酪样物质。(3)由于该病在鸡中也有发病,但常可自愈,鹌鹑最敏感,幼龄鹌鹑死亡率可高达80%~100%;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因而防止病原体侵入和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是加强日常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等工作,必要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有效药物进行预防。(4)感染过本病的鹌鹑是危险的带菌者,所以治愈的鹌鹑不能和健康的鹌鹑混群饲养。由于梭菌可以形成芽孢,因此细菌可长期存活,在发生过溃疡性肠炎的地方,如果环境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理消毒,养殖户不可再盲目引进雏鹌鹑进行饲养。(5)本病常由球虫病或病毒病及严重应激而诱发。因此,除搞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外,必须保持饲养环境安静。

(2010–12–29)

S858.39

B

1007-1733(2011)03-0022-02

猜你喜欢
淡黄色魏氏梭鹌鹑
鹌鹑与猎人
猪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告诉谁
我孵出鹌鹑宝宝啦
一例种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措施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
鹌鹑街的秘密
“鸟粪”——“青蛇”——“枯叶”
鹌鹑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