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2011-04-13 05:29马伟夏辉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262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4期
关键词:渗出物嗜血血清型

马伟 夏辉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马伟 夏辉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 parasusi,HPS)病,又称格拉泽氏病(Glasser’disease)。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和保育舍阶段的猪只,通常见于5~8周龄,发病率可达4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通常可从健康猪的鼻腔分泌液中分离出病菌,还可以从患肺炎猪的肺脏中分离出来。副猪嗜血杆菌近年来,随着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疾病的流行,使猪群的免疫力大幅下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等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频繁出现,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学

副猪嗜血杆菌隶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多形态、非溶血性、不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从病灶中新分离的菌株多成球杆状或双球状,有时可成短链。在陈旧培养物中成多形态,有长杆状和丝状。

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NAD,不需要血红素和其他卟啉类物质(X因子)。在加有NAD的鲜血培养基上,37℃培养24~48h,生长为边缘整齐、小而透明的不溶血菌落,在巧克力培养基上培养24h~48h生长很差,菌落为光滑型,灰白色透明,直径大约0.5mm。将HPS水平划线于鲜血琼脂平板上,再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于水平线划线,37℃培养24h~48h,呈现出典型的“卫星生长”现象,并且不出现溶血。该菌脲酶和氧化酶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可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D2核糖和麦芽糖等。

HPS血清型众多,目前至少可分为15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毒株,毒力和致病力都存在差异,其中血清型1、5、10、12、13、14毒力最强,感染猪多趋于死亡或濒死状态;血清型2、4、15为中等毒力,可导致较严重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出现败血症;血清型3、6、7、8、9、11毒株感染症状较缓和或无临床表现。

2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通常定居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常常可从其鼻腔、鼻分泌物、气管和扁桃体中分离到,而不见任何临床症状。HPS只感染猪,且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可以影响2周龄到4月龄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舍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龄,有些可早在保育舍内最初2周时就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肥育期早期,发病率可达4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或通过污染排泄物。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未免疫的猪场或特别健康的猪群(如SPF猪)最容易受到侵袭。该病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及支原体病并发。研究表明在猪群中存在PRRS 感染时,HPS的分离率会增加,由HPS导致的死亡率也大幅增加,HPS的防制取决于猪群中PRRSV 的稳定化程度,其它一些呼吸道性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猪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及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HPS的存在可加剧病情的临床表现。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种,即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但一般猪场是以慢性感染为主。2~8周龄仔猪感染发病后呈现典型症状,育肥猪感染多呈慢性经过,哺乳母猪也可感染发病。急性的病猪体温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气喘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有薪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关节肿胀,跋行,步态僵硬,同时出现身体颤抖,共济失调,3d左右死亡。(1)急性感染: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表现为发热(40.5~42.0℃)、病初贫血、呼吸困难、耳稍发紫、眼睑皮下水肿,不喜运动,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不食,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死亡者,通常由于脓毒血症引起。急性感染病例存活后可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跋行,仔猪和育肥猪可遗留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慢性病猪消瘦虚弱,被毛粗乱,皮肤发白,咳嗽,呈腹式呼吸,生长不良,关节肿大,严重时皮肤发红,少数病猪耳根发凉随即死亡。(2)慢生感染: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跋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耐过的猪只常发展成慢性型。慢性病例最特殊的病理变化是纤维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兼有纤维性胸膜炎。病灶往往出现在肺脏背部,呈圆形,有明显的界限。通常在肺的横隔膜叶较易出现病灶。早期组织学病变包括坏死、出血,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巨嗜细胞和血小板激活,血管内血栓形成;后期则主要以巨嗜细胞浸润为特征。(3)剖检: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猪尸体剖检可见胸腔内有大量的淡红色液体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肺表面覆盖有大量的纤维索性渗出物并与胸壁粘连,多数为间质性肺炎,部分有对称性肉样变化,肺水肿;腹膜炎,常表现为化脓性或纤维性腹膜炎,腹腔积液或内脏器官粘连;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内常有干酪样甚至豆腐渣样渗出物,使外膜与心脏粘连在一起,形成“绒毛心”,心肌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脾脏肿大,有出血性梗死;关节肿大,关节腔有浆液性渗出性炎症。胸腔内有多量的淡红色液体及纤维性渗出物凝块,心包膜与心脏粘连,病变明显。肺表面覆盖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腔粘连,且有大量小化脓灶,外包有结缔组织;肺脏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红色,切面呈大理石花纹;肾、十二指肠均有出血点,回盲口附近有轮层扣状溃疡;脾出血性梗死。副猪嗜血杆菌经常引起急性败血症,并且其内毒素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多个器官内形成微血栓。SPF猪实验性感染后的血液学变化和微观病变表现为在攻击后24h开始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血糖降低。所有接种猪都表现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从攻击后16h开始,血浆中检测出内毒素,并且在临死前内毒素的浓度急骤上升。在肾脏、肝脏和肺脏中发现微血栓,研究人员推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内毒素性体克加重了败血症仔猪的临床症状并加速其死亡。

3.2 病理组织学变化 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仔猪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气管的豁膜上皮脱落,勃膜下水肿,薪膜下有出血,有炎症反应(嗜中性炎性细胞)。支气管内、肺泡内充满大量的炎性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巨细胞主要在肺泡内),支气管上皮缺损;心肌细胞断裂、少量变性(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坏死,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心外膜内外有浆液性渗出(大量的中性细胞浸润及巨噬细胞);脾炎(脾内嗜中性细胞很多),脾小梁周围水肿,脾小体的生发中心变小甚至看不到生发中心;肝脏有坏死灶,肝细胞肿大;大脑出现脑膜炎,软脑膜下水肿、充血(血管内白细胞多)、出血、有炎症(单核细胞和中性细胞)。有坏死灶,坏死灶内有很多空泡,坏死灶周围神经元细胞严重肿胀,有卫星现象(非化脓性脑炎,角质细胞增生),有嗜神经元现象;小肠呈现轻微肠炎,薪膜绒毛间和固有层有嗜酸性细胞,固有层有嗜中性细胞,充血,绒毛内杯状细胞增多、扩张(说明薪液分泌亢进)。大肠呈明显炎症,即出血性纤维素性肠炎,薪膜上皮脱落,表面纤维素性渗出物,薪膜下出血、水肿、有嗜中性炎性细胞、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增多,勃膜上同豁膜下。小脑和肾脏变化不明显。

4 诊断

通过病史调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

4.1 细菌分离鉴定 由于此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而且病料超过24h之后就很难分离到该菌,因此,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和NAD等营养物质。该菌的分离一般将扑杀猪的肺、心血、肝、肾、淋巴结分别划线接种于含有血清和NAD的TSA培养基上,在37℃培养48h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将可疑菌的单菌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划线于无NAD的血平板上,在37℃培养24~48h,如果看到“卫星生长现象”,且无溶血现象,即可确定为该菌。另外,副猪嗜血杆菌不易培养的特性经常影响这种细菌从临床样品的分离。使用平板稀释技术和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以提高从污染病料中的细菌分离率。

4.2 血清学检测 目前,补体凝集试验、间接ELISA、琼脂扩散试验等已成为HPS诊断的血清型方法,但由于在一个猪群中,出现HPS的几种菌株或几种血清型毒株同时感染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在个别病例,不同标本内可发现不同菌株或血清型感染,各血清型HPS之间存在交叉反应,因此诊断意义不大。

4.3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主要是用PCR的方法检验基因序列,该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到100CFU/ml的细菌,从而从初代分离培养物中对HPS进行鉴定和感染确诊,而且可以直接对病料进行HPS PCR检测,其敏感性远远高于常规的细菌分离法,可在临床诊断和防治中更具实用性。

5 防治

饲养管理不当、生物安全措施不得力、通风不良、气候突变、密集养殖、运输应激等因素是造成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应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定期通风换气。另外,在应用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猪群中所有猪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对HPS继发感染性疾病,要加强对原发病的控制和治疗,加大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减少或消除其它呼吸道病原物。

5.1 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 搞好卫生,严格消毒彻底清扫猪舍,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用2%~4%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地面、墙壁用清水冲洗干净,随后按1:300的比例,用劲碘百毒杀或菌毒灭喷雾消毒,1次/d,连用4~5d,以后圈舍每周进行1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5.2 提高管理水平,改善饲养环境 将大栏舍改成两个小栏舍,并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每个小栏饲养肉猪不得超过12头。猪只刚进栏时,要派专人看管,防止打架、相互嘶咬,同时使猪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饲养管理,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d。

5.3 疫苗免疫 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d一免,产前20d二免。在经免猪产前30d免疫1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的猪都要注射,每次1ml,最好一免后过25d再重复注射1次。

5.4 治疗隔离病猪,用抗菌素治疗 猪场一旦得到正确诊断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必须应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或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常采用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并配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也可用艾迪诺(长效恩诺沙星)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次0.2ml/kg,1次/d,连用2~3d;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次,连用5~7d。

(2011–11–23)

S858.28

B

1007-1733(2011)04-0028-03

猜你喜欢
渗出物嗜血血清型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结合FCM聚类和边缘感知模型的眼底渗出物检测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彩色眼底图像糖网渗出物的自动检测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