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36例疗效观察

2011-04-13 08:28:02张中平葛亚强丁红英
山东医药 2011年37期
关键词:禁食外科手术息肉

张中平,高 峰,葛亚强,丁红英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江苏常州213002)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巨大平坦息肉等可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采用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就诊及外院转入的、经检查符合ESD治疗的上消化道病变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8~83岁;病变类型:食道早癌3例,食道癌前病变7例,胃早癌3例,胃癌前病变1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5例,胃黏膜下肿瘤5例,直径>2cm的平坦胃息肉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常规完善相关检查确认无明显异常。治疗前禁食、禁水8 h。治疗前5min口服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行局部表面麻醉。术前15min予长托宁1 mg肌注。术中患者左侧卧位,以异丙酚1~2 mg/kg行静脉全身麻醉。内镜头端附加透明帽,常规内镜检查后,食道予卢戈氏液染色、胃予靛胭脂染色结合窄带成像(NBI),确定病灶的位置与范围。距病灶边缘约1cm处黏膜下注射含美兰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10 000),使病灶充分隆起。若反复黏膜下注射均不能使病灶隆起,则终止内镜下切除,转行外科手术。待病灶充分隆起后,于病灶外缘5 mm处进行氩气刀(APC)标记,每个标记点间隔2 mm,应用注射针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黏膜下注射,沿标记点外侧缘应用Hook刀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用IT刀切开黏膜下层及周围全部黏膜。然后应用IT刀、Hook刀等剥离器械沿黏膜下层剥离病变。当病灶完整切除后,对创面可见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术毕常规应用钛夹缝合大部分创面。将切除病灶展平后大头针固定于平板上,甲醛固定送病理学检查,确定病变性质、病灶边缘和基底有无病灶累及。术后常规禁食3 d,抑酸、止血、预防感染治疗。术后定期胃镜复查,确定创面愈合情况及有无病灶残留及复发。

1.3 并发症处理 术中渗血即予电凝、APC止血,大血管出血予钛夹止血;小穿孔术后钛夹封闭,禁食处理。若处理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

1.4 完全切除的判定标准 主要根据切除标本病灶边缘和基底判断。切除标本的切缘与癌巢间隔2 mm或者以上的正常组织,切面未见癌组织且癌局限于黏膜内为完全切除[1];癌前病变:病理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标本的切缘为正常组织。

2 结果

2.1 内镜下手术情况 本文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切除,切除标本长径0.8~4.0cm。切除标本病理诊断显示:食管原位癌3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胃原位癌4例,胃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食管间质瘤5例,胃间质瘤4例,胃异位胰腺1例,胃巨大息肉3例。1例患者胃管状腺癌2~3级,局限于黏膜层,但切缘见癌组织累及,患者家属要求转外科手术,术后病理未见癌组织,故内镜完全切除率为100%,内镜标本切缘见癌组织累及,考虑为标本处理原因。

2.2 并发症 术中出血3例,发生率为8.3%,术中止血有效。术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5.6%,1例内镜下止血有效,1例无效转外科手术。术中穿孔1例,发生率为2.8%,钛夹封闭及禁食处理痊愈。36例患者中,2例转外科手术,占5.6%。

3 讨论

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及其技术的进步,上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等病变的发现率逐年提高,以往对此类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内镜治疗包括单纯电灼、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SD等,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花费少等优点[2]。单纯电灼只适用于表浅病变;EMR只能切除1.5cm以下的病灶,对直径>2cm的病变,难以一次完整全部切除,易引起病变残留,其切除残留和复发率高达35%。而ESD技术具有完全切除病灶、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特点,有利于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管及淋巴浸润程度,评估患者预后,以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等优点[3]。本研究通过ESD治疗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巨大平坦息肉36例,完全切除率为100%,治疗效果同外科手术。患者创伤小,住院周期、费用明显少于本院同类外科手术患者。

病灶性质及浸润深度的判断决定了ESD的成败。超声内镜有利于明确病变的起源层次和大小;NBI和染色内镜明确病变范围和性质后,结合放大内镜对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极有价值[4];抬举征是判断病灶是否适合ESD的有效方法[5]。本组患者中除常规NBI和内镜染色检查外,有12例患者行术前超声内镜检查,余患者以抬举征阳性为ESD适应证,结果显示两组内镜治疗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ESD是治疗上消化道诸多病变的有效手段,但ESD操作风险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直接影响ESD成功率。出血和穿孔是最常见并发症,本组患者中术中出血3例,发生率为8.3%;术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 5.6%;术中穿孔 1例,发生率为2.8%,与文献报道相当[6]。

综所述上,ESD作为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Nijhawan PK,Wang KK.Endoscopic mucosal ressction for lesions with endoscopic features suggestive of malignancy and high-grade dysplasia within Barrett’s esophagus[J].Gastrointest Endosc,2000,52(3):328-332.

[2]张月明,王贵齐.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2):24-29.

[3]周平红,姚礼庆.内镜黏膜切除及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方法和技巧[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11):564-567.

[4]Fukuzawa M,Saito Y,Matsuda T,et al.Effectiveness of narrowband imaging magniication for invasion depth in early colorectal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14):1727-1734.

[5]Kato H,Haga S,Endo S,et al.Lifting of lesions of during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early colorectal cancer:implica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sectability[J].Endoscopy,2001,33(7):568-573.

[6]Manner H,Rabenstein T,May A,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endoscopic resection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the western experience[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3):566-573.

猜你喜欢
禁食外科手术息肉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儿童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于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之思考与相关法修改建议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04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7:02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禁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科学(2020年2期)2020-01-08 14:55:16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