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谷种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魏中强 郝 鹏(山东省茌平县兽医站 252100)
茌平县某种鸭养殖场发生了鸭巴氏杆菌病,现报道如下:
某种鸭场饲养种鸭15000只,全部为180日龄,共有7个舍,每舍有7个单元。2009年11月中旬开始发病,其中一个单元出现零星死亡,开始每天死亡3~4只,随着病程的发展死亡率逐步增加。经初步诊断后投药,开始能够控制住死亡,但停药3d后,又出现死亡。再次投药,又控制住死亡,停药后不久又复发,如此反复,死亡率越来越高,最高时,每天死亡达20多只,发病鸭只从一个单元蔓延到所有单元。
发病鸭舍可发现少数鸭只精神沉郁,闭眼锁目,脚软,嗜睡。发病鸭1~2h死亡。死亡病鸭鼻腔流出黄色的粘液性分泌物,肛门周围粘有稀薄的粪便。腹泻时为白色水样稀粪,稍后略带绿色并含有粘液的稀粪。
此病的鸭舍开始只是某个单元发病,开始的2周内,只有该单元发现病死鸭,而其他单元没有发病鸭只。2周后,临近单元蔓延,2个月后,该鸭舍的所有单元都有发病鸭只。根据这种现象,此病应该是以接触性传染为主。
病变性质为典型的败血症,、心冠脂肪、心肌、心内膜、肠系膜和腹部脂肪有小的出血点,肝脏体积稍肿大,呈棕色或黄棕色,质地脆弱,在被膜下或肝实质中有弥漫性、数量较多密集的白色针尖大小的凝固性坏死病灶。心脏扩张,心包积液,心脏积有血凝块。肺脏有出血,气囊及胸腔弥漫性出血。肺组织由于高度淤血与出血,变为暗紫色水肿。脾脏呈花斑状及质地脆弱,整个肠道都见有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所有病例都是急性死亡,没有发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的症状。
4.1 镜检 取病死鸭肝、脾分别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卵圆形阴性小杆菌。
4.2 培养 取病死鸭肝、脾分别接种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经37℃培养24h后,营养肉汤出现均匀混浊,营养琼脂平板长出浅灰白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麦康凯平板不见菌落生长。
4.3 生化反应 本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能发酵木糖、山梨醇,不发酵乳糖、鼠李糖,靛基质试验阳性,M.R试验与V~P试验为阴性。
4.4 动物接种 用病死鸭的肝脏碾组织0.1ml接种10只雏鸭,雏鸭在24h内全部死亡。
4.5 药敏试验 进行药敏试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高敏。
通过发病情况、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可以初步确定鸭群感染了鸭巴氏杆菌病。
左旋氧氟沙星200mg/kg饮水,饮药后2d死亡开始减少,5d后完全控制住死亡。停药后3d又开始死亡,然后仍然投服左旋氧氟沙星。几天后又控制住了死亡。反复几次后,左旋氧氟沙星无效。后来为了尽快控制住病情,注射头孢噻肟15mg/kg体重,第2天死亡大大减少,第3天完全控制住死亡。但是停药3~4d后鸭群中又开始死亡,反复注射头孢噻肟。后来,倍量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苗,注射疫苗后停止用药。1周后,死亡率略有减少。
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加强场区和鸭舍的消毒工作。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以免疾病传播到其他鸡舍。
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仍然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决定淘汰发病的鸭群,防止传播到其他鸭舍。
在该鸭场的发病中,发现本病在鸭群中蔓延的速度较慢,发病后死亡迅速,极易反复,如果确诊此病,应当尽快淘汰发病的鸭舍或发病单元,立即进行严格消毒,避免蔓延到健康鸭舍。
该病虽然能够找到高敏的药物进行治疗,尽管当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却无法根除。可以用发病鸭只制作自家苗,用于免疫健康的鸭只,减少该病在鸭群中蔓延的可能性。
S858.32
B
1007-1733(2011)01-0043-01
(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