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静 (河南省濮阳市畜禽改良站 457000)
奶牛标准化生产的思考
赵永静 (河南省濮阳市畜禽改良站 457000)
目前,我国奶业发展模式正处于从单纯数量扩充向提高质量效益的转型期,奶牛养殖体系从传统模式到现代科学养殖工艺的成功过渡和转变。因此,实现奶业发展的转型应依靠科技投入促进生产水平的提升。而实现奶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策略主要是系统地实施牛群遗传改良技术,充分使用优秀种公牛,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全面改良牛群;应用胚胎移植技术,扩繁良种奶牛,培育核心群;实施科学饲养管理工艺,推进先进的产业化组织。
优良品种是提高奶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建国以来,由于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种相结合的方针,通过杂交改良已培育出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近年来,通过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和应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已培育出了不少高产牛群。但还应看到,我国奶牛良种覆盖率不高,单产低,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我国的奶业生产水平:
我国奶牛多为低代杂种,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进口奶牛过多过快,其中有的品质较差,有的甚至对系谱弄虚作假,这对我国奶牛改良危害甚大。针对这一情况,对现有奶牛必须进行一次普查鉴定,对产奶量过低或屡配不孕牛要及时淘汰。在此基础上制定奶牛良种选育计划,并开展良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DHI)。
开展良种登记工作可以检查和追踪改良工作的成效,改良项目点应认真开展改良后代的登记工作,登记可保证奶牛个体的可识别性;同时还应对良种牛后代进行编号、挂牌、建档、记录和管理。DHI既是奶牛群改良计划的核心基础工作,又是良种牛群生产分析和改进饲养管理的依据。改良项目点应借此开展DHI工作计划,通过DHI将改良牛纳入培育优秀种牛的技术措施。
奶牛冷配行业应按照“三统一”(统一供氮、供精、培训)管理,推广优质细管冻精技术,取缔本交,重点引进推广以胚胎移植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为主导的生物工程技术,有效地解决良种奶牛短缺问题。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引进性别鉴定的良种奶牛雌性胚胎,利用黄牛或杂种牛借腹怀胎,届时可直接得到良种奶牛。
当前,畜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消费市场向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安全性方向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对畜禽品种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区域化生产初步形成,比较优势逐步显现。三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快,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广大养殖场户对畜禽良种的数量、质量要求和技术服务范围、深度有了较新的认识。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家一户难以办得到。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并应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家投资,努力扩大融资渠道,以加强种畜禽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加大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提高供种能力,为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其次,要积极开展品种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把杂交改良工作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和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重点抓好良种高产奶牛的杂交改良,以及有关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做到统一供应种畜,统一改良品种,统一购置冻精,统一规范技术。要明确改良目标和任务,加快家畜改良新技术的推广步伐。还要结合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加快良种繁育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齐全、层次分明的奶牛良种繁育结构、地方品种保护系统、品种改良网络、胚胎移植网络、奶牛质量监测体系、奶牛良种技术推广体系。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奶牛是由个体农民养殖的,而这些养殖户因为缺乏群体遗传改良措施和技术服务,养殖的多为中低产奶牛和低代杂交改良牛。我国人工授精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现已成熟,加上政府制定了奶牛发展的政策和群体改良措施,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据奶牛“良补”项目产生的效益为:一头中等以上遗传水平的种公牛,平均对中低产奶牛有增加500kg产奶量的粗略效果。假设我国800万头“良补”成母牛可年获400万头改良后代,400万头改良后代预期每年就可多生产鲜奶200万t。5年“良补”实施后,全国每年可增产700万t鲜奶,从而使总产奶量增加20%。所以,奶牛良补的实施一定会起到改良、增效的作用。
群体遗传改良可以在群体、性状和基因三个层面上实现。根据特定群体的需要,或引进优良品种对本地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或通过本品种选育改良提高性状,或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改良某些基因。就我国奶牛群体的遗传改良策略,主要应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选育技术,使奶牛群得到整体的遗传改良。
3.2.1 选育优秀种公牛 一头公牛每年可承担万头以上母牛的配种。人工授精既可使优秀种公牛的遗传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可使劣质公牛的低产基因在牛群中贻害无穷。因为奶牛群体的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公牛的遗传水平,一般认为,种公牛对奶牛群遗传改良的贡献率可达75%以上。选用优秀公牛的冻精,大规模地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在牛群中实施以获得优秀种公牛后代为目的的“计划选配”,通过后裔测定选择优秀种公牛,在育种群和生产群中全面地使用“验证公牛”和选留最好的母牛作为群体的核心。
3.2.2 选育优秀种公牛技术和推广优质冻精 就选育优秀种公牛的技术而言,有3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依据理想型判定,这是原始的种畜评定方法,是以人主观的印象与期望为依据选留种牛,这种方法缺乏定量性。二是依据生产性能记录判定,主要通过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的实施,将个体或亲属的性能记录作为种牛评定的主要标准,这种方法虽有定量性,但缺乏精确性。三是依据个体估计育种值判定,使用生产性能记录,通过特定的统计方法,评定个体单个或多个性状的遗传素质和种用价值。科学准确地选择种畜,预测后裔在特定环境下的可能表现;选用由优秀种公牛生产的优质冻精,具有高水平遗传改良效应。通过标准化工艺生产和保存,从而具有高配种效果。
3.2.3 公牛选择指数中的性状均是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 鉴于奶牛生产效益受多个性状的影响,国际上均使用综合选择指数评定公牛,并按排队顺序选留。目前国外的指数多包括生产性状(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外貌性状(乳用特征、乳房、肢蹄)、功能性状(体细胞数等级、产犊难易、受胎率)等。
4.1.1 良种和良法是奶牛生产的两个要素 奶牛是草食动物,优质饲草是奶牛的重要基础饲料。只有在优质饲草条件下,改良奶牛才能充分发挥良好生产性能。在营养饲料方面,变劣质秸秆为全株玉米青贮和优质干草是“良法”的核心,当前很多地区推行“全混日粮(TMR)”饲喂工艺,要科学全面地理解和应用TMR的饲养理念。
4.1.2 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精料。Poewll(l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4.1.3 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Van Soest(1963)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cm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
4.1.4 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min内挤完。
4.1.5 适当的运动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增强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h。据报道,对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
4.1.6 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太溶液、0.5%~l%碘附等。要对病牛实行隔离饲养,及时淘汰慢性病牛。
4.1.7 推广标准化生产 实行标准化生产,关键是在“养”字(营养、饲养、养殖)上下功夫,要养出标准,改变粗放饲养方式,加大精养力度,大量推广应用优质牧草饲喂技术和全混日粮技术;在养殖上,对牛每天吃草料量、产奶量和健康状况都应详细记录和对照;对卫生、防疫、消毒等要有标准规章制度和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使我国奶牛业健康、科学、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奶牛良种的繁育与推广,提高奶牛养殖者的饲养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奶牛生产的科学化。
(2011–03–23)
S823.9+1
B
1007-1733(2011)07-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