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春 胜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督导室,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因此,高职教育虽然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相应地打上了这种特殊性的烙印,也就是要彰显职业教育文化,要在“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努力建设具有自身“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高职院校为载体,经过师生的几代传承与创造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1](P26),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和提炼出来的,以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办学作风和道德行为准则为核心,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P47):
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其校园文化应当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对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研讨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融入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是“技术型”或“工程型”人才,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有相对应的校园文化的熏陶,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建立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当前,浙江省高职教育发展十分迅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思考和确立现代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可以应对各种竞争和挑战,使学校逐步由形态发展、功能发展提升为内涵发展,从而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使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有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高”,另一个是“职”。“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着重进行高智力含量的技术教育,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对未来的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是区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职”,则决定了它主要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当然,高职学生多是在生产经营一线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日常行为规范与纪律观念的培养,毅力和恒心的培养,协作与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扩招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校园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3](P12):
具体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盲目照搬其他学校,没有有效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没有彰显自身的特殊性,缺乏历史文化的沉淀也就缺乏校园文化的内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这也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普遍较短有关。
具体表现在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高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或缺乏高职文化的水准,进而导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精神文化建设缺少特色。校园文化与育人目标不能同步协调,盲目将高职校园文化定位“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的“克隆”或“微缩”,导致出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些教育管理者还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方法,片面强调其控制功能、物质功能及激励功能,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处于滞后状态。教学中没能体现高职所独有的实训实践特色,更加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导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教育不相适应。
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总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上,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缺乏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没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没有真正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各高职院校的领导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中最重要的,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推动,没有认识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有效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与当地传统文化资源、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同时要把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校园文化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目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职业文化氛围,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如何构建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是大家一直努力探寻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结合浙江省内几所优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以下几条建设路径,以期抛砖引玉,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无不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更何况从横向看,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所在地区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精髓,有利于凝炼高职院校文化特色[4](P67)。以当地文化资源来教育学生,会产生其他教育素材无法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发展打上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烙印,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植根于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必然受到地域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发展。因此,在坚持职业价值导向的基础上,使学校自身的文化与不断发展着的地方社会文化相容共生,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获取发展动力的根本所在。
1.科学制定校训 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培养良好教风和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科学的校训能够启迪师生思想、升华人格品质、养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起到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在制定校训时不能急于求成和简单模仿,要充分融合自身文化特色和办学历史特点,科学制定校训,避免“百校一训”。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厚德崇商”为校训就很有特色。
2.采用多种方式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 地域文化资源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精神和文明遗迹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素材。在校园内可以通过设置相关课程体系,传播地域文化知识;也可以通过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营造地域文化氛围;还可通过杰出人物雕像等方式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宁波帮”创业传统,在校园内打造学生创业一条街,将浙东商邦文化----实事求是、艰苦勤劳、知行合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再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认为学生都来自于浙江省内,他们与浙江这块经商热土和文化积淀有着天然联系,有必要传承和弘扬浙商文化,以“浙商精神”凝炼校园文化,恰如其分。
3.开展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 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师生员工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团队精神、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增强体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入学典礼、毕业典礼,艺术节、科技节,技能大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等。让学生熟悉一定的形式,从这些形式中体验一种校园文化的传承。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贴近经济,服务企业,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色。所以其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体现行业文化的特色。如交通类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体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和“敢为人先”的交通精神;卫生类职业院校应体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建筑类职业院校的要体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等。
1.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行业文化 要将行业文化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思想观念注入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正确认识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如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精心打造“路魂海量”的交通特色,“路魂”让学生甘当铺路石,培养学生奉献精神,“海量”让学生海纳百川,培养学生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有包容心。又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地提出不仅要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小经纪人、小店长、小主任”视为己任,同时要将培养适应“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以“小商人、小业主、小经理”为主体的浙商新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2.校园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行业特色 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得以充分物化,形成视觉冲击力,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如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广场等都可以人名、企业命名,教室、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墙壁上展现行业、专业的发展前景、现状、职业要求,操作规范、行业专业杰出代表人物的介绍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企业名称命名校园内的建筑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名称命名二级学院的做法都体现了这一点。
3.校园文化要与当地行业文化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应有专人从事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研究,各个专业也要有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职业或行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定期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邀请企业的管理精英、技术精英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要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及相关人文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融入相关行业、企业的文化元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精英人才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学习企业文化的内容,并进行与此相关的职业素质的训练。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立“诚信文化”研究所,加强对诚信文化的研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要求学生“诚信、明理、笃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交通文化研究所,旨在“植根交通、服务交通”中用文化引领交通发展,该所既对浙江的交通文化进行研究,又对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浙商文化研究所,开展浙商文化学术探讨和教学研究。
实践证明,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是教育服务于企业的需要,更是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完成高校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进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努力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既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文化品味、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文化气氛与实践气氛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技术为核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为根本任务。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必须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以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为依据。学校和企业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吸收企业的先进文化,使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企业,进入企业后能够做到“上手快、悟性强、后劲足”。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浙商新人的培养目标,把“商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践行“德能并举、商学合一”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融为一体,构建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良好育人环境。
2.要全方位实施“校企结合” 高职院校要做到文化方面的“校企结合”,就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实施“校企结合”,要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到学生的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的管理要向优秀企业学习,要与优秀企业进行深层次地合作,双方共建实训基地,让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生活、学习、顶岗实践,在学新技术、练高技能的同时,培养熏陶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兴合学院、阿拉丁学院、东茶学院等一系列产业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推广名片工程,培育校友文化,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校园文化要发挥育人功能,必须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一入学进行始业教育开始,通过在校期间一系列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校园课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到离校教育步步相连,环环紧扣,做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连,校园文化和育人目标同步协调,从而起到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对职业岗位专项能力进行分析,而且应对毕业生未来就业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在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材、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都应有意识地渗透企业文化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尽早地、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积极推进毕业设计、岗位训练与就业相结合,让学生在岗位训练的同时也能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1.依托行业,将校园文化渗透到技能教育中 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企业支持投入,创建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与工作场景,渲染“重商立业”思想。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部分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教学进商场(车间),工作入课堂”,实现教学环境和工作商场(车间)合为一体的场景。“教师是商人(师傅),老总是教师(师傅)”,教学与从业技术指导集于一身。
2.打造精品社团,将校园文化融入到素质教育中 如浙江金融学院以金石文化为校园文化主题,成立了“钱塘艺社”和“南岸印社”,将师生都充实到精品社团中来,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弘扬校园文化主题;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学习和宣传浙商精神”为宗旨的浙商文化社,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开展以“浙商文化”为载体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育。
3.寓教于乐,将校园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崇高精神、提炼人生、能文能武、全面发展是高职学生的目标定位。校园文化传承多来源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题材。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就以“两课”教学、主题教育、业余党校为载体,将品牌校园文化巧妙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很有成效。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师生具有导向、熏陶、教育的功能。它是一张无形但有用的“名片”,能展示当代高职院校的特色。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当地传统文化资源、高职教育发展规律、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充分培育良好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欧阳群宏.农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农”字特色[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2] 贺衡艳.培育企业校园文化 彰显高职办学特色[J].管理科学文摘,2006,(8).
[3] 李 芳,董贵胜.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及路径[J].廊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4).
[4] 邓 莹.挖掘地域文化精髓 凝练校园文化特色[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