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黑山羊绦虫病的诊治

2011-04-13 07:05明文森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下痢保种黑山羊

明文森

(大足县铁山镇畜牧兽医站,重庆大足 402374)

大足黑山羊主要分布在大足县西部,以铁山、季家、珠溪等镇为核心保种区。自2003年发现以来,经过遗传资源普查、划定保种区、制定保种计划和选育标准、建立核心保种场及种羊繁育体系、指导百姓发展养殖黑山羊产业等措施进行保种和培育,于2009年10月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正式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前,大足黑山羊保种区内的数量已达3万余只。大足黑山羊是当地长期自然封闭选育而形成的,具有毛色浅黑、繁殖率高、肉质好、遗传稳定、耐粗饲等特性,尤其是其多胎性能特别突出,初产母羊平均产羔率达218%,经产母羊单胎平均产羔率达272%,在肉用山羊品种中居于前列。

近年来,由于大足黑山羊流动频繁,传染性绦虫病传播迅速,严重影响到大足黑山羊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大足黑山羊发生绦虫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剖解症状、实验室诊断后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旨在为全县大足黑山羊发生此病时提供技术措施。

一、发病原因

铁山镇麒麟村1组蓝××大足黑山羊养殖场,全场存栏大足黑山羊286只,其中种公羊8只,种母羊176只。本场以放养为主要,圈养加补饲为补。2010年12月2日上午9时,户主蓝××反映场内大足黑山羊死亡,部分羊只有厌食现象。经观察发现该场大足黑山羊精神不振、喜卧、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无光、消瘦、羔羊下痢等情况。经询问蓝××,初认为是下痢,用氟苯尼考,磺胺眯,穿心莲等进行过治疗,四天后并不见好转,而且发病的大足黑山羊越来越多。目前,共有83 只羊发病,发病率为29%,已死大小黑山羊13只,死亡率为16%。

二、临床症状

该场成年黑山羊症状较轻,发病率低,而羔羊症状明显,死亡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渴欲增加、消化紊乱、被毛粗乱无光、消瘦、喜躺卧、起立困难、体重迅速减轻。羔羊腹泻时,在羊舍内发现粪中混有黄白色虫体节片,有时还可见虫体的一段吊在肛门外。病羊有的出现腹痛、转圈、仰头倒地的表现,后期,口吐白色泡沫,对外界反应丧失,直到全身衰竭而死。

三、解剖病变

解剖病羊2只,可见小肠中有多少不等存活的绦虫,虫体呈带状,前端呈乳白色,后端呈淡黄色,是一种有许多扁平结体组成的蠕虫;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腹腔积液,见到肠阻塞、肠破裂。

四、诊断

根据该场病畜的临床症状、病尸体解剖和对检查中发现的黄白色的节片,形似煮熟的米粒虫体送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验室诊断,诊断结果为大足黑山羊莫尼茨绦虫病。同时对见到大量特征性虫卵,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出粪便中有绦虫卵。

五、治疗

使用吡喹酮对全群羊只进行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 ml,包在菜叶里口服。对严重感染的羊间隔7 d后重复用药一次。半月后,羊群中下痢停止、食欲增加、毛色逐渐好看、光亮起来,有效的控制了该病。

六、预防措施

依据该场大足黑山羊的饲养情况和绦虫的传播特点,对该场进行用强力消毒灵、菌毒敌、畜康王等消毒药,以1:200稀释溶液喷洒、洗刷羊舍、饲养器具等消毒灭源(消毒药应交替使用);对大足黑山羊给予清洁卫生的饮水,并适当添加精饲料;对粪便堆积发酵后及时处理掉;对羊放养应选择清洁干燥的地方,避免在潮湿、有地螨孳、在雨后或早晚有露水时放养; 对中间宿主控制,减少或杀灭地螨是防止绦虫病的重要措施,建议采用圈舍饲养。

七、小结

绦虫病是绦虫寄生在羊小肠内而引起的消化道蠕虫病,本病是春冬季节最常见的大足黑山羊寄生虫病。经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鉴定,对大足黑山羊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莫尼茨绦虫病,本病能使羔羊发育不良,消化紊乱,严重下痢,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通过对全镇的调查,不少养殖户在平时饲养中以放牧为主,圈养加补精料,且不注意定期驱虫,也有一部分养殖户仅用敌百虫、左旋咪唑、伊维菌素驱虫(对绦虫病无效)。因此,要防止绦虫病发生,关键要加强平时的驱虫工作,一般一年应选择甲苯唑、丙硫咪唑、氯硝柳胺、硫双二氯酚、吡喹酮等驱虫药驱虫2~3次,对症用药,可有效地控制本病发生。

猜你喜欢
下痢保种黑山羊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仔猪下痢鉴别诊断
黑山羊羊痘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