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超 赛庆燕 (山东省临朐县五井兽医站 262603)尹长信 (山东省临朐县纸坊乡兽医站)
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无论是现代化规模养殖场,还是中、小养殖专业户,或者散养户,均常有发生。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此病也在日益恶化,且呈现出季节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的特点。我国是养猪大国,仔猪腹泻及仔猪断奶应激腹泻几乎是每一个养殖场的主要问题。预防和控制猪的肠炎和腹泻越来越成为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多年来,笔者根据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总结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1.1 做好猪的环境消毒及生活管理工作 切实做好初生乳猪和仔猪的越冬保暧,这是降低大肠杆菌和病毒性腹泻的一个有效措施。根据实际,选择空调、红外线灯、加热盘等均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做好栏舍定期消毒,高密度饲养时更应如此,以使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不能大量增殖,达到防止疾病发生的目的。生产实践证明:定期用20%石灰水消毒栏舍、做好环境卫生,可使猪腹泻降低50%~80%。猪舍消毒最短时间间隔为3d,即每周进行2次彻底消毒。哺乳期间,定期用0.1%的KMnO4擦拭乳头。
喂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消毒杀菌药物,混饲、混饮3~5d,坚持长期饲喂优质饲料,不突然改变其品种,严格按照说明饲喂,不用霉烂有毒料。同时坚持每天打扫栏圈,粪便运出场外堆积发酵,给猪只创造一个栏圈清洁、干燥、卫生、通风透光的舒适环境。坚持自繁自养,防止误买病猪把病原体带进猪场,成为祸根;分娩舍,保育舍严格采取“ 全进全出”和“ 空栏消毒、间歇1周”的原则。
1.2 做好仔猪的断奶工作 断奶时常出现腹泻的一关,断奶体重控制在6.5~7.5kg,断奶时间在4~5周,技术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可以提前断奶,不到体重应推迟断奶时间。具体做法有多种,较好的方法是去母留仔,即仔猪体重达到,将母猪从育仔栏移开,留下仔猪在育仔栏中停留5~7d,完成断奶过渡。
1.3 做好仔猪饲料与营养的合理配制 日粮中抗原的暂时过敏是诱发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先决因素。如在断奶前给小猪补料,其肠道免疫系统会产生耐受性,可使仔猪断奶后,仔猪因饲料抗原性过敏所致的腹泻状况大为减少。具体做法:通常在5~7日龄开始诱食,虽然此时仔猪不吃料,但这种微小的浪费,可使仔猪提前开食,断奶前早一天开食,对仔猪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断奶前可让仔猪吃足500~600g饲料,如能达到700~1000g,则断奶后效果极好。但要选择合适的饲料,这对防止断奶期间发生腹泻有重要意义。但断奶前要有足够的母乳喂养,母猪的乳汁,特别是初乳,非常符合初生仔猪的消化和吸收,其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加仔猪的抗病水平。
1.4 对断奶仔猪可合理使用微生态活菌制剂 仔猪断奶的应激,再加上胃肠道机能发育不完善,胃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健全建立,易导致胃肠功能性及条件致病菌感染性腹泻。微生态活菌制剂可及时补充幼猪胃肠道正常机能所需的有益菌群,通过竞争机制,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过氧化氢和多肽类抗菌成分;微生态制剂在胃肠道内可产生多种消化酶、维生素、氨基酸和未知生长因子,减少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降低肠道PH值与氨浓度,减少粪尿的臭味;一般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激活肠壁上的免疫细胞,刺激胃肠免疫系统的及时建立,提高仔猪消化系统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控制腹泻的效果。
1.5 免疫接种疫苗 对猪的传染性腹泻可以采取注射疫苗的办法防止其传染病腹泻的发生,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对猪流行性腹泻可用氢氧化铝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将此苗在猪的后海穴(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插进针,针尖稍向上刺)注射,大约10~25kg/ml,25~30kg/2ml,50kg以上3ml做主动免疫,妊娠母猪临产前20~30d注射3ml,仔猪通过乳汁获得保护。接种疫苗后15d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母猪暂为一产,其它猪为6个月。对预防大肠杆菌腹泻,各场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选用大肠杆菌四价或五价苗进行免疫接种,通常于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1次,在分娩前2周再加强免疫1次。对预防病毒性腹泻有下列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菌(TGE与PED);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TGE与PED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弱毒苗(TGE与RV)。
上述疫苗一般在妊娠母猪产前进行免疫,仔猪通过乳汁获得保护,有的厂家建议新生仔猪做(TGE与RV)弱病毒苗超前免疫,效果更好。特别要注意的是,注射(TGE与PED)灭活苗时要掌握好注射的部位,深度和份量,否则会直接影响免疫的效果。另外,(TGE与PED)发病的季节性较强,秋冬和初春是高发期,因此在9~10月期间最好初免1次,过30d后再加强免疫1次,效果会更好。
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应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猪舍要及时用2%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5%~10%漂白粉、5%~10%石灰乳消毒,以防没有病的猪也会染上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治疗仔猪腹泻以抗菌、补液、收敛,母仔兼治为原则。
哺乳母猪可定期添加土霉素、壮观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素。另外,定期投放驱虫药。对下痢仔猪可添加抗菌药物—如呋喃西林、新霉素、壮观霉素等,同窝中有一头仔猪发病时应全窝喂药。值得注意的是对大肠杆菌较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使用一种药物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轮换药物。为了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针对病原,正确选择治疗药物(抗菌、抗寄生虫及抗病毒)。
目前猪的腹泻病易呈季节性、地方性大流行性,广泛存在,其发病因素多种,死亡率、淘汰率较高,故在治疗腹泻的病猪时不仅要及时诊断,诊断病情时应认真仔细观察、诊断,得出真正致病原因,给予及时对症治疗,以免造成更多的死亡,更要及时补液,防止腹泻导致的脱水、酸中毒和离子失调,病猪因此而死亡,补足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是治疗的关键,可让病猪自由饮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不能饮水的病仔猪,应静脉注射或腹腔内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酸中毒和脱水。
腹泻病因非常复杂,首先是传染性腹泻。平时寄生于胃肠道的微生物并不能引起患病,病毒、细菌、原虫和真菌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下,毒力大大增强而导致腹泻。病毒往往是引发猪腹泻的启动因素,但总体发病原因认为是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饲料营养不全或不平衡、过食、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有毒植物、化学药品和农药污染的饲料,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因此在养猪生产中,一定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和疾病的防治工作。对于任何一个猪场,疾病应以预防为主,这些工作包括正确实施免疫接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和常用消毒药及严格的饲养管理等。
仔猪腹泻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发病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由于腹泻,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其他传染病,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随着养猪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逐渐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日渐增多,仔猪断奶日龄提前,在发达国家已提前到了18~21日龄。这样操作虽然可以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提高生长速度等,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效益的目的。但腹泻的发生率也同时得到提升,成为影响养猪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在一些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用于治疗仔猪腹泻的费用可占总医疗费用的50%以上。因此,仔猪腹泻已引起众多养猪者的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