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生
(河南省西峡县成人中专,河南西峡 474500)
痊夏是指畜禽因机体虚弱、感受暑热之气而引起的以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的外感热病,为夏季的常见病,又名注夏、苦夏,临床以全身倦怠,饮食不振,大便不调,或有低热为特征,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是炎热夏季的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痊夏是因为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一般患畜都有脾虚湿滞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佳、消化不良。
笔者在近几年的基层兽医实践中将奶牛夏季痊夏进行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分型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痊夏是在炎热夏季发生的一种季节性疾病。临床以全身倦怠,饮食不振,大便不调,或有低热为特征。多发生在气候潮湿之地。本病为中医特有的季节性病种,在西医学中无相应的记载。
本病发生的内因为患畜机体虚弱,脾胃本虚,中阳不振,感受时令之气,暑湿困脾。入夏暑湿渐盛,气候潮湿,患畜不能耐受暑气熏蒸,暑湿内蕴,脾胃受困,运化失职,清浊升降失调。或患畜机体阳虚,脾胃虚弱,感受暑湿之气后,元气更亏,中阳不振,出现运化失司之症。入秋后燥气行令,湿气自化,本病即可逐渐痊愈。但如果对患畜置之不理,任其自愈,则会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如奶牛的产奶量,猪的生长发育等。
1.多发生在春夏之交,尤以黄霉季节发病率最高。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多见。秋凉后即可自愈。
2.无热或有低热,纳呆食少,大便不调,面黄少华,倦怠嗜睡,舌腻不化。患畜形体逐渐消瘦。
3.实验室检查血象和大小便常规等,均无异常。
1.湿困脾胃症状。饮食不振,精神倦怠,嗜卧懒动,四肢困重,时有泛恶,身热不扬,大便不调,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濡稍数。
证候分析:脾受湿困,阻遏气机,运化失健,故饮食不振,时有泛恶,大便不调。脾主四肢,脾被湿困,故四肢困重。湿蒙清阳,则嗜卧懒动,精神倦怠。暑湿内蕴,热为湿遏,故身热不扬。舌苔腻或微黄,脉濡稍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2.脾胃虚弱症状。精神萎靡,嗜卧倦怠,饮食少思,肢软乏力,大便稀薄,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濡细。
证候分析:暑湿熏蒸,元气受损,脾胃健运失司,故患畜饮食少思,肢软便稀。脾虚中阳不升,气阳不运,故精神萎靡。脾主困,湿困脾胃,则嗜卧倦怠。舌淡苔白,脉濡细,均为脾虚气弱之象。
1.湿困脾胃治则:醒脾化湿。
(1)主方:藿朴夏苓汤加减。加减:小便短少,加木通10 g、车前子10 g(包煎);湿郁化热,加青蒿10 g、黄芩10 g;脘腹胀满,加枳壳6 g、木香6 g。
(2)主方分析:本方为芳香化浊,理气渗湿之要方。方中藿香、厚朴、半夏、蔻仁行气化湿;茯苓、苡仁、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杏仁降泄肺气,以通水道;豆豉疏散表邪。
(3)处方举例:藿香10 g、厚朴10 g、半夏10 g、陈皮6 g、蔻仁6 g(后下)、苡仁10 g、泽泻10 g、茯苓10 g、枳壳6 g、六一散10 g(包煎)。
2.脾胃虚弱治则:健脾益气。
(1)主方:理中益气汤加减。加减:脘腹胀痛,加厚朴10 g、木香6 g;呕恶少食,加半夏10 g、陈皮6 g;舌腻口淡,加苍术10 g、蔻仁6 g(后下)。
(2)主方分析:本方为健脾补气温中之要方。方中人参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化湿,干姜温中祛寒,甘草和中益气。
(3)处方举例:党参10 g、焦白术10 g、炮姜6 g、蔻仁6 g(后下)半夏10 g、陈皮6 g、厚朴10 g、吴萸6 g、扁豆衣6 g、泽泻10 g、神曲10 g、甘草6 g。
2009年7月11日河南省西峡县新星奶牛场向本院求诊,本院于7 月11日下午到达该奶牛场。主诉该奶牛场60头奶牛在最近一周内均出现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现象。当我们进入奶牛舍后,即感觉到舍内湿热憋气,临床检查:牛群精神倦怠、嗜卧懒动,部分奶牛大便稀薄,结合西峡县最近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我们初诊该奶牛场患牛为痊夏病。于是我们对奶牛进行逐个检查,将奶牛分为两类,第一类共26头奶牛,症状为以体温低热;舌苔白腻、微黄;四肢困重为主。另一类34头奶牛,症状以大便稀薄;舌淡苔白为主,对第一类奶牛诊断为湿困脾胃型痊夏,用湿困脾胃型的处方进行治疗,对第二类奶牛诊断为脾胃虚弱型痊夏,用脾胃虚弱型的处方进行治疗。具体做法是:对上述两类奶牛分别进行中药灌服,每天1 次,800 ml/次。第三天两类奶牛症状均缓解,采食量和产奶量增加,一周后恢复。
1.“痊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是炎热夏季的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痊夏是因为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以芒种、夏至、小暑为高峰期,立秋后症状才渐渐减退。
2.就像人在夏季容易食欲不振、昏昏欲睡一样,我国饲养的荷斯坦奶牛(黑白花奶牛)也有耐寒怕热的特性,胃口不好导致产奶量下降。如不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奶牛夏季的产奶量。
3.临床上湿困脾胃型和脾胃虚弱型主要从大便、舌苔脉搏和膘情加以区别,进行辨证治疗。
4.奶牛类似“痊夏”的症状称为“热应激综合征”,专家们曾构想了多种解决方法。牛棚“装空调”、让奶牛“穿空调服”,但成本偏贵难普及;给奶牛吃各种化学合成添加剂或者矿物质,但长期使用容易造成残留。于是,我们想到了从我国中医药宝库中吸取精华。
分别由不同量的藿香、佩兰、薄荷等中草药组成。去年和今年两个夏季在西峡县奶牛场的试验表明,奶牛服用后“胃口大开”,产奶量至少提高一至二成。
5.为预防奶牛在酷夏季节出现痊夏症状,可在炎热的夏天给每头奶牛每天吃200 g左右的中草药添加剂(对膘情较好的用湿困脾胃中的处方,对体格瘦小的奶牛用脾胃虚弱中的处方),就能有效的改善“热应激综合征”。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