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颖 郭素香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天津 300150)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色淡黄、质稀薄如水样或蛋花汤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呕吐等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笔者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中认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证型以外感风寒为常见证型,2009年 9月~ 2011年6月,根据藿香正气散化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风寒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为的门诊腹泻患儿共 65例,均符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关于小儿泄泻风寒型及卫生部颁发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中有关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病程在 3d之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3例,男 16例,女 17例;年龄 6个月~ 3岁,平均 2岁;腹泻次数≤ 5次 /d 16例 ,6~ 10次 /d 14例 ,> 10次 /d 2例;伴有发热 10例,呕吐 12例,轻度脱水 15例,中度脱水 2例。对照组 32例,男 18例,女 14例;年龄 6个月~3岁,平均 2.2岁,腹泻次数≤ 5次 /d 14例,6~10次 /d 17例,> 10次 /d 1例;伴有发热 12例,呕吐 12例,轻度脱水 14例,中度脱水 2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 采用金双歧、思密达联合治疗。 6月~ 1岁,每次 1片,每日 3次;1岁~ 3岁,每次2片,每日 3次;3岁~ 6岁,每次 3片,每日 3次。思密达:1岁以下每天 3次,每次 1g;1~ 2岁每天 3次,每次 2g;2~ 3岁每天 3次,每次 3g。温开水冲服。对于存在轻中度脱水的患儿予以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以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藿香、厚朴、木香、甘草各 3g,茯苓、车前子各 10g,陈皮、白术、半夏、竹茹、紫苏各6g。以上为 6个月~ 1岁婴幼儿的剂量。> 1岁患儿根据月份、体重加减。每日 1剂,水煎分服。以上 2组病人均给予继续饮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3d为1疗程,1疗程结束评价效果。
疗效标准 按照 1998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显效:治疗 72h内粪便性状及腹泻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 72h粪便性状及腹泻次数减少 50%,粪质增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 72h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恶化。
统计学方法 根据资料特征采用计数资料卡方检验(χ2),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 33例,显效 19例,有效 11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0.9%;对照组 32例,显效 16例,有效 10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81.3%,两组比较 P<0.05,说明中药联合益生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方式。
讨 论 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对轮状病毒泄进行治疗;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及巨大的潜力。本病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因小儿具有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感受秋冬风寒之邪,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水液运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为泄泻。根据中医“无湿不成泻”的理论,本病各种证型均有湿邪兼夹为患,祛湿法是治疗小儿泄泻的主要方法[2]。芳香化湿类药物气味多辛散芳香,专入脾经,可去湿悦脾[3]。藿香正气散具有疏风散寒、运脾化湿之效。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二经。功能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解表。本品辛散温通,芳香达透,可醒脾化湿,升清降浊,兼能解表散寒。半夏、竹茹辛温之品,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方中加木香以理气止痛;茯苓、车前子,以渗湿利尿,利小便实大便,兼能健运脾胃;紫苏散寒化湿滞,兼能理气和胃止呕。本临床研究证实本方能明显缩短轮状病毒泻患儿的腹泻病程,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1] 方鹤松 ,段恕诚,董宗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13(6):381-384.
[2] 梅晓萍,郭选贤.浅述祛湿诸法在小儿腹泻中的运用[J].陕西中医,2007,28(11):1558-1559.
[3] 郭宇鹏,郭仓来.芳香化湿药治泻四法 [J].陕西中医,2008,29(8):1062-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