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城模式和象征体系读解北京四大符号建筑

2011-04-13 03:47张法
关键词:新楼天安门国家大剧院

张法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4)

从京城模式和象征体系读解北京四大符号建筑

张法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4)

北京新世纪四大符号建筑,显出了京城象征体系在结构和意义上改变的动向,强化了京城模式中两轴的核心地位。四大建筑具有事件性意义、结构性意义、艺术性意义、符号性意义。其符号意义的内容,有技术的彰显、金钱的突出、全球化的意向,以及对京城结构演化的方向性暗示。

四大建筑;京城模式;象征体系;意义演进

一、四大符号性建筑的意义

北京新世纪以来的四大符号建筑,即国家大剧院、央视新楼、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馆,受到全国和世界的关注。对于四大符号建筑,应当进行怎样的读解,已经有了很多的言说,本文且从京城模式和象征体系的角度,予以试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模式的演化,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建成“历史文化名城”,一是建成“现代国际大都市”,这两个目标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都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摊开一张现在的北京地图,这两个目标在空间上体现为:前者以故宫为中心,以中轴为重点(南到永定门,北到钟鼓楼),以旧城为基面,以旧城外东南西北的文化保护片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古迹为呼应,展开一个古都风貌;后者以长安街为中心,以王府井、金融街、传媒大道为辅助,以二环路以外的高楼为基面,特别是以中心商务区为重点,以中关村、望京新区为辅助,展现着北京的现代新潮。在古都风貌和现代新潮的交织中,北京最重要的中轴是古代的故宫及其延长,代表古都风貌,第二重要的轴线是中央商务区十字线的纵轴(东三环中路),代表现代新潮,两条纵轴形成了一种古与今的对舞;北京最居中也是最长的横轴是长安街,代表现代新潮,其次的横轴是平安大街,代表古都风貌,两条横轴形成了又一种古与今的对比。让北京展现古今中外的汇聚是共和国成立以来京城演化的一种内在动力。从今天看去,共和国成立以来,古与今的结合,有两次可以称得上是标志性的体现。第一次是在1959年,建国10周年之时,从建成的共和国的象征体系——天安门体系——中体现出来。中轴上的天安门与前门和横轴上的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上交汇,形成了共和国前期北京走向世界的一次中西古今合一的交响乐章。第二次是新世纪京城的四大符号建筑,国家大剧院(形如鸟蛋)、中央电视台新址(形如鸟架)、国家体育场(形如鸟巢)、国家游泳馆(形如鸟房)叠加在天安门体系上,形成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的中西古今的新交汇。四大建筑一方面四位一体地形成为新世纪北京的象征,另一方面又与天安门体系以及京城两轴一道,构成了新世纪京城模式的基本结构。四大建筑的意义有三个层次:一是四大建筑自身的意义;二是四大建筑与天安门体系的意义;三是四大建筑与京城模式的意义。具体而言,四大建筑在第一层次意义上,让北京有了一个新世纪的象征体系,在第二层次意义上,让天安门体系处于一种新的开放状态之中,在第三层次意义上,让京城模式有了一个新的基本定型。如上的意义,四大建筑成了理解北京新变的关键之点,同时是使北京如是之变后的中国意识的呈现。

二、四大建筑的事件性、结构性、艺术性意义

四大建筑具有怎样的意义呢?本节且先从三个方面予以解说。

首先,四大建筑的事件性意义。四个符号建筑(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址、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馆)的出现,与天安门体系中建筑的出现一样,是一种事件性建筑,天安门体系中的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巨形天安门广场的出现,是与建国10周年这一重大的事件相关联并为之努力奋斗而赶出来的。而这四大建筑也都围绕着新世纪中国的一大盛事即2008年的奥运会而展开。2003至2004年,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和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一系列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并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国的文化复兴,是同一个问题的三面。①郑必坚2004年4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作《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演讲时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同一个历史定位,同一历史时段,同一历史内涵。”该文章见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4-22/2013353260.shtml中央电视台2006年11月播出12集系列片《大国崛起》,2007年10月播出6集系列政论片《复兴之路》,造势数年的中国崛起和中国复兴这些理论具体要由一个全球盛事即2008奥运会体现出来。正是以2008奥运会为节点,四大符号建筑都要在京城矗立起来。新北京、新奥运、新中国、新时代在建筑上要由这四大符号建筑来体现。正如共和国10周年的新面貌、新风气、新精神、新时代,要由天安门体系来体现一样。因此,四大建筑在进行过程中引起了巨大争议,特别是国家大剧院所引起的49位院士以及114位建筑学家和工程学家的上书反对,[1]有人说,国家大剧院初谋于20世纪50年代末,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为什么面临高端性的理论争论,不能等一等?因为这是事件性建筑、仪式性建筑,2008奥运会不能等,被赋予了重大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的2008奥运会不能等。因此,四大符号性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学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学和文化学的问题。对四大建筑的争论,特别是在央视新址和国家大剧院上的激烈争论,已经不仅是一个建筑学和美学的问题。因此,其最后的结果不是由建筑学和美学来裁定,而是由政治学和文化学来决定。从而,四大建筑,特别是争议甚烈的国家大剧院和央视新楼的成败功过,其结症,是在政治学和文化学里,才可以较为清楚地敞亮开来。

其次,四大建筑的结构性意义。四大建筑中,国家大剧院在长安街上,紧挨在人民大会堂西面,新华门的对面,直接嵌撞进了天安门体系的体势范畴之中。设计者保罗·安德鲁说,大剧院外围的池水中,可以映出天安门的倒影;大剧院光滑的外表,也可以反射到天安门。[2]央视新楼在长安街东延长线上,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里,直接成为中央商务区的地标,同时与国家大剧院形成一种力的均衡。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在北京中轴线北延伸的顶点,前者在东,后者在西,对称排列。四大建筑中的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在已经划定的北京中轴线的北面顶端,这是新的京城模式在北面已经完成的终止符号。国家大剧院则紧贴在北京的心脏天安门体系旁,按照设计者保罗·安德鲁的计划,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周围全是绿化场所,进而国家博物馆东侧也全是绿化场所,并向南延伸到前门。此点也是安德鲁的支持者对其方案进行辩护的理由之一。但这实际上是把整个天安门体系进行一次空间上的扩大和意义上的重组,保罗·安德鲁说,明代建成的天安门城楼、1959年建成的人民大会堂与新世纪的国家大剧院,会形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因此,从西面进入天安门体系的体势之中的国家大剧院直接引起了天安门体系的变化,目前,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体系,特别是与之紧近的东面的人民大会堂和北面的新华门及其门两侧的红墙,虽然也可以找出和谐之点,但更多地是处于一种冲突之中,它还需要或者扩大天安门体系,如安德鲁的预设方法之一;或者改变国家大剧院的南面空间,以新的方法形成新的动态和谐。在这一意义上,国家大剧院是天安门体系新变的启动。显示了国家大剧院对天安门体系的意义,确切地说,是对中国的建筑象征体系的天安门体系的意义重组的开启。央视新楼在长安街东面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在北京要建成世界城市的进程中,中央商务区是新北京的商务经济中心。央视新楼一方面对中央商务区具有地标意义,而中央商务区正在扩张之中;另一方面由于四大建筑是一个整体,它与其它三大建筑相互关联,由于它是在长安街的延长线上,中央商务区的扩张与长安街的延长,呈现出京城模式的新变。这一新变不是与原来的北京和原来的天安门体系独立出来,另起炉灶的新变,而是迭加在原来的北京和原来的天安门体系之上,与之形成互动的新变。四大建筑正因其放置在北京的两轴(以故宫为中心的中轴和以天安门为中心的横轴长安街)上,对于新的京城模式,具有点睛的作用。再向南,天坛和正在修缮的先农坛构成北京中轴线南面的标志性建筑。这样京城的结构,在南面,有古典的天坛和先农坛,在北面,有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一古典一现代,在中部及其横轴长安街上,国家大剧院和央视新楼与故宫建筑群,构成古典与现代的对比,加上天安门体系本有的古典与现代的对比。北京新的京城结构就呈现出来了。在这一新的京城模式中,四大建筑成为其中最具有现代性/当代性的符号。

再次,四大建筑的艺术性意义。四大建筑作为符号性建筑,在京城已经遍布现代建筑的现状中,特别是在长安街和中央商务区已经具有各种高尖新类型的现代建筑现状中,怎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其地标性和符号性呢?这就是突出建筑的艺术性。具体来说,四大建筑如四座巨型雕塑,矗立在北京的两轴,各有奇特的艺术性形状。国家体育场,像一个巨大的鸟巢,并以鸟巢作为自己的正式昵称(或曰艺称或曰俗称)。国家游泳馆是一个巨型水晶立方体,正式命名为“水立方”。正如这两座建筑争议相对较小一样,其“艺名”(即俗称)也无甚争议,另外两座建筑争议极大,艺名也花样繁多。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巨型半球,由于内部骨架由钢结构焊接,外形由玻璃板和钛金属板拼装,因此被称为“金属蛋”(大陆著名设计师王受之如是称之),又由于半球圆体由水围绕,因此被称为“水煮蛋”(台湾建筑理论家汉宝德如是称之),也被称为水中的“蛋形小岛”(加拿大著名建筑师克科兰如是称之)。总是说来,设计者的最初理念是“水泡”,而建成后普遍地被称为“鸟蛋”,当《半岛晨报》记者采访安德鲁,问:“国家大剧院有很多俗称,水泡、水母、鸟蛋、巨蛋……你喜欢哪个?”安德鲁回答:“我更倾向于叫它蛋,很形象。从外观看这个剧院的穹顶像个‘蛋壳’,而‘蛋壳’里面就是‘蛋黄’,是进出大剧院的观众们,象征着不断孕育的新生命。”[3]在笔者的经验中,笔者的女儿当时所在学校(北京四十四中)的师生在国家大剧院工地露初型之时,都叫“大鸡蛋”,后来鸟巢出现之后,我所接触的人都把国家大剧院称为“鸟蛋”,大概是受“鸟巢”关联性影响。现在网上去查,“鸟蛋”(或“巨蛋”)已经成为普遍的称呼了。央视新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一位网友在自己的博文中写道:“从它(央视新楼)几年前公布设计到后来拔地而起,老百姓就给它起了名字,而且不止一个:‘大裤衩’、‘歪曲的媒体’、‘鸟笼’、‘欲飞’、‘雄起’、‘猛男’、‘斜跨’、‘高空对吻’等。”[4]《现代金报》(11月8日)称,央视新楼目前流传的名称有“大裤衩”、“扭曲”、“斜跨”、“鸟腿”等。在这些多为不雅的名字中,“鸟腿”和“鸟笼”,想必是由鸟巢和鸟蛋的思维定势而来,但已经流行于全国的是“大裤衩”。此名最为形象,却相当草根。当然这些名称多为不雅,据网上说,央视鉴于此,在内部进行新楼名称的征集工作,并对较好的候选进行投票,候选名称有“和谐之门”、“幸福几何”、“时代尖峰”、“新视角”、“TV 魔方”、“未来之窗”、“幸运大门”、“样式空间”、“多维窗(门)”。网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贡献智慧。据归纳,所取之名有象形类,如双七门、M大楼、圆规、央天门、连七座,有文雅类,如智窗大厦、宝鼎大厦、新视角,有恶搞类,如半蹲的下肢、酷中央、囧大楼、三缺一。接着,网友发贴称央视高层决定正式定名为“智窗”。其寓意是:“首先,央视是国家电视台,是全国对全世界传播信息,传播智慧的重要窗口。其二,新大楼中部形成的多边形镂空,酷似一个巨大的窗口。”但接着恶搞的网友马上发现“智窗”的音是“痔疮”。而且央视大楼“实体部分酷似一个半蹲着的人的双腿和臀部”,“加上新大楼是地标建筑、百年大计,如此长时间地摆这么一个人有三急的姿式,只有得了痔疮的人才会如此”。[5]又有网友胸怀宽广地认为,央视新楼,不同人等可以有不同称呼:文人不妨以“大跨越”之称去讲,网民可以用“大劈叉”之词去说,百姓还是用“大裤衩”之名去呼。纷纷纭纭,至今未有定论,但“大裤衩”已经广为流传。然而,更为令人惊震的是设计者库哈斯出了一本书《CONTENT》,里面图文并茂地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念,称央视新楼就是“男女性器官的组合”。其中,主楼是一个跪地开胯的女性,北附楼则是男性的阳具。当这一说法在全球传开而广遭批评后,库哈斯为了收场,发表了一个自辩性的声明,归罪于书籍设计者。但其本意已经昭然。[6]但就直观而论,央视新楼就是一个几何性的雕塑。雕塑作为一个艺术品,可以见仁见智。既可以“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也可以“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艺术作品是由艺术文本加上读者的解释而成。目前“大裤衩”成为央视新楼的普遍流传的俗名。四大建筑除了正式名(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馆、国家大剧院、央视新楼)之外,都要被安上一个艺名(俗称),①如果从四大建筑的统一性讲,不妨以“鸟”统一称之,国家大剧院为“鸟蛋”,国家体育场为“鸟巢”,国家游泳馆为“鸟箱”(或“鸟房”),央视新楼为“鸟架”。鸟在中国远古的思想中,与图腾观念,生命繁衍,家族亲情等等相关,理性化之后,一方面,产生了凤凰,一系列美好的事汇聚于此,凤飞凰舞,凤凰涅槃,凤求凰;另一方面,在民间,鸟(读diao去声)又是生殖器的暗喻,还多与贬义相连,鸟人、鸟事、算个鸟,以鸟贯串四大建筑,包含着多重的意识和无意识内蕴。不管这些艺名(俗称)已成定名还是暂为流行,这本身就表明,四大建筑与京城的其它建筑的不同,是以突出建筑的艺术性而呈现出来的。这一突出艺术性的特征本身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就是其符号性意义。

三、四大建筑的符号性意义

最后,本节论述四大建筑的符号意义。这里,符号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对技术的彰显,一种新技术的符号。国家大剧院,是半椭球形的钢结构围护以及屋面的钛金属板饰面和中部的渐开式玻璃幕墙,在技术上显出了新与奇;央视新楼,钢结构的量之大,两楼对接的结构之复杂,焊接要求之高,幕墙的几何定位之高,还有声学要求、电系统等,呈现了技术上的新与奇。国家体育场,由于24根桁架柱组成的巨大的门式钢架构成的外形结构,外壳内作为填充物的气填膜,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让观众席上的每个位置都与赛场中心的视线距离相同(约140米),鸟巢下层的吸场膜材料、钢构架上吸声材料、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装置,使场内的声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它使场内任何位置都可以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通风设计让所有观众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等等,同样技术上的新与奇。国家游泳馆,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其水晶外观和透明性能、柔和感、清澈感,显示了材料和技术的新,加上自然通风组织和循环水系统,其技术的新与奇尤为明显。②四大建筑的技术性的资料,来自百度网上的名词百科。也许,从世界的范围内来讲,说新说奇,还可以讨论,但当这四大建筑从周围的众多建筑群中傲然崛起之时,在北京,确实体现为一种技术上的新与奇,并作为一种新与奇的技术符号,出现在京城。

第二,是对金钱的突出。根据有关媒体报道,四大建筑的造价分别是,国家大剧院为30.67亿元人民币,国家体育场为35亿元人民币,国家游泳馆为10.2亿元人民币,央视新楼为50亿元人民币。在一个全国的社保体系、医保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中国,在一个教育费用和住房费用仍困扰着大多数百姓的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在这一意义上,四大建筑又是一个金钱的符号,也许在这四大建筑上凝结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高速增长而暴发出来的经济实力(财气)。

第三,是对国际性(全球化)的突显,四大建筑的设计者,都是外国建筑师: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央视新楼是由荷兰建筑师库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鸟巢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雅克·赫尔佐格(Jacque Sheraog)、皮埃尔·德梅隆(Pierrede Meuron)以及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艾未未担任设计顾问;水立方是由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联合设计,外方主设计者有约翰·保林 (John Pauline)、托比·王(Toby Wong)等,中方设计者有赵小钧、毛红卫。在全球性的招标中,都是西方建筑师或以西方建筑设计公司为主的中外联合获得中标。由这里产生的联想,国际化、全球化、主流化、现代化……都会由之而生。而这些“化”,会引向更大的遐想空间。在这一意义上,四大建筑又容易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符号。

第四,是对艺术的彰显。这一点在前面论及四大建筑的艺术性意义时已讲了其作为艺术的突出,这里则要强调其艺术特性的背景。可以说,四大建筑都有一种实验艺术的风格,实验艺术作为先锋艺术,鲜明地把自己与一般艺术区别开来,四大建筑作为一种实验艺术,也鲜明地把自己与其它的建筑区别开来。二战以后,美国式艺术用“当代国际艺术”之名基本上征服了世界,成为了一种全球的时尚。当说四大建筑具有实验艺术的风格时,进一步说,是有一种美国式的当代国际艺术的气象。中国建筑界和艺术界对之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张良皋、萧默、王守之、郑光复、河清①有关论述可参见张良皋,《建筑必须讲理——书〈建筑辞谢玩家〉后》(《高等建筑教育》2009(4))、萧默博客关于央视大楼(如《CCTV与臀部的异质同构》等)数篇文章,另外王受之《库哈斯添乱》,郑光复《是谁让科学与经济掩面而泣》,河清《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等有关方面的论述。),在相当的程度上都与美国式的实验艺术风格与四大建筑的关联有关。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艺术界和官方对当代艺术的接纳与参与,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国向国际艺术时尚靠拢的氛围。四大建筑突显的实验艺术倾向和当代艺术趣味,使之成为一种与全球的艺术主流对接的艺术符号。

第五,对京城模式的方向的彰显。改革开放以来,京城模式向何方演化,一方面由一次又一次的北京城市规划显示出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新世纪的三次规划(1983年,1992年,2004年)都要由具体的空间变化和新建筑来实施,而标志性的建筑,更是关于京城模式走向何方的具体路标。从这一角度看,四大建筑呈现出了京城模式的方向。(1)四大建筑确立了作为北京核心的两轴的重心。古代北京城的空间设计传统之一是“自北面发端而向南延伸”,[7]鸟巢和水立方确立了新京城的中轴的北端。而且成为从奥林匹克公园到钟鼓楼之间的建筑尺度。(2)央视新楼在中央商务区,不但标出了北京的新中心,而且点出了这一新中心与京城模式的关系,它是在长安街上,受两轴的张力制约,它与四大建筑中其它三座建筑的呼应关系,形成了京城模式的基型。(3)国家大剧院在两轴的中心,与天安门体系的张力与互动,改变了天安门体系的意义。如果说,以天安门城楼上的检阅为中心是共和国前期的天安门体系的意义所在,以升旗仪式为中心是天安门体系在改革开放后的新变,那么,国家大剧院的出现,以及为了调整它与天安门体系的建筑冲突而产生的天安门地区的空间上的变化,将会呈现天安门体系在新世纪的变化。(4)国家大剧院与其它三大建筑构成的四位一体,由于国家大剧院直接突入到天安门体系的体势之中,在与天安门体系的张力中,会产生京城象征体系的变化,而且由于四大建筑在北京两轴上的位置,将产生京城模式的变化。从京城模式的角度来看,四大建筑把以前北京发展中的摊大饼的一环一环的环路扩张,给予了某种程度上的标志性定型。四大建筑的体系性与以故宫为核心的传统建筑之间形成的张力,基本上决定了北京的主貌。(5)四大建筑在艺术态度上有两种方向作用,一是对高度的态度,国家大剧院在天安门体系旁边,但建筑高度低于天安门体系中的诸建筑,不以高来显示自己的特点,鸟巢和水立方在高楼林立的四环,也不以高来显示自己的特点,央视新楼在摩天大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地区,它强调的同样不是自己的高度。当长安街的建筑和旧城(二环路)以外的建筑都高高矗立,对旧城内的传统建筑形成巨大的压迫之时,四大建筑在不求以高取胜这一点,对扩展中的北京风貌应该是一个好的启示。二是艺术风格的选取。四大建筑在风格上确有实验艺术的倾向,但从北京的建筑环境来看,在与作为国家象征符号的天安门体系的对比中,四大建筑对应于天安门、前门的传统风格和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的西方苏联古典风格时,强调了一种几何形简洁的现代风格,确实在与前两者的对比中,突显了新世纪的时代意向,在与旧城(二环)外的高楼群、特别是中央商务区的摩天楼群的对比中,四大建筑特别是央视新楼和国家大剧院,强调了一种艺术性,把自己从众多的建筑中区别开来,在使自己成为地标建筑和符号建筑上,确实取得了成功。而且这两个特点(对高度有针对性的态度和对艺术风格有针对性的选取),对于京城建筑,也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因此使之成为一种方向符号。在这五点中,最重要的是四大建筑迭加在天安门体系之中,两者的合一构成了新的京城象征体系,同时四大建筑迭加在两轴(以故宫为核心的中轴和长安街的横轴)上,两叠加的合一构成了京城的主城核心。从这两个角度看,四大建筑都意味着北京在新世纪的方向。

四大建筑之能成为事件性、结构性、艺术性、符号性的多重意义,这多重意义又以四大建筑的如此形式,定型在北京在新世纪的演进之中,这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人们会想,是与当下中国的中央集权的政体相关?与中华民族的中心化情结相关?与中国精英的天下胸怀有关。深入进去,会遇上一张无形的大网,不过,那将是另一个或另几个复杂的故事了。

[1]王博.北京:一座失去建筑哲学的城市[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8.

[2]本刊编辑部.解读安德鲁,品读大剧院[J].建筑创作,2007,(10):60-64.

[3]辽宁网.对话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EB/OL].(2010-07-29)[2010-08-15].半岛晨报http://www.lnnews.net/html/2010/07/29/140854.html.

[4]博客老猪.央视新楼命名[EB/OL](2009-02-26)[2010-08-01].http://blog.sina.com.cn/licl.

[5]本报记者.央视新楼命名为“智窗”[N].都市晨报,2008-11-16(10).

[6]萧默.再谈切莫让库哈斯轻易逃脱——评奇文库氏声明[EB/OL](2009-08-31)[2010-08-10].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 ID=1837741& Post ID=18779782.

[7]李路珂.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历史研究[J].城市规划,2003,(4):36-43,50.

(责任编辑:李孝弟)

An Interpretation of Beijing's Four Symbolic Buildings——Based on the Capital Pattern and the Symbolic System

ZHANG Fa
(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In the new century,as far as the capital symbolic system is concerned,Beijing's four symbolic buildings show a tendency of change both in structure and in significance,which intensify the corn status of two axes in the capital pattern.Four major buildings possess multiple significances:event,structure,art and symbol.The content of symbolic significance compromises technological showing,wealthy display,global intention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al allusion of the capital structural evolution.

four major buildings;Beijing pattern;symbolic system;meaning evolution

B834

A

1007-6522(2011)04-0095-08

10.3969/j.issn 1007-6522.2011.04.011

2010-08-23

张 法(1954-),男,四川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哲学和佛教美学。

猜你喜欢
新楼天安门国家大剧院
大剧院
牧歌飞到天安门
告别茅草屋 搬进新楼舍
活动三:我是新楼设计师之课程展示
我爱北京天安门
不见的房间
回家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骆驼祥子》被国家大剧院搬上歌剧舞台
国家大剧院 北京音乐厅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