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昕晔,林 涛,王 坚,孙苏平,顾卫东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16;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最为常见[1],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在70%以上[2],而脊椎骨是骨转移癌的好发部位[3]。骨转移瘤的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局部疼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所引起的疼痛症状成为肿瘤患瞢的最大痛苦,局部放疗是治疗骨转移非常有效的方法[4]。骨转移癌放射治疗作用原理是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继之血管纤维基质大量产生,成骨细胞活性增加而形成新骨。过去认为肿瘤剂量总量为3 000 cGy、分10次完成,与 4 000 cGy、分20次完成生物效应相当,不仅副作用小,而且疼痛维持较好。但椎体转移癌放射治疗通常采用单一野或前后对穿野照射,由于脊髓受量的限制,椎体转移癌剂量受量相对较低,影响了椎体转移癌治疗效果。
应用计划系统模拟常用椎体转移癌放射治疗的方法,包括单一野照射和前后对穿野,同时用计划系统设计三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比较3种方法得到椎体肿瘤部位的剂量分布和脊髓受量,椎体转移癌为第二胸椎。
单一野放射治疗的具体方法:加速器机架角度为0度,准直器角度为0度,剂量权重点为椎体转移癌的中心,肿瘤中心剂量为4 000 cGy。
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的具体方法:加速器机架角度为0度和180度,准直器角度为0度,剂量权重点为椎体转移癌的中心,两野的剂量分配比例为1∶1,肿瘤中心剂量为4 000 cGy。
三野调强放射治疗的具体方法:加速器机架角度为180度、55度、305度,准直器角度为0度,采用逆向优化方法,肿瘤中心剂量为4 000 cGy。
单一野放射治疗、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的脊髓受量分别为46 83cGy、4 060 cGy、4 123 cGy,肿瘤的最小量分别为3213、3 138、3 820 cGy。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图)得到,单一野放射治疗、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得到4 000 cGy包括的体积占整个肿瘤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6.88%、6.02%、95.19%。
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调整射野权重点的位置使4 000 cGy包括的体积占整个肿瘤体积的百分比95.00%,所得脊髓受量为4 624 cGy。
肿瘤部位放射剂量大小影响放射治疗效果。蔡刚等[5]认为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生物等效剂量达到3 900 cGy及以上剂量组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在22个月及以上,而3 000 cGy及以下者仅为8个月。宋大安等[6]认为放疗起到了明显的止痛作用,常规分割放疗组与低分割放疗组止痛效果大致相同。
本研究得到单一野放射治疗、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得到的椎体转移癌剂量差,单一野放射治疗脊髓受量超过了脊髓的耐受剂量4 500 cGy,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也由于脊髓的耐受剂量的限制不能提高照射剂量以使肿瘤有较好的剂量分布,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在脊髓受量较低的情况下椎体转移癌得到较好的剂量分布,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 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8:1191.
[2]Coleman R E.Skeletal complications of malignancy[J].Cancer,1997,80(8 Suppl):1588.
[3]戴力扬.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1999,2(2):149.
[4]韦 燕.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5:824.
[5]蔡 刚,陈佳艺,朱 骥,等.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放射治疗和预后因素[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3):199.
[6]宋大安,王庆夕.40例椎体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观察[J].河南肿瘤学杂,2004,17(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