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画的民族文化及其审美特征
——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带来的思考

2011-04-13 02:59邓哲林
关键词:功夫熊猫功夫熊猫

邓哲林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系,广东 广州 510925)

著名导演约翰·斯蒂文森和马克·奥斯伯恩执导的影片《功夫熊猫》于2008年6月初和6月中旬分别在美国和中国上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该片以东方文化为背景,柔和了众多的中国元素,运用全新电脑动画特技与武术动作,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小人物通过努力最终成功的励志题材故事。影片中以浓重而又轻盈的“水墨山水画”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尤其影片开篇的群山缭绕、轩辕古迹、月下侠客飞檐走壁,配上欢快而又充满力量的音乐,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调。

一、民族性格及其民族文化

动画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由动画创作者的民族性和文化观念(包括审美观和价值观)来决定的,是创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及其民族精神的自然体现。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其民族性格也如美国的文化一样异彩纷呈,美国人崇尚独立与自由,追求平等,不断开拓进取,不满足现状,不拘泥于成规,在美国人的性格里,保守是没有地位的,不积极进取,就意味着放弃和失败。同样,对于现实和权威,他们的态度也是不迷信,敢于挑战,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发明创造与科技成果才层出不穷。同时,美国社会的开放观念,也使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种民族性格是促使美国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个人价值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是一部无数个奋斗堆积而成的历史。在美国社会里,人们认为英雄并不是高高在上供人瞻仰的神,而是缘于自身。其中,平民英雄最受尊重,他们出身卑微,通过不懈努力而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 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佛家及道家等各个学派的学说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糅合了儒家的“仁者爱人”、“忠恕中庸”,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因果报应、 与人为善”等学说, 整个社会孕育了一套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体系。

儒家文化宣扬天人合一,强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与群体意识。它对维持家庭与社会的稳定,规范行为与人才培养,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儒家文化对现实伦理纲常的崇拜、对民俗民风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两千多年来,孔孟之道作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儒家文化讲求仁爱,重视教育的作用。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在孔子的“仁爱”以及道德教化的作用下,文学、艺术也都形成了强调教化作用的古老传统,也就导致了动画在中国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趋向于艺术性,具有比较鲜明的艺术动画的倾向。当时的动画创作者并没有把动画当成一种商业化的东西,而是看成了教育儿童的工具,认为动画是一种具有大众启蒙意义的、特殊的艺术形式。[1]

《功夫熊猫》就故事情节来看,它是一个中国元素包裹的励志故事,一个笨熊猫偶然得到机会担当救世主角色,并最终打败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打倒的叛逆者。片中除了景观建筑和中国功夫这些外在的中国元素外,也颇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神韵。《功夫熊猫》中阿宝抢肉包子练功的情节也引起一些中国观众的质疑,熊猫明明是吃竹子的,怎么会为了肉包子而拼命呢?熊猫阿宝在中国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关在笼子里吃着竹子供人观赏的、憨态可掬的动物形象,而在西方人的眼里阿宝就是一个英雄,有着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苦练武功甚至琢磨出了浣熊师傅的绝学——无极断骨指;他历经艰难险阻, 单枪匹马解决了大恶魔雪豹太郎,拯救了和平谷的父老乡亲。《功夫熊猫》如同很多好莱坞的大片一样, 能够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往往都是孤胆英雄, 而非一个群体。在《功夫熊猫》影片中看似最“中国化”的人物阿宝恰恰是最背离“中国化”的。阿宝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一种对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折射, 它体现了美国人崇尚自由, 追求个性解放, 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2]

综上所述,民族精神是民族性的根本精神内核,一部动画作品的民族性不在于其吸收了多少本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元素,而在于其根本内容与思想意蕴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3]

二、民族文化及其审美特征

美国动画家审美理想的形成,除了与个人直觉趣味有关外,还与美国文化、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和时间要求等有密切的关系。它们渗透在个人的感受之中,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定阶级审美趣味的风尚和趋向,体现在动画作品中就表现为各种理性与动画情感的融合。这里所说的理性,其实就是指动画创作者所形成的审美理想,他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最美好的境界,具体表现为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平民英雄的向往。

首先,动画艺术是从某种理想的观点反映和审美的评价现实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人对这些现象的态度,并以它的理想教育人。从许多动画创作中,我们都能看到道德、政治等现象,它们通过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反动或进步、美与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等审美现象的表现,来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在《功夫熊猫》中就折射出了美国文化的特点,今天的美国人几乎是和迪斯尼的卡通人物一起长大的,他们在观赏动画的同时,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其情节所蕴含的文化和哲理。其次,动画艺术能够以动画形象反映客观的审美价值和属性,同时也表现了动画创作者对它们的主观态度。从《功夫熊猫》可以看到创作者的主观态度,即他们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及坚信爱能战胜一切的审美意识。我们再从动画创作中人物形象和细节的设计上来看看其表现的审美特征。在美国动画片中,有趣的角色成为其中一大亮点,每一部动画片中都会出现几个有着独特个性的角色。它们的动作和喜怒哀乐都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观众有可能忘记影片的片名,但是成功的角色却能够一直深藏在他们的心中。影片一开场,熊猫头戴遮住眼睛的斗笠,身穿披风,走到小店中,要了一壶酒,几个人来找茬,于是动起手来……。在表现功夫的手法上,站在树梢上,腾空飞起外加劈腿,《功夫熊猫》在表现功夫的内涵时所展现出“无招胜有招”的这哲学精髓,正是李安这些年在好莱坞传授给美国人的。即便是《功夫熊猫》的配乐作者——奥斯卡奖得主汉斯·季默和约翰·鲍尔,也借鉴了不少谭盾的中国曲风,片中的音乐主要是以管弦乐为主,中间加入了几段笛子、二胡等中国传统乐曲,既不会让中国观众觉得太西化,也不会让西方观众觉得太陌生。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领悟,柔和众多中国元素,以中国功夫熊猫为主题核心,用绚丽画面加上颇有意境的水墨风采,展示了其对中国文化的感悟,也展示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整部影片从人物塑造到细节选取再到故事情节,乃至电影的配乐等,无不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气息,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当然,仔细体味就不难发现美国梦工厂为了渲染一种东方的神秘色彩,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西方人眼中的属于东方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以说还不是对中国符号最深刻的表现,只是机械地记录下了事物的外在表象、而对于其中深奥的中国符号的灵魂却仍需要更深刻的阐释。

三、《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思考

影片的成功体现了好莱坞高科技动画技术,整合与推陈出新的高超水平,更体现出日益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化文化语境和中国在提升国际形象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我们在大赞美国梦工厂动画制作之精美的同时也不尽觉得有些悲哀,不论是“功夫”还是“熊猫”,都是中国的东西;水墨山水画,也都是中国元素,可是为什么如此“中国”的动画却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呢?我们守着巨大的宝藏无所作为,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客人们熟练方便地自取自用,反过来赚我们的钱。有人认为中国动画的最大问题是资金和技术的不足,所以应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在当时技术并不发达,资金并不雄厚的环境下却拍摄成《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山水情》……这些不朽名作,就算放到今天,以它们娴熟的绘画技巧、独特的意向造型、浓郁的民族气息也仍然让人竖起大拇指。可是这么多年过去后,我们运用着先进的3D技术却仍然没能抢占自己的动画市场。

《功夫熊猫》的成功是催人反思,也暴露出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些问题:文化视野狭隘,缺乏创造力、想象力等。中国民族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世界超级大宝库。在对中国民族文化和元素的继承与发扬上,我们真正的差距和匮乏并不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硬件,而是观念、信心、价值观、想象力和整合力等软件。所以我们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突破心灵禁忌,大胆的去想象,动画艺术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而努力提高中国动画业的创造力、表现力、挖掘力以及产业运营力是《功夫熊猫》以及所有成功的国外动画作品带给中国动画人的启示。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脱离它的文化土壤而孤立存在,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生存的土壤和表演舞台,不是异国的土壤和舞台所能代替的。换言之,《功夫熊猫》是一件被中国元素精美包装了的西方文化艺术品,隐射出的却是东方外衣下的西方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1] 王强,包晓光.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M]. 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2] 于建凯. 论《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文化差异与误读[J]. 电影文学,2010(05) .

[3] 赵文梁. 动画民族化刍议[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功夫熊猫
我爱“熊猫”
萌萌哒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