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合肥一家五星级酒店在采购的雨润牌几十元一根的方火腿中,发现了包装塑料膜和金属卡扣,质疑雨润将过期火腿二次加工销售。事发后,该问题火腿生产单位负责人亲到酒店赔礼道歉,并欲以赔偿5 000元现金及价值5 000元火腿的方式与投诉方“私了”。针对媒体质疑,雨润集团25日晚表示绝不可能出现将过期火腿二次加工销售的事情,而问题火腿可能是因加工中的过失所致。
坦白地说,雨润方面的做法的确让人觉得有“猫腻”,一来,问题刚出现,就心急火燎表示“私了”,给人做贼心虚之感。二来,包装塑料膜和金属卡扣与火腿的原因未明,小心翼翼的来个“加工过失”的解释也不那么义正词严,用了给人无限遐想的“可能”字眼。可能啥意思?就是说不准。说得准的理由又给不出,吞吞吐吐之间,就把底气也给丢掉了。
不过,这并不是我所关心的问题,是作奸犯科,还是清白无瑕,反正也不是“感觉”说了算的。我抓破头皮也想不明白的是,新闻如此引人侧目,外界舆论已吵得沸反盈天,事情也已过去7日之久,为何你一来我一去的还仅限在雨润公司与合肥酒店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的还停留在一干专业知识匮乏的民众身上?质检、工商、卫生等监管部门,为何连个泡都没冒一下?
逻辑上说,这些监管部门的人员大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其知识层次、智商水平自比一般百姓更高一筹。而其所拥有的高端检测设备、一流的检验水平,也远比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肉眼判断要精准得多。至于含有包装塑料膜和金属卡扣的雨润火腿,又不是“反物质”,取之容易,验之不难,有没有过期物质,一测便知。而雨润的其他产品是否有“恙”,也完全能通过技术手段得出结论。
可正所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似乎还在奉行着传统老做法,即“好管的时候大家都管,不好管的时候大家都不管”。对雨润这么一家大有来头、为本地贡献着不菲GDP的上市公司,没有人愿意牵头来“查”一下。甚至违背公共事件推进规律,在民意喧嚣到这个地步的非常时刻,依旧“岿然不动”;在舆论与公意密集跟进到这个程度的当下,还在诡异地淡定着。
事实上,正是这份从容的“岿然”、诡异的淡定,渐渐输掉了民众的信任。纵观以往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从瘦肉精猪肉到染色馒头事件,从灌石鸡到牛肉膏等,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监管缺位,该出手时没出手;执法失语,该吱声时没吱声。于是,“正不压邪”的虚假逻辑甚嚣尘上,食品丑闻一桩接一桩,刚走一起又来一起,刚消停一会又来一起。这其中,监管部门偶尔露个头,说点“人命关天”的狠话,既吓唬不住不法商家,也震撼不了普罗大众。
可以说,真相不出,这一场追问则永无止境。甚至,它会成为一个恶劣的范本,消解着我们追寻真实与正义的信心。雨润火腿是否为二次加工销售问题,百姓的说辞很难说就是在理,舆论监督也只能拎出蛛丝马迹,既定不了性,也开不出罚单。要得出“科学”的调查结论,那就请职能部门不要再作壁上观,眼巴巴干等雨润自证清白——至少要学学替权利发声,找找迷失的公信与走丢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