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旭明(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设施装备是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随着各级政府对畜牧业装备化的重视和财政对农机补贴的增加,畜牧养殖企业对装备的投资也迅速增加,设施装备对畜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衡量畜牧业装备化程度还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往往以投资额或设备先进性来衡量,表述模糊不清,也不够全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评价方法的建议,供参考讨论。
畜牧业装备内容繁杂,主要包括基本建设的栏舍、各种机械动力设备和其他养殖设备。从来源区分,有工厂专门生产的,也有自己加工组装的。从功能区分,具有各种功能的栏舍分类越细,以养猪场为例,栏舍分种公猪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隔离舍等,房舍采用不同的保温、抗压强度;在养殖环节的装备中,有自动喂料系统、有智能型的环境控制设备,控制环境的湿帘、排风机、空调机等;直接生产设备有饮水器、喂料器、怀孕笼、产床、保育栏、漏缝地板等;用于处理粪尿的排放管道、厌氧发酵系统、堆积系统等;用于管理的电子监视系统以及用于信息管理的电脑、专用软件等;辅助设备有兽医诊断设备、消毒设备等,还要配备道路、电路、水路、通讯等外围设备。奶牛场有挤奶器、全混合饲料饲喂机、青贮窖等特殊装备;家禽场也有许多特殊的器械和设备。要评价这些设备的先进性,需要科学地进行区分和计量。
由于畜牧业装备的复杂性和不统一性,就难以用标准化指标体系来反映畜牧业的装备化程度。参考其他行业的方法,结合畜牧业的特点,建议用土建投资量、牧场总动力和装备总投入三类指标进行衡量。
土建投资量是指某个地区牧场建设中土木建筑投资的平均成本,用以反映栏舍和其他建筑标准的高低、所用建材的优劣,但不包括地基平整过程中所采用的土方量和牧场配套的道路、水路、电路等投资。因为各个牧场的建设条件不一致,会导致基础设施投资量差异巨大,如山区牧场可能要炸石开山,修建很长的道路,平原水网地区要大量填土,所以只能以平整好的土地建设牧场为标准,这样才有可比性。
牧场总动力是指所用机械电机、运输动力和电能(热能)消耗所加的总能力。牧场所用动力种类很多,主要有饲料加工动力、场内外运输动力、保暖降温动力等,有电能的、机械的还有热能的,可以分门别类进行统计,也可以综合折算成一个动力单位,如马力、大卡等,以便于综合反映该牧场能量消耗水平,也便于与其他牧场进行比较。
装备总投入是指各种机械、设备、辅助工具的价值总和。牧场的设备种类繁多,由购置的标准化设备,也有自己加工的,所以在计价时要按照财务管理要求进行折旧估价,自己加工的设备要按加工成本计入。
在综合土建投资量、牧场总动力和装备总投入的基础上,就能测算每头(只)种母畜或每头(只)存栏畜禽的装备投入量。这样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牧场的装备化程度,有硬件设施描述,也有量化的经济指数进行评价,可以区分牧场的装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