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婷 李 芳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2.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可有多脏器(肾、中枢神经等)损害。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T细胞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活化和功能分化,分泌自身抗体发挥致病作用;SLE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着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Helper T cell, Th)平衡失调。1986年,Momann和Coffman[1]根据细胞因子分泌的不同将CD4+T细胞分成Th1和Th2细胞。早期的研究表明,SLE可能是由Th2或者Th1和Th2联合驱动的。而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CD4+T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IL-21等,可介导炎性反应和体液免疫,可能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篇综述主要探讨Th17细胞及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17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和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是两种典型的自身免疫病型,过去认为此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与Th1细胞有关。在EAE模型中IFN-γ(Th1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和IFN-γ受体缺陷的小鼠病情反而加重,由此矛盾提示,EAE等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不仅有Th1细胞介导,还可能有另一个不同的T细胞亚群参与。此外研究还发现EAE 和CIA 的发病与IL-23密切相关,IL-23是IL-12家族一个新成员,由IL-12p40和IL-23p19亚单位组成,与IL-12共享IL-12p40亚单位[2]。后来进一步研究发现IL-23有利于产IL-17的T细胞的扩增和增殖。在多个研究的基础上,命名产IL-17的CD4+T细胞为Th17细胞,随着对Th17细胞分化、转录及相关细胞因子等研究,表明它是一种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T辅助细胞亚群。
近些年的研究[3]发现具有免疫调节的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促炎因子IL-6是Thl7细胞分化启动所必需。同时有研究[4]报道了由Th17细胞分泌的IL-21(IL-2家族成员),与TGF-β共同的促进Th17细胞分化。Wei等[5]研究发现IL-21可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Th17细胞,形成STAT3-Th17-IL-21的自分泌环。在活化的T细胞中IL-6诱导IL-21的产生,此过程也需要STAT3的参与。目前在Th17分化中IL-6和IL-21的相互作用还不清楚。当IL-6存在时,IL-21受体缺乏的小鼠体内外Th17反应性均降低,提示新形成的Th17细胞产生的IL-21在扩增Th17细胞分化中发挥着作用。尽管IL-23不是Th17分化的必需因子,但可作用于已分化的Th17细胞,在稳定Th17细胞中起调节作用。因此Estelle Bettelli等[6]认为Th17细胞的分化需要三步:(1)IL-6和TGF-β共同启动Th17的分化;(2)Th17产生的IL-21扩大Th17反应;(3) IL-23稳定Th17表型。
人的Th17细胞的分化更复杂,有研究[7]认为IL-1β和IL-6或是IL-1β和IL-23共同作用下,能更有效地使CD45RA+CD4+T分化成Th17细胞,因此可能是人的Th17细胞的分化因子。人Th17细胞的初始T细胞是根据CD45RA的表达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的,目前新的研究报道TGF-β在人的Th17的分化中也是必需的。TGF-β在诱导孤独核受体(orphan receptor c,RORc)(人的RORγt同系物)是必要的,但过量的TGF-β可以抑制其表达和功能。只有加入IL-6和IL-23或IL-21等细胞因子时,RORc才能消除抑制。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人和小鼠的Th17细胞分化条件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STAT3是IL-17和IL-21产生的关键转录因子[5]。T细胞STAT3缺乏的小鼠,Th17分化障碍。活化的STAT3过表达可使IL-17分泌增加,可能是通过RORγt和RORα的表达来实现的,但是STAT3也可与IL-17和IL-21启动子直接结合,因此IL-17的生成有赖于RORγt和STAT3共同作用。
RORγt在IL-6和TGF-β存在时表达在已分化的Th17细胞上。在EAE小鼠中,T细胞缺乏RORγt则不能形成有效的Th17细胞,进而延缓了EAE的进展。RORγt促进Th17分化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最近有报道认为,与T-bet诱导IL-12Rβ2相似,RORγt也诱导IL-23受体表达,更准确的是,IL-6介导STAT3和RORγt的活化,促进Th17细胞产生IL-21,IL-21又能诱导IL-23受体表达,从而形成了Th17细胞对IL-23反应。在这个模型中IL-6、IL-21和IL-23的共同参与促使Th17细胞分化。更新的报道证明Th17细胞分化是由RORγt和RORα共同介导调节的,两者高表达在已分化的Th17细胞。这些转录因子任一个缺乏都可导致Th17细胞因子部分缺少,RORγt和RORα共同缺失则Th17细胞不能分化[8]。
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的转录因子在Th17细胞分化中其调节作用,通过调节RORγt的表达来调控IL-17的生成。在EAE模型中,IRF-4敲除的小鼠不能形成固定的Th17反应,表现对疾病耐受。在IL-6和TGF-β存在下,IRF-4缺乏的T细胞不能上调RORγt,不能分化成Th17细胞。还发现IRF-4缺乏的T细胞中再次引入RORγt,也不能完全恢复这些细胞对IL-17的诱导,提示IRF-4或其下游的靶点可能与RORγt共同完成Th细胞向Th17细胞定型。IRF-4还可直接作用于IL-17的启动子,表明IRF-4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来调控IL-17的产生[19。此外,IRF-4也是IL-21的调节因子。现在还发现了IRF-4相关的蛋白质,命名为IRF-4结合蛋白(IRF-4-binding protein,IBP)。在无Th17的培养体系中,IRF-4上调IL-17和IL-21的表达。只有当Th细胞暴露于适当的促炎环境中IBP才在IL-17和IL-21产生的调节路径中起关键作用。
Th17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IL-7A(也称IL-17)、IL-17F、IL-22和IL-21等。由于Th17细胞产生大量的IL-17A,此细胞因子介导了Th17细胞主要效应。IL-17A属IL-17家族,还包括IL-17B、C、D、F[10]。此外,Th17细胞还产生IL-17F,与IL-17A具即有相似的作用,诱导各种组织和细胞产生促炎因子、趋化因子和金属蛋白酶,从而募集中性粒细胞至组织中。除了IL-17A和IL-17F,Th17细胞产生的其他效应细胞因子IL-21和IL-22,虽不是Th17细胞特异的细胞因子,却优先表达于Th17细胞上。
Th17细胞还高表达IL-23受体(receptor,R)、IL-1R1和IL-18Rα。在Th17细胞上IL-18Rα的功能不清楚。IL-1R1对于IL-17的产生起关键的作用,在缺乏IL-1R1的小鼠,对EAE产生抵抗,可能与IL-17生成减少有关,这与人的Th17分化中需要IL-1是相一致。在趋化因子受体中,人的Th17细胞共表达趋化因子受体6(CCR6)和CCR4。
G+、G-和抗酸杆菌及真菌均可激发实质性的Th17反应。细菌的酵母多糖、Dectin-1配体和细菌肽聚糖也能促进T细胞产生IL-17。Th17参与免疫反应的早期阶段,可激发起更强的组织炎症,参与清除Th1和Th2反应不能清除的病原体。Th17产生的趋化因子将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相互联系,在炎症后期趋化其它Th亚群至感染部位。
目前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血清和滑膜液中的IL-17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发挥破坏作用[11]。使用IL-17特异性抗体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会得到明显缓解,因此采用IL-17拮抗剂治疗RA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2]。又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皮肤损害组织中IL-17、IL-23p19、IL-23p40 和IL-6 这四种细胞因子mRNA 的表达水平高于非皮肤损害组和健康对照组,非皮肤损害组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Th17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系统性硬化、系统性血管炎、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结果均显示Th17细胞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研究认为Th17细胞是小鼠EAE和CIA主要的驱动者。最近的研究表明,IL-17和Th17细胞在某些小鼠的SLE模型中也发挥着作用。MRL/lpr狼疮小鼠易于形成缺血损伤性炎症的原因,可能是缺血再灌注后增强了IL-17介导的组织损伤所致。BXD2狼疮小鼠模型,可自发形成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和自身抗体,在此小鼠血清IL-17和脾的Th17细胞数均升高。此外,这些小鼠B细胞上的IL-17RA上调。用IL-17竞争抑制剂处理小鼠或与IL-17RA-/-小鼠杂交后,BXD2小鼠自发形成依赖IL-17的生发中心。在年幼BXD2小鼠形成明显的疾病之前,引入外源IL-17可以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用IL-17处理也可促进IgM和IgG自身抗体的分泌,但是BXD2小鼠与IL-17RA-/-小鼠杂交可减少自身抗体的分泌。IL-17对生发中心和自身抗体的效应与上调B细胞上的G蛋白信号Rgs13(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13)和Rgs16调节子基因有关,减少了趋化因子迁移。这提示B细胞迁移能力的降低可以促进其在生发中心的滞留。
另一狼疮的小鼠模型,Ets-1(protein C-Ets-1)敲除的小鼠检测出高滴度的IgM和IgG自身抗体,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和局部的补体活化,还同时有肺和肝脏的炎症。虽未检测到IL-17,但在肺脏中可发现IL-17A、IL-17F和IL-22mRNA,与组织中的炎症严重程度相一致的[13]。
在自发的狼疮小鼠模型SNF1小鼠中,用核小体作为抗原刺激脾细胞,发现有大量活化Th17细胞。在体内,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肾小球有Th17细胞浸润。在SNF1小鼠模型中Th17细胞在疾病发病过程中是必需,因为低剂量的组胺肽可以促进对核小体DNA的耐受,组胺肽治疗也可以减少产IL-17的T细胞的数目[14]。
相反,有些小鼠模型研究表明Th17并不是狼疮形成所必需的。例如,衔接蛋白Act1对于通过IL-17RA给NF-κB发信号是很关键的。但是Act1-/-小鼠可形成严重的狼疮样自身免疫疾病。在Act1缺乏的小鼠,狼疮的形成似乎是由B细胞驱动的,因为Act1-/-敲除的小鼠B细胞数目增加和生存能力增强。但是Act1信号蛋白不仅参与了IL-17R信号命令,还参与了CD40和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cell aactivating factor,BAFF)受体下游的信号命令,因此它在调节免疫反应上具有双向性。在另一狼疮样自身免疫的小鼠,细胞质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gp96在细胞表面表达,在此模型显示了IL--23并不是自身免疫必需的。由于Th17的活性是由IL-23控制的,有可能IL-17和Th17也并不是此狼疮模型必需的。
许多研究表明在人的狼疮发病机制中,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发挥潜在的作用,只有最近的数据表明IL-17在狼疮中有作用。2000年,Wong等[15]报道了在36例中国SLE患者与18例健康者相比,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但是,未能检测到IL-17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相关(通过SLEDAI评估)。与健康者相比,SLE患者产IL-17PBMCs比例很高。确实,大约25%~30%SLE患者IL-17升高,血清的IL-17的浓度与血清IL-6水平、抗组胺和抗胰岛素及类风湿因子抗体水平相关。虽然这些实验只是初步的研究,但是均表明了IL-17和Th17在人SLE进程中都有潜在的作用。
另一方面,某些学者不认为IL-17在SLE中发挥作用。如Kurasawa等[16]报道了24例日本狼疮患者血清IL-17无升高。此外,由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分泌的IFN-α可以阻断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和IL-23分泌。由于许多SLE患者IFN-α升高,表明在这些患者中限制了IL-17的分泌。相似的情况同样存在于小鼠中,有许多的证据不支持IL-17在SLE中的作用。
目前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小鼠的模型和SLE患者中IL-17和Th17细胞在疾病的进程中发挥着作用,但也有证据表明Th17并不是疾病发生必需的。众所周知SLE发病机制非常复杂,IL-17在SLE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还未定论,可能与肾脏等脏器损害有关。不同的患病人群和模型中,发病机制可能不同。这也打开了筛选IL-17升高的SLE患者用抗IL-17的抗体治疗以阻止器官损害的可能性。
关于SLE患者Th亚群平衡的偏离方向至今尚未定论,现在Th1/Th2模式在被不断更新充实, 其中最重要是Th17亚型的补充,目前已经有更多的研究表明Th17亚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深入研究Th17细胞的分化、生理和病理功能以及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对T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对IL-17/Th17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中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对Th17细胞诱导自身免疫病研究打开了T细胞生物学作用的新篇章,更重要的是对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1] Mosmann TR, Cherwinski H, Bond MW, et al. Two types of murine helper T cell clone. I. Definition according to profiles of lymphokine activities and secreted proteins[J]. J Immunol, 1986,136:2348-2357.
[2] Oppmann B, Lesley R, Blom B, et al. Novel p19 protein engages IL-12p40 to form a cytokine, IL-23, with biological activities similar as well as distinct from IL-12[J]. Immunity, 2000, 13:715-25.
[3] Hsu HC, Yang P, Wang J, et al. Interleukin 17-producing T helper cells and interleukin 17 orchestrate autoreactive germinal center development in autoimmune BXD2 mice[J]. Nat Immunol, 2008, 9: 166-175.
[4] Korn T. IL-21 initiates an alternative pathway to induce proinflammatory TH17 cells[J]. Nature, 2007,448, 484-487.
[5] Wei L, Laurence A, Elias K M.IL 21 is produced by Thl7 cells and drives IL-17 production in a STAT3-dependent manner[J].J Biol Chem,2007,282(48):34605-34610.
[6] Estelle Betteletli. Induction and effector functions of TH17 cells[J].Nature,2008,453: 1051-1057.
[7] Wilson NJ, Boniface K, Chan JR, et al. Development, cytokine profile and function of human interleukin 17-producing helper T cells[J]. Nat Immunol, 2007,8:950-957.
[8] Yang X O. T heper 17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is programmed by orphan nuclear receptors RORa and RORc[J]. Immunity, 2008,28, 29-39.
[9] Brustle A, Heink S, Huber M,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ory T(H)-17 cells requires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 4[J]. Nat Immunol, 2007, 8: 958-966.
[10] Kolls JK, Linden A. Interleukin-17 family members and inflammation[J]. Immunity, 2004,21: 467-476.
[11] Van Bezooijen RL, van der Wee-Pals L, Papapoulos SE,et al. Interleukin-17 synergises with 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o induce cartilage destruction in vitro [J] . Ann Rheum Dis,2002, 61 (10) : 870-876.
[12] Rohn TA, Jennings GT, Hernandez M, et al. Vaccination against IL-17 suppresses autoimmune arthritis and encephalomyelitis[J]. Eur J Immunol, 2006, 36 (11): 2857-2867.
[13] Wang D, John SA, Clements JL, et al. Ets-1 deficiency leads to altered B cell differentiation, hyperresponsiveness to TLR9 and autoimmune disease[J]. Int Immunol,2005,17:1179-1191.
[14] Kang HK, Liu M, Datta SK. Low-dose peptide tolerance therapy of lupus generates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that cause expansion of autoantigen-specific regulatory T cells and contraction of inflammatory Th17 cells[J]. J Immunol, 2007, 178:7849-7858.
[15] Wong CK, Ho CY, Li EK, et al. Elev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8, IL-17, IL-12) and Th2 cytokine (IL-4)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Lupus, 2000, 9(7): 589-593.
[16] Kurasawa K, Hirose K, Sano H, et al. Increased interleukin-17 pro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J]. Arthritis Rheum, 2000,43(30): 2455-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