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穗萍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700)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一旦患病,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药物治疗易出现副作用,因此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老年住院患者大多需长期卧床,护理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总结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
本组362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中,男性215例,女性147例;年龄 62~70岁 98例、71~80岁196例、81岁以上6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7例,肱骨外科颈骨折15例,胸腰椎骨折79例,骨盆骨折28例,胫骨骨折46例,髌骨骨折11例。结果:经治疗和护理,本组患者除2例有并发症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
针对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由于骨折、手术均为意外突发事件,患者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要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生活上给予照顾和支持,指导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平时多陪伴在老人身边,共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配合治疗[6]。
老年人体质较差,耐受力也较差,因此应选用作用缓和、副作用小的止痛药物,慎用杜冷丁。手术后的患者无特殊情况必须使用镇痛泵止痛,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术后肢体应妥善保护,减少不必要的翻动,并置于功能位,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
患者住院后生活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又怕给家人及护理人员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对这样的患者应向其说明足够的营养是疾病早日康复的根本,卧床患者多喝水有利于体内废物排泄,减少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多吃水果、蔬菜才能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钙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1]。
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一般的各种应激状态,加之创伤、疾病及疼痛的刺激,更易增加心脏负担及血管紧张度,继而导致心脏及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如心脏病发作、脑血管意外等。这些患者一入院就应引起重视,除对各种脏器进行全面检查外,要经常巡视病房,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意外发生[2]。
防止肺部并发症:老年人由于骨性胸廓变硬,活动受限,呼吸肌收缩力减弱,纤毛活动度减低,均可使其在手术后及长期卧床时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老年人入院后,吸烟者劝其戒烟,并说明道理,鼓励患者主动或被动咳嗽、深呼吸等;上肢能活动者做扩胸动作,增加肺活量,不能自行翻身者,翻身时叩背协助排痰,因疼痛不敢咳嗽的患者,鼓励其咳嗽,及时地把痰排出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南方的夏天气候炎热,使用空调时注意避免着凉感冒;冬天气温较低,必须使用暖气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避免老人感冒诱发肺部感染。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患者易出现腹胀、便秘。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3 d未解大便者可用缓泻剂,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灌肠,保持大便通畅。而用药无效的患者,戴手套抠出大便。
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液流动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而骨折卧床后,血液流动更加缓慢,加之下肢创伤后,造成血管壁损伤,最易形成静脉血栓[8]。除术后常规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以外,还应指导患者对肢体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提高肌肉的肌力,防止静脉血液淤滞,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每1~2 h更换1次为宜,患肢抬高,经常按摩患者下肢可增加血流,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压疮的预防: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薄而干燥,耐磨性差,易发生压疮。因此,患者入院后应给予舒适的气垫床,并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指导正确使用便盆,防止擦伤皮肤。大小便失禁的患者,除停留尿管以外,床铺污染后及时更换,并擦洗会阴部;不能自行翻身的截瘫或中风后患者,按摩骨突受压处,每2 h翻身并更换水垫1次,促进血液循环,冬天时慎防患肢足跟发生压疮[7]。
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骨折的患者,因长期卧床,代谢降低,再加上活动时怕骨折部位疼痛,又怕多饮水尿多,用便盆麻烦,致尿液浓缩、钙盐沉积等,易发生泌尿系结石及感染。护理上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衣。对于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每日必须行会阴护理,特别是尿道口周围不应有分泌物,定时更换尿袋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女性老年患者特别注意会阴部是否有不正常的分泌物,并及时报告医生通知会诊。
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适应能力差,对外来的手术刺激反应灵敏,易出现各脏器的功能失调,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3 d应细心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另外,尿量和排泄物的性质、颜色和量也是护理人员观察的重点,慎防发生应激性胃出血及低血钾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5]。
加强功能锻炼: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如不进行适当的活动,常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末端肿胀等并发症。因此卧床期间,根据不同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可活动健侧肢体和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活动及足趾和踝关节运动。要向老年患者和家属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情况下,患者也可扶持他人或借助双拐、助步器的力量,早期下床活动,1~2周主要锻炼肌肉,有节律地收缩、放松;3~6周加强关节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4]。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指导老年人作运动时要有耐心,活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切忌急躁。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及远端肢体的颜色,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开始离床活动时一定要有专人扶助,注意安全防跌倒,保证功能锻炼顺利进行。术后1~2个月到医院复诊。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因而通过手术治疗老年人骨折也逐渐增多。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的方法是促使骨折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护理的目标。
[1]崔秀兰,吕婉秋.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7,4(19):1757.
[2]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12(38):959.
[3]朱以芳.老年骨科特殊性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8:18.
[4]吴 琼.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与饮食的辨证施护[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2.
[5]韩媛媛.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1.
[6]张 娟.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2.
[7]韩书丹.高龄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0,22(2):78.
[8]李晓妍.高龄老人髋部骨折并发症的分析和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4:29.